国际能源署发布《煤炭市场中期报告2016》
能见App讯:12月12日,由国际能源署(IEA)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协办的《煤炭市场中期报告2016》全球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国际能源署能源市场和安全部总负责贞森惠祐(Keisuke Sadamori)代表IEA发布了《煤炭市场中期报告2016》,他分析了目前全球煤炭市场的最新形势,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2016-2021)。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为发布会致辞,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部主任涂建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国际能源署天然气、煤炭和电力市场部门负责人卡洛斯·费南德兹·阿瓦雷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四研究室主任许召元,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姚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戴彦德出席本次发布会并参与讨论。来自各国使馆的工作人员、国内外能源企业、研究机构及新闻媒体的观众共同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报告的发布。
报告认为,近期全球煤炭消费总量处于历史高位,全球煤炭需求增长止步,全球正在经历煤炭消费的一个停滞期。2015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在本世纪出现首次下降,中国煤炭需求连续第二年下滑,国际煤炭贸易20年来首次萎缩。预计2016年,世界煤炭需求将低于2013年的水平。尽管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和越南的煤炭需求在增长,但这并不足以抵消中国、美国煤炭需求的大幅下降。在中国,电力、钢铁、水泥等煤炭主要消费行业用煤量都有所下降,加上电力结构多元化政策推动,水电、核能、风电、太阳能及天然气发电量的增长,导致煤炭发电量下降。在美国,廉价天然气及《汞与有害气体排放标准(MATS)》的发布导致燃煤电厂退役,煤炭发电量大幅下降,美国煤炭消费量因而下降15%,是过去30年历史上最大降幅。IEA预测,煤炭早在2011年已经达到本世纪能源结构中占比的“峰值”,煤电占比将从2013年的41%下降到2021年的36%左右。
煤炭版图开始出现地理分化,煤炭正在加速向亚洲转移。欧美煤炭消费持续下降,更严格的气候政策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将加速这一趋势。在欧洲,大量煤电厂退役,低碳与去煤并行。在美国,在煤炭消费从2007年到2015年下降3亿吨的基础上,IEA预测到2021年煤炭需求量将进一步减少近1亿吨。同时,预计日本、韩国和中国台北的消费量继续保持稳定,南亚和东南亚各国将强劲增长。煤炭生产、需求、贸易及相关技术和金融业务将从欧美消失,而越来越集中在亚洲,区域分化将会出现,这将使煤炭更具争议,使得二氧化碳减排的讨论与谈判复杂化。
无论中国的煤炭消费是否已达峰值,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中国经济新模式与能源结构多样化推动中国煤炭需求结构性转变和缓速下降,然而中国将继续依赖煤炭,IEA预计2021年中国的煤炭需求将高于2015年,电力需求经过几年低速增长后将恢复到接近历史水平的增速,煤电需求将随之增长,尽管钢铁和水泥生产的下降导致了煤炭需求下降,而煤化工却是唯一具有强劲增长势头的行业,预计展望期内耗煤将超过1亿吨,中国仍将占全球煤炭需求份额近50%,煤炭生产份额45%以上,以及海运贸易份额10%以上。
全球煤炭市场的态势取决于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2016年煤炭价格上涨到意想不到的水平,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为遏制产能过剩而采取了大量措施,如减少生产工作日等,澳大利亚和印尼等国的供应中断加剧了这一上涨,随后,中国政府通过软化政策平缓了煤炭市场。而煤价上涨和国内煤炭减产导致了中国煤炭进口量出现意外增长,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和政策塑造了煤炭的需求和供应,进而影响到了世界其他区域。2016年的高煤价缓和了煤炭行业压力,生产商的瘦身措施也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成本低廉,需求疲软及中国的结构性供应过剩不支持当前的高价煤。
在环境方面,IEA表示,尽管有巴黎协定,但仍缺少碳捕捉和封存(CCS)的触发条件。CCS是实现巴黎协定的关键,但是距巴黎协定达成已经过了一年,几乎没有迹象表明各国政府正在采取能够促进CCS投资的减排行动。如果没有CCS或者通过技术创新将捕捉的二氧化碳用于商业目的,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只能通过去煤,这将给电力行业和工业领域带来很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