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吴震皓:解决汽车质量问题这个壁垒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能见App 2018年9月21日 443

2018全球未来出行大会整合全球顶尖智库、产业资源、核心企业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等出行相关的产业体系化资源,深入探讨汽车与出行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创新实践,从产业政策、战略路径、技术与产品创新、法规标准等多维度助推汽车升级与发展。

“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于9月21日上午举行,沃尔沃集团Polestar中国区总裁吴震皓出席会议并作““新四化时代”汽车厂商的战略机遇”主题发言。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中午好! 我是来自于Polestar,Polestar是沃尔沃汽车旗下全新的一个电动汽车品牌,也是一个新的子公司,我本人这个公司在中国的负责人,我原来过去5年其实一直在沃尔沃担任不同的管理职位,我本人也来自于咨询公司的背景,早年在IT行业工作过。我既代表传统企业的视角,同时又有其他不同的想法。我的主题是“尊敬历史,拥抱未来”。尊敬历史我觉得更多提的就是我们作为汽车100多年以来的历史,也是从传统厂商的角度来谈一下,简单的讲一下,更重要的重点是在未来,新四化这个词提的很多,我们也是想分享一下作为主机厂商在这方面怎么来看待这个事情。

很多专家、前辈都已经谈很多方面的创新,从电动化到互联网、到车联网,再到自动驾驶以及其他的一些服务化和出行方面。很多传统厂商面临这样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到底是威胁还是机遇。我听到很多观点,包括阿里巴巴在上海的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到说制造以后一定要靠个人化和个性化,没有这个就会没落,各位在国外出差,在免税商店购买那些商品的时候,那些商品不一定是智能化、不一定是个性化,往往是靠他们强大的做工、质量、设计取得品牌的地位。我相信制造不是简单的加工,对于汽车更是如此,汽车行业在过去百年积累的强大的工业化的体系,供应链,制造以及相应的工业化的体系,不是简单的通过新的造车,或者因为进入了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积累就不再重要了。我们也看到包括特斯拉等国外的企业以及国内的企业,过去的量产、制造提供各个方面造车的环节,他们其实还面临很大的挑战,造车的壁垒其实是不低的。

另外一个数据大家也可以看到,即使对于一个行业内人士来说,从2016年到2017年从质量的角度,中国在全球召回的车数量,2016年1千万辆,2017年2千万辆,美国在2016年非常高,是在5千万辆,到了2017年降到了3千万辆,可以想像像中美这样的汽车大国,都已经有相对非常长的一个制造历史,都还面临着很大的质量问题,所以我相信这个壁垒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当然在这个基础之上,我觉得新的“四化”对很多的汽车厂商而言的确是历史性的机遇,我觉得也不能简单的把它看作是一个比如说从内燃机到电动汽车这样一个升级,因为目前的机会不仅只是一个发动机技术的升级,也不仅只是一个产业链的变化,而且包含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包含着整个商业模式的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我认为作为一个主机厂商应该大胆的拥抱这个技术,我们这里接下来谈一下我们怎么做的,从Polestar以及沃尔沃的角度。

