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壤塘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5月22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阿坝州壤塘生态环境局   关于2024年5月22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5月22日-2024年5月28日。 联系电话、传真:0837-2379688(生态环境局办) 通讯地址

中盛煤业矿井水处理站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5月22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确保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5月22日-2024年5月24日。 听证权利告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三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

关于2024年5月22日拟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告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建设项目概况 公众参与情况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镇海区粮食物资中心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汶溪村 宁波市镇海区粮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85008.19万元,利用废弃矿山建设仓库和厂房,总用地面积78921m2,总建筑面积72220.74m2,建成后实现谷物仓储11.31万吨(按90%稻谷,10

康南乡城县特色农产品加工集中发展园区污水处理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康南乡城县特色农产品加工集中发展园区污水处理站工程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的有关要求,现对该项目进行信息公开,以便了解公众对本项目环境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有关的建议和意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一、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

IEA可再生能源部研究员:让风能和太阳能有互补性

能见App 2016年10月19日 623

能见APP讯:10月19日,2016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风电技术论坛在国家展览中心召开。 国际能源署(IEA)可再生能源部能源气候变化研究员Cedric Philibert在会上做了主旨发言,他表示首先要增加系统友好性的波动性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说风能和太阳能要有非常好的互补性。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不同的季节,我们要把握好不同可再生能源的结构的互补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能源的供应。

以下为发言全文:

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我邀请我来到这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我会讲讲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情景分析。简单提提去年的情况,2015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的产能是153兆瓦,风能在其中占到了66%,一半是在中国,这是非常大的增幅。

在近几年来风能增长非常快,这也是长期的趋势,近些年来有一些波动,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累计产能,所有的可再生能源已经超过了煤炭,这也是第一次出现的情况,这是非常好的迹象。

去年以及到今年,有一些风能、太阳能的新项目已经宣布了,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通过竞标的形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的普遍做法,主要希望能够减少成本提高效益。风能最好的价格是在摩洛哥,是30到35兆瓦时美元,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趋势,太阳能发电也是类似的情况,风能的价格有所下降。

根据竞标的情况和基准分析,预期在接下来几年中价格会有所下调,竞标的价格基本上是低于平均的价格,有一些国家还有支持的措施,他们的价格会稍微高一些,因为他们的竞争相对来说比较小一些。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是风能在累计产能增加这块是最大的国家,看目前发电的比例情况会有所不同,欧洲做的比较大,然后是美国,在其他地区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下周会有一个发布,在新加坡,会发布中期的市场报告,可以看到在中国在风能是非常大的增长趋势,欧洲在放缓,美国将会保持不变,尤其是他们的税收政策可能会保持不变。在印度他们会弥补增长上的差距,接下来是巴西,这是前五位的市场。

在中国还有一个世界纪录,这块可能并不是特别的明显,也不是非常好的迹象,风电弃风的现象,太阳能发电也看到了弃电限电的措施,这个比例非常高,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果再看未来更长远的时间的话,会看到RDS的情景,主要是指全球温度增长保持在2度以内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下,电力来源会有很大的变化,有很多火电、水电、风能和生物质,再就是碳风存的情况也会有所增加,水电会有所增加。水电已经发展的非常好了,最大的增加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太阳能加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占到发电的17%。现在所有的发电技术也发展的非常快。到2050年这样的时间点,太阳能以及光伏发电基本上等于水电的发电量了。

跟其他几个国家相比,在美国情况也相对来说比较平衡,他们的增长趋势相对来说也比较快,如果看欧洲的话,太阳能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小一些,而风能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大一些。在这种情况下,风能是占到发电的三分之一,因为大部分欧洲的电力消耗是在风能这块,他们的风力资源也比较多。

