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专委会马骏:绿色金融如何支持清洁能源?
2020年10月14日-16日,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0)在北京新国展隆重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本届大会以“引领绿色复苏,构筑更好未来”为主题,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出席大会并做题为《绿色金融如何支撑清洁能源》的主旨演讲。他表示, 绿色金融有五大支柱:第一,对金融支持绿色的项目要有界定标准;第二,对企业的减排效果披露要求逐步强化;第三,要有激励机制帮助企业获得较高的盈利能力;第四,绿色金融是一个系统,不是单一产品;第五,减排具有全球的外部性,因此绿色金融需要国际合作。
以下为发言实录:
马骏:绿色金融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国家有政策框架,就是2016年7个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其中有35条规定,我简单将其分为五个大的支柱。第一个支柱是对金融支持绿色的项目要有界定标准,那么到底什么是绿色金融,绿色金融靠三组标准来界定,第一组就是绿色信贷的标准,现在银行都要遵循这个标准,第二组叫绿色债券的标准,这是由绿色金融专委会在2015年牵头起草的,绿色债券标准比早期绿色新能源标准更加细,总共有31类,各种各样的新能源都属于绿色债券之内。第三个是关于绿色产业的目录,总共有211类,项目可以被认为绿色项目,金融业需要支持这211类,这是关于分类标准或者界定标准。
第二个支柱是关于各种各样的减排效果,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等,到底减排多少,作为绿色项目取得绿色融资,要披露出来,要向社会、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公布,这些披露的要求是逐步强化的,三四十年以前对上市公司采取的是自愿式披露,今年年底由环保部和生态环保部和证监会将要发布对所有的上市公司和发展企业强制性的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自愿的了,
第三个支柱就是激励机制,众所周知,对有些绿色产业来讲并不一定马上能够赚很多钱或者利润非常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其成熟度提高之后,逐步可以做到比较好的盈利,在前期过程当中政策必须要有一定的支持,来帮助这些企业获得相对比较高的盈利,从而可以让私营部门或者社会资本参与进来,这就是激励机制的一个背景。
从金融角度来讲,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激励机制,一个是央行提供的激励机制,比如2017年央行已经推出了绿色再贷款,什么叫绿色再贷款,前期我们有很多对三农、小微的再贷款,就是通过银行体系,由央行向绿色的项目提供低成本的资金,绿色再贷款就是让商业银行可以向中央银行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来支持绿色的项目。
在地方层面,已经有不少由地方政府自己提出的一些绿色的具体方案出台,比如说中国现在有六省九市是国务院认定的绿色金融改革的地区,这些地区纷纷退出了对绿色项目贴息、担保,还有对绿色债券担保的项目,比如像江西省对当地企业提供30%的贴息,湖州市对当地绿色项目分成三类,此外还有一些是提供了担保等等这样的激励机制。
第四个支柱是产品体系,绿色金融现在讲的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也就是说它要根据不同的融资主体的需要,来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比如有些融资主体可能只需要流动资金,短期的资金,有些主体需要比较长期的项目投资的资金,有些项目风险比较大,需要风险的投资,有些主体不要融资,可能需要风险管理的手段,这些东西在绿色金融体系当中都在不断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绿色金融体系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规模。从2016年开始,中国启动了绿色债券市场,主要目的解决期限的问题,三年五年十年都可以发,这个市场在过去四年多时间当中已经发行1.2亿完绿色债券,最近国家发布了一个大的基金,885亿的基金设在上海,也是用于支持绿色产业的。
第五个支柱叫国际合作,因为绿色金融要推动减排,而减排是具有全球的外部性,所以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合作领域,从2016年开始,中国主动推动了一系列绿色行动,担任了G20绿色金融小组的共同主席,在两年之前也跟伦敦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在这套原则之下,已经有37家全球的大型机构,主要都是金融机构参与签署,这些机构管理的40万亿美元的资产都承诺,在“一带一路”包括中国地区要进行更多的绿色的投资。
从新能源企业角度来讲,怎么样充分利用绿色金融?第一就是要构建适合于融资的主体,作为大的上市公司来讲,问题可能不大,但是很多中小主体面临主体规模太小,评级比较低,或负债率比较高等问题,而融不到钱或者融钱成本非常高,所以对这些主体来讲,需要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把自己的主体的质量和市场的可接受性提高,包括要通过某些方式增加自己的资本金,降低负债率,要强化运营的经验和对技术的获取能力,以及要增加企业运行的透明度。
第二点是要避免期限错配,因为银行体系大部分的存款还是比较短期的,所以很难提供很多中长期的融资,商业银行平均只能提供两年期限的融资,很多项目周期都比这个长很多,如果反复去搞短期的融资,不断再融资会出现金融风险,因此要充分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比如说绿色债券市场来直接发行期限比较长的金融工具,当然如果是上市公司,通过增发也可以获得股权的融资,很大程度上也可以避免期限的错配。
第三充分利用一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对某些企业来讲,可能自己的负债率已经比较高,自己再去借钱困难比较大,但是可以通过租赁一些设备的方式来避免负债率过度的上升。此外如果已经有了有稳定现金流的新能源的资产,可以考虑把这些资产做成ABS,就是证券化的产品,或者做成RICs把它们卖掉回笼资金用于新的项目的投资。
第四点要充分利用好激励机制,现在各种各样的支持新能源企业的激励机制很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央行等等,刚才提到的几个例子可以去研究一下,其实还有很多,充分利用好人民银行对绿色项目的再贷款,充分利用好一些地方对绿色项目的贴息、担保等等这样的机制,都可以帮助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的可获得性。
第五点充分利用好国际资源,因为全球是有很多国际性的开发机构,这些开发机构都是注重做绿色低碳的项目,很多国家已经不做一般性项目,只做有环境交易的项目,因此他们融资成本比较低,有些还可以提供部分的担保,如果重新利用到这些国际资源,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也有助于提高这个项目在其他渠道的融资。
最后讲一下“一带一路”的绿色投融资,目前来讲“一带一路”的新能源项目需求非常大,融资主要还是靠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加上中信保的贷款,但是未来可以更多的利用多边机构和国际银行牵头的银行贷款,在建设期间也可以考虑承包商的垫资,银行提供短期融资,保理,此外也可以考虑利用一些国际资源,国际上越来越多机构愿意对于有创新意义低碳、零碳项目作为前期项目的支持,各方的资源都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帮助企业在“一带一路”,也在国内获得更好的新能源项目的融资条件。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