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钨者赵中伟教授荣获湖南光召科技奖
2月27日,湖南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暨科技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大会对获得湖南省光召科技奖、湖南省科学技术奖的单位代表和个人代表进行了表彰奖励:5人获得第十一届“湖南光召科技奖”,220个项目(团队)分获2018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2018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其中,中南大学赵忠伟教授荣获十一届湖南光召科技奖。 赵中伟,中南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国家
上交大研制稀土掺杂钨酸盐纳米材料 助深部肿瘤治疗
上海交大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功制备一种基于新型铽(Tb)掺杂钨酸钆纳米闪烁体(GWOT NPs)的多功能纳米诊疗试剂,它不仅实现了对肿瘤组织的双重造影(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对肿瘤组织的X射线激发光动力治疗(X-PDT)及放疗(RT)的协同治疗,同时表现出低生物毒性,在深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X射线激发光动力(X-PDT)通过利用高
大连理工成功制备新型全钒液流电池离子交换膜 有效提高化学稳定性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加剧,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这些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和稳定性,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全钒液流电池(VRBs)因其具有的使用寿命长,可深度充放电,响应速度快,设计灵活、无污染等特点而成为新能源产业研究的焦点。其中离子交换膜作为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对VRBs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理想的VRBs离子交换膜要求离
科研人员施妙手 棉籽壳变身新型碳材料
原本用于饲料和食用菌培养基的棉籽壳,经过新疆科研人员施以妙手,变身为功能强大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 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的最新消息称,由该所资源化学研究室张亚刚研究员带领的精细化工工程中心团队,选用棉籽壳为原料,成功制备出了氮掺杂多孔碳材料。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刊物《皇家化学会进展》上。这种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制备而成的新型材料成本较低,电化学性能较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在能源
太阳能光热燃料领域重大突破:天津大学科学家首次系统阐释偶氮苯对太阳能光热燃料的重要作用
近日,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在太阳能光热燃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在国际上首次系统阐释了偶氮苯对太阳能光热燃料的重要作用,有望为人类揭秘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密码”。相关综述《偶氮苯基光热燃料的设计、性能和应用》已由封伟团队博士研究生董立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评论》。 封伟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偶氮苯有望成为热材料存储、释放太阳能的智能“开关”和“存储器”。偶氮苯的分子结构具有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