在非洲情况是有所不同的,他们的太阳能会多一些,在夏天的时候他们的阳光比较充足,所以太阳能发电会比较多一些,在非洲和中东地区会是这样的情况。

比例的方面,并网也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在太阳能也是一样的情况。在2014年丹麦是世界第一,他们的风能占到了很大的比例,然后是爱尔兰。丹麦容易一些,因为它跟挪威比较接近,他们有很多的水电,这种情况下风力发电也会比较的灵活。接下来爱尔兰相对来说落后一些,还有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的情况会更加的困难一些,因为要跟这些国家进行电网的连接会比较具有挑战。在爱尔兰主要是指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而不是水电之类,占到了20%,这是在欧洲的这些国家已经达到了20%的水平。在德国14%,2014年是19%。接下来是意大利、印度、中国、美国,在产能增长的方面,增幅非常大,但是他们风能的比例和太阳能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他们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才能增加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可能还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才能赶上让这样的能源变得更加的可行。

在2020年这个比例还在相对的上升,丹麦是50%、爱尔兰接近40%,特别超过了20%。我们怎么做这个工作呢?首先要增加系统友好性的波动性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说风能和太阳能要有非常好的互补性。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不同的季节,我们要把握好不同可再生能源的结构的互补性,在非洲和欧洲都是这样的情况,这样才能够保证能源的供应;另外,要把这些技术应用好,来确保波动性能够得到控制。

在过去的几年中,技术的进步在风能上让我们能够减少风能的波动性,我的同事也会提到这一点。还有扫风面积增大,风机风轮增大也是一个趋势,这样利用风能会增加,通过这种设计都能够降低波动性,减少电缆连接的成本,后面还会举一些例子。

首先看美国的市场情况,美国的利用系数有这样的趋势,首先25%满足增加到30%、32%,接下来的几年中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升至了40%,2014年基本上已经超过40%了。所有美国新增产能基本上都是2014年增加的,他们的产能利用系数已经达到了40%。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右边如图,Y轴上每平米扫风面积平均的发电量从2到4,出现了出现了非常大的增长。同时也能够看到,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大的风机和转子,主要是在低风速的区域来安装,慢慢的转移到远离海岸的地区,这样安装起来比较的便捷。

在短短的几年内风速有所改善,利用系数也有非常大的增加,这是非常喜人的趋势,将会帮助增加风能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刚才提到塔架高度在增加,转子也变得越来越大,这样会降低整个发电的波动性,还要去减少BOP的成本,因为原来老的那些风机成本会比较高一些,在欧洲已经看到了非常好的趋势。如果说我们把VRE的比例增加的话,可能要去减少它的边际成本,对于老的风机来讲成本的增加可能会更快更高一些,我们要跟其他的一些灵活性的措施去结合起来,我们发现这些先进的风机设计成本效益最高也最廉价。

弃风现象,在很多国家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首先要做的是强化电网,尤其是高压直流输电的措施(HBDC),我们需要这样的直流输电来提高效率,还要设计优先的调度,尤其是在电力的批发市场上执行这样的措施,要有相关的法规。另外还需要的措施是设定一个煤炭退出的战略和措施,在一些省份已经看到了相关的问题,煤电的产能会非常高,我们要消纳这些煤炭的产能同时要保证就业这是非常大的问题,所以要有个策略来应对煤炭的产能,另外增加风电的利用系数,提高每平方公里扫风面积的产能。再有交通运输的问题,还有供热、建筑行业,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去考虑。

所以需要新一代的政策来推动新一代的太阳能和产能的发展,我们需要系统的服务、调度的地点、技术和发电时间的安排监测规划和调整,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考虑。

这份报告会在明年的年初发布,会总结各国,比如墨西哥、中国、印度和南非最新的一些技术,让大家参考,谢谢大家的聆听!