Polestar是沃尔沃旗下一个专注于高端的电动汽车品牌,这里是我们车上面后备厢打开之后的一个照片,这里我们把一些线路能够用一个比较大胆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第一款产品Polestar1已经在去年上市,已经开始接受预定,而我们今后Polestar2之后所有的产品都是纯电动汽车,我们第二款产品对标对象也将是特斯拉的Model 3,Polestar作为新的企业,我觉得和其他企业有很大的不一样,一方面我们依赖于沃尔沃以及包括吉利这样一个强大的工业化的基础,这方面包括我们的工厂也是会在中国,全球的工厂都在中国,就是未来我们Polestar客户无论在伦敦、纽约、东京,他们开着车都将是由中国制造的,这方面我相信我们也有充分的基础,包括沃尔沃在中国过去生产的高端汽车都已经出口到了全世界,我们创建了新的子公司,不只是子品牌的概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和包括奔驰,大家最近注意到奔驰发布了EQ、奥迪也发布了e-tron,但只是在现有的品牌下提供新的相当于产品系列或者子品牌,但是从Polestar的角度,我们和沃尔沃从品牌方面,从整个商业化的运作,我们会很大的不一样,我们会提供新的面向消费者的这样一个零售的体系,以及服务体系,我们再提供一个以租代售的模式,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创新的理念。这个角度来说,我也相信虽然说现在这些传统的豪华汽车厂商都在推行电动化,但我相信在未来,在5年、10年之后,当大量的汽车都已经是电动汽车之后,这个市场的格局和今天会有很大的区别,而不是简单的重复,不会是简单的比如说所谓的BBA占领高端市场,其他的品牌跟随,我相信这是对于一些厂商来说的确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但是电动汽车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的革命,我们这里也想进一步的展开一下,比如拿智能互联来说,沃尔沃在这方面也是和谷歌采取了一个合作,把谷歌的原生的安卓系统带到了里面,这里面也想谈一个观点,因为很多人谈说汽车是所谓的第四块屏、第N块屏,我觉得这种想法把汽车当作简单的智能终端,这个我觉得可能过于简单化了,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汽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出行,是为了未来的出行,所以所有的智能手段、互联的手段是应该让出行变得更好,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智能手机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它的迭代速度是每12个月、15个月迭代一次,汽车要每3—5年消费者才换一次,如果只是把汽车里面的这块屏简单的去跟随、去模仿智能手机,我觉得这个速度是永远跟不上的,这方面有些厂商索性放弃,有些厂商在努力的追赶,但是我们从开放、共享的角度,这也是为什么沃尔沃选择不是自己开发,而是和谷歌一起开发,这方面不止只是操作系统概念,而是在操作系统之上能够提供大量的应用,举个例子,我们在中国可以跟高德合作,把高德最新的引擎拿进来,未来的Polestar也会应用这样的系统,上面的导航将会在车载系统里面提供最佳的导航体验,包括和科大讯飞一起合作,用语音的识别,包括我们尝试和天猫精灵合作,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语音助手来合作,这方面不仅仅是操作系统,而且是在开放的操作系统之上提供大量新的最佳的服务,这方面如果是一个纯粹封闭式的系统很难来提供的。

我觉得业内很多人对自动驾驶什么时候来到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这里我们也是从沃尔沃以及Polestar角度,我们认为这个时代其实是触手可及,大致来说我们认为,可能在2021年、2022年之内,我们相信肯定会有一些厂商能够去实现这样一个技术,能够让消费者真正去用到。这方面我们看到,其实今天谈了很多的L3、L4,很多的技术细节,其实从整个模式来说,整个行业模式,我们看到可能有两个模式,一种是从一个私家车的角度,从目前的L2慢慢逐渐升级到L3、L4,这个路径我觉得还是会发展,这里面我觉得沃尔沃也是走的比较前面的,沃尔沃和Autoliv也在推动这方面,另一个模式我们看到,其实现在也是很有意思,以谷歌的Waymo,为代表,就是机器出租车,彻底的把人替代掉无人驾驶的概念,我觉得相当长时间这两种模式会并存,作为一个个人我需要自己的车有这样的自动驾驶的能力,在我开高速的时候可能某一个时间段我可以放开甚至可以睡觉,我也希望某些场景下,无论是国内的滴滴或者其他的厂商,能够提供一个自动驾驶不用人,能够提高安全性。这里这张图片也是沃尔沃两、三个星期之前发布的面向未来,尤其是面向未来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概念叫360c,这里面甚至是把这个汽车当作一个飞机的头等舱或者商务舱可以躺听、可以睡觉,某种程度在和航空公司竞争。未来这两种模式我觉得很有意思,作为手机厂商同时也应该准备这两种模式,这里也提一个技术的话题,国内其实很多自动驾驶的厂商我们也接触过不少,他们其实用的车都是林肯的MKZ,其实我个人角度知道这个车不是说林肯很愿意跟他们合作,沃尔沃提供了整套的API可以和这些厂商合作,直接用软件调用的方式控制这个汽车,加上沃尔沃其实也在宣布之前和优步的合作,提供了一些类似于冗余系统,这些系统对于车的角度,对于支持自动驾驶,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最近一段时间共享出行谈了很多,我个人观点,共享出行好戏在刚刚开始,我们也看到如果只有一家垄断对这个市场会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我觉得这方面未来增长潜力很大,如果你仔细算一下整个出行市场,我上次看到一个数据,大概像滴滴这样大的厂商一天的出行量是几千万次,但是中国有2亿辆车,如果你做一个数学,所占整个出行的比例还是相对较低的。我们开车很多时候,车对我们是有情感的需求,高峰的时间我们需要用共享出行,很多时候我还是希望有自己的车,所以相当一段时间之内这两者是并行的。另外我们认为出行本身也要细分化,有时候打一辆车希望越快越好,有时候去机场甚至更长途,你希望出行里面车里面的环境更加舒适,所以这方面我们看到服务也在进一步细分,这方面未来市场场景还是很大,有不同的玩法。

