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背后:投诉大增、售后无门等引众忧
三部门重磅发文: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11月16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该《通知》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的重要举措,对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障高质量发展合理用能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通知》,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生能源,现阶段
三部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现阶段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生能源,现阶段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各地区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为基数,“十四五”期间每年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在全国和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时予以扣除。 以下为文件原文: 国家
利好!三部门:新增风电、光伏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绿证作为认定凭证
1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生能源,现阶段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各地区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为基数,“十四五”期间每年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在全国和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时予以扣除。 同
首航新能IPO:销售数据陷造假风波,抱住宁德时代“大腿”就可以轻研发?
作者:苏杭 出品:洞察IPO 2022年6月16日,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航新能”)的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 8月末,一则“数据造假”的传闻直接带崩了A股的光伏逆变器概念,有媒体发文质疑光伏逆变器行业多家公司销售数据涉嫌造假,文章发布后的第二天(8月30日)申万三级行业光伏设备板块下跌1.71%,次日又下跌6.01%,随后多家上市公司紧急发布公告澄清
传承百年 造假24年 日本制钢承认部分造假产品涉及核电站
【电缆网讯】日本制钢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家百年企业今年却多次曝出质检违规、数据造假丑闻,造假时间跨度长达24年。 11月14日,百年钢铁企业日本制钢公布调查报告,承认旗下位于北海道的一家子公司,在质检过程中存在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449起,相关问题至少可以追溯到1998年,时间跨度长达24年。 违规行为主要包括:修改甚至杜撰质检数据、质检过程不符合规定,对未符合客户需求的检测值进行隐瞒等
以“无形之手”激发更多减排动能 全国碳市场求解多重难题
又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交易日。2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500吨,成交额28100.00元,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均为56.20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下跌0.18%。当日无大宗协议交易。 价格围绕56元上下波动,成交量整体偏低,正是非履约期迫近时全国碳市场交易的常态。 自启动至今,全国碳市场运行已超过一年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
三部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不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以各地区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为基数,“十四五”期间每年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在全国和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时予以扣除。 事实上,2021年1
山东发布关于全省长流程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工作的通知
各市生态环境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税务局: 为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推动全省具备条件的长流程钢铁企业全面争创环保绩效A级,促进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创建目标 2023年底前,具备条件的长流程钢铁企业全部创成环保绩效A级。支持新(改、扩)建钢铁项目按照A级标准建设。实施产能转移退出的钢铁企业和项目,可不开展创A工作,但须按期转移退出。
累计成交85.8亿元 全国碳市场将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李禾)27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说,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总的来看,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建立起基本框架制度,打通了各关键流程环节,初步发挥了碳价发现机制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预期目标。 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