国际能源署 / 太阳能 / 风能 / 煤电 查看更多
资讯

G7国家拟推动全球电力储能规模翻六倍

从本周日开始,G7国家的能源和气候部长将齐聚一堂。根据媒体提前拿到的草案文件,部长们接下来要谈的事情也对资本市场颇有影响。 这次会议也是能源部长们自去年12月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后首次碰头。在迪拜举行的会议上,他们曾同意到2030年将能源效率提高一倍,并将可再生能源容量翻三倍。 直面新能源核心痛点 可再生能源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也让人类看到了替代化石燃料的可行路径,但这里仍有显著的问题——以光伏、风力

资讯

业界:镁电池在多个应用场景下都有望替代锂电池

研究人员宣布,以镁、锌等金属为材料设计了一种“镁水电池”,该款电池使用水替代传统有机电解液,不仅拥有更高安全性能,还具有可拆卸、可回收的特性。据悉,镁离子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负极不会出现类似锂枝晶的“镁枝晶”,可避免出现锂电中的锂枝晶生长刺穿隔膜并导致电池短路起火爆炸的情况。   该款电池研发人员表示,最新研发的“镁水电池”可实现安全拆卸,凭借其安全特性,随着技术进步,户用储能、便携设备等小型储

资讯

IEA发布电动车展望报告

北京时间4月25日媒体报道,国际能源署(IEA)日前正式对外发布《2024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分析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现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猛增35%,达到创纪录的近1400万辆;2024年,电动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全年销量将达1700万辆,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有望增至1000万辆左右,约占中

资讯

国际能源署:到2030年全球总体储能容量将增加6倍

《电池和能源安全转型》报告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电池部署规模需要大幅扩大,以使世界能够走上实现能源和气候目标的正轨。在这种情况下,到2030年,全球总体储能容量将增加6倍,这其中增量的九成来自电池储能容量。 图片来源:国际能源署 据新华社消息,4月25日,国际能源署发布《电池和能源安全转型》报告。报告称,得益于成本下降、推进创新和支持性产业政策等,2023年电池在电力行业的部署量同比增加一倍以

资讯

专家:中国新能源汽车有超1.5亿辆增量空间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的背景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二部主任肖新建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还有超1.5亿辆增量空间,发展前景广大。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绿色低碳产业的代表,今年一季度继续表现亮眼。在近日举行的一场会议上,肖新建特别指出其中两大亮点:一是新能源电力装机高速增长,绿色低碳电力总量超全国一半,增量贡献超九成;二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4月份前半个月乘用车

资讯

国际观察:“产能过剩”是美国打压中国的又一话语陷阱

近期,美国频繁炒作中国工业制造品“产能过剩”,特别是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妄称中国正以“极低价格像潮水般出口”“威胁他国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其实明眼人都清楚,这不过是美国打压中国的新话语陷阱罢了。      中国到底有没有产能过剩?      从产能利用率看,长安、埃安、理想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产能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的高位,比亚迪2023年产能利用率甚至高

资讯

金观平:中国新能源发展惠及世界

近期,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又抛出抹黑中国的言论,诸如“中国新能源过剩产能冲击世界市场”“中国的产能过剩打乱全球价格和生产模式,损害美国企业和工人的利益”,种种奇葩论调既不尊重事实,更经不起推敲。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新能源对外贸易持续扩大,成为稳定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和装备制造国,中国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合作力度,深入推进清洁能源产业贸易合作,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

资讯

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 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难以立论

有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产品“过剩产能”在国内难以消化,只能以低价向全世界销售。事实上,各国依据要素禀赋、发展路径等形成不同产业领域的比较优势,相关产品通过跨国贸易互通有无,是国际经济分工合作的现实。 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国家部分官员、媒体大肆指责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为其搞单边主义、实施贸易保护政策铺垫造势。事实上,无论从国际分工、全球供需还是市场规律看,所谓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不过是有

资讯

国家发改委: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

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国家部分官员、媒体大肆指责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为其搞单边主义、实施贸易保护政策铺垫造势。事实上,无论从国际分工、全球供需还是市场规律看,所谓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不过是有的国家精心炮制的话题陷阱,试图以此为由推行贸易保护措施,其结果不仅不能让自身获利,反而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损害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步伐。 一、所谓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

资讯

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占比超60% 四大关键材料出货量全球占比超70%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占比超过60%,宁德时代、比亚迪等6家动力电池企业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位;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出货量全球占比超过70%。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比上年增长77.6%,出口目的国涵盖欧洲、亚洲、大洋洲、美洲、非洲等地区的共180多个国家。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在多个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中位居前列,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