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为近20年来最大亏损道歉 预计2021财年需求再降两成
本田宣布将于2021年前在欧洲停售柴油车
本田汽车近日对外表示,将于2021年之前逐步淘汰所有柴油车,本田也成为了最新一家停止研发柴油车而转向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全球主流汽车制造商,到2025年前,本田在欧洲范围内销售的所有汽车将实现电动化。 除了逐步淘汰柴油发动机之外,本田还希望到2025年将车型的数量减少到目前产品数量的三分之一,同时全球生产成本削减10%。今年早些时候,本田公布了将在2021年关闭其英国斯文顿工厂的计划,届时将有3
博世和奥托立夫开发电池自动断电技术,为动力电池安全保驾护航
近日,博世和奥托立夫在爆炸技术上发布了两项技术突破:博世开发了“高温熔断器”,奥托立夫则研发出了“高温安全开关”。或将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电动汽车发生车祸时高压元件可能造成触电和起火风险。 虽然这两项技术在设计上却略有不同,但功能却很相似,发生事故时均能在一毫秒之内自动关闭动力电池高能电源电路。 安全气囊激活触发爆炸断电装置 据悉,在电动汽车发生车祸时,一旦安全气囊被激活,电子控制单
本田拟2021年在欧洲停售柴油车 2025年全面电动化
本田汽车周一表示,计划2021年前在欧洲逐步淘汰所有柴油汽车,转而使用电动推进系统,到2025年在欧洲销售的所有汽车将实现电动化。 图/新浪财经 北京时间24日消息,本田汽车周一表示,计划2021年前在欧洲逐步淘汰所有柴油汽车,转而使用电动推进系统,到2025年在欧洲销售的所有汽车将实现电动化。 根据欧盟的排放目标,2020年95%的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从目前的平均每公里120.5克降至95克
继建设燃料电池厂后,通用与本田合作开展电池电芯技术研究
日前,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巴拉对外宣布,通用汽车已与本田汽车开展电池电芯和其他电动车零部件的研发合作。巴拉表示,从工程设计角度看,该合作将为通用节省大笔费用并产生规模效益。 早在2013年,通用汽车就与本田汽车就共同研发氢燃料电池技术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通过整合研发团队以及共享氢燃料电池知识产权,共同开发新一代燃料电池系统和氢储存技术。2017年,通用和本田共同出资8500万美元,建立了一家燃
日系车企独具一格进入电动化:开发廉价小型电动车
日系车企认为,短促航里程电动汽车最适合日本狭窄的街道、狭窄的停车位和迅速老龄化的社会,而且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这种汽车最终也会在全球流行起来。 新浪汽车原文配图 据路透社报道,随着全球汽车制造商竞相将远续航里程电动汽车推向市场,日系车企却正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电动化战略:转向更便宜、更小尺寸的电动车型,以便更容易获得高昂的电池。 在即将于周四开幕的东京汽车展上,丰田、日产、本田等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纷
本田研发新中型电动车平台 可使续航里程超500km
据悉,新的平台主要面向中型车,且主要针对电机后置和后轮驱动的车型,预计该平台将于2022年投入使用。本田计划到2030年使其电动汽车销量占其全球市场总销量的15%左右,而这一新平台将起到关键作用。 据外媒报道,本田汽车将为电动汽车研发一个新的平台,旨在使电动车续航里程达到500km以上。 据悉,新的平台主要面向中型车,且主要针对电机后置和后轮驱动的车型,预计该平台将于2022年投入使用。本田计划到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原副总工程师陈霖新:氢能产业已进入产业规模示范阶段 氢能不应被简单归为危化品
从现在的国内外情况来看,氢能产业已经从原来小的示范,到了产业规模示范阶段,但未实现商业化运行。氢能发展基础是充足的廉价氢能供给,绿色、低碳低成本的氢源,第二是消除或尽量减少“氢安全疑虑”;第三是加氢站能满足氢能汽车等的需求。 2018年12月19日,京津冀氢能产业发展暨环境治理大会于河北威县召开,本次会议由河北省威县人民政府、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联合主办,中国电力
印度8月乘用车销量:怎一个“跌”字了得
印度汽车行业目前正处于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放缓期,与去年同期相比,过去14个月里汽车销量有13个月均出现下滑,上一次销量增长还是在去年10月份。 今年8月份,印度乘用车市场销量再次暴跌近三分之一(与去年同期相比),标志着销量连续第10个月下滑。 印度最大汽车制造商玛鲁蒂铃木8月份销量大跌36%至93,173辆,该公司连续两个月向经销商发运不到10万辆汽车。其他包括现代汽车印度公司和马恒达在内的汽车制造
为什么中、日、韩都大力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
中国和日本的一些支持者认为,燃料电池汽车是对电动汽车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品。一般来说,氢燃料被认为是行驶距离更远的重型汽车的更好选择,因此,它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还是城市公共汽车。 中国、日本和韩国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要在未来10年内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 但目前来看,氢燃料汽车正被电动汽车的风头掩盖。随着特斯拉豪华车成功打入市场,电动汽车渐渐成为主流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有批评人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