最后表达一个观点,未来从出行的角度,如果看成本的话,电动汽车肯定会成为一个车的主流,就是说未来的共享出行它用的车我们相信用的是电动汽车的可能性会越来越高。

总结一下,我们认为从一个主机厂商的角度,我们不用慌,立足于我们原来的这样一个制造、造车的技术、造车的历史它的这样一个壁垒,我们要牢牢把握住,但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大胆的去拥抱新“四化”带来的创新,拥抱电动化,拥抱出行,拥抱自动驾驶,拥抱智能互联。

谢谢!

沃尔沃 / 商业模式 / 无人驾驶 / 特斯拉 / 吴震皓 查看更多
资讯

沃尔沃小型电动车将成为其实现2025年全球销售目标的关键部分

沃尔沃汽车(Volvo Cars)证实,其将打造一款小型电动汽车,而该车型也是实现电池驱动汽车在2025年前占据公司全球销售一半目标的关键部分。 沃尔沃汽车(Volvo Cars)证实,其将打造一款小型电动汽车,而该车型也是实现电池驱动汽车在2025年前占据公司全球销售一半目标的关键部分。 该车型将使用沃尔沃帮助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开发的可持续体验架构(SEA)。该架构最近才对外发布。 从2020年

资讯

黑龙江达成省内首笔全绿电交易 大庆沃尔沃实现全绿电制造

12月21日,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与国网黑龙江电力圆满完成全绿电交易。此次交易是黑龙江省内首笔全绿电交易,为龙江新能源就地消纳开创了新局面。 根据交易结果,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分别与4家生物质发电企业和3家风电企业达成全绿电交易3300万千瓦时,预计全年交易电量达5500万千瓦时。此次交易不仅使大庆沃尔沃公司提前4年实现了100%绿电供应的目标,更成为进军欧盟市场的一张绿色名片。 为促

资讯

“最安全”汽车“翻车” 沃尔沃不到一个月召回超38万辆

【电缆网讯】继8月沃尔沃宣布召回24万辆进口及国产车,沃尔沃又发布了超过13万辆汽车的召回计划。沃尔沃在一个月内相继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两次召回计划,总涉及车辆达到了380116辆。 召回计划显示,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决定自2020年9月4日起召回共计135316辆车。其中,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将召回部分国产XC60汽车,共计135162辆;沃尔沃汽

资讯

政策 ▏补贴延长两年!外资品牌或将受益更大!

昨日,一则有关新能源汽车政策变动的消息惊爆了整个业内圈!之前国家财政部一直明确表态将要“按既定政策”于2020年年底退出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延期了。据央视新闻消息,3月31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促进汽车消费,将在新能源汽车购置、货车以旧换新、二手车销售三个方面进行政策支持及财政奖励。其中,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将再延长两年。 也就是说,业界最为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将延

资讯

吉利将重启与沃尔沃合并谈判 营业额或将突破3000亿人民币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21年新年致辞中表示,吉利汽车登陆科创板后将重启与沃尔沃汽车合并重组的讨论,以谋求双方更加紧密的合作方式。 吉利旗下中高端纯电品牌 几何汽车 2020年12月31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21年新年致辞中表示,吉利汽车登陆科创板后将重启与沃尔沃汽车合并重组的讨论,以谋求双方更加紧密的合作方式。而近日,沃尔沃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也曾表示,沃尔沃与吉利汽车的合并或联盟

资讯

欧洲疫情打击需求预期 钴锂价格维持承压状态

钴方面,当期市场悲观情绪笼罩,下游需求买兴不足,上游库存压力增加。锂方面,当期电池级碳酸锂需求零星,企业依靠成本艰难维稳价格。 电池及下游终端市场:本周全球疫情蔓延,欧美众多车企如戴姆勒、大众、沃尔沃包括特斯拉也宣布关闭部分工厂,停产时间10天至半月不等,具体复产时间仍需观察后续疫情控制情况。由于欧洲车市是全球最主要的终端需求市场之一,预计会较大影响动力电池厂的出口。数码市场方面,国内市场已逐渐恢

资讯

沃尔沃推出了全新的电动消防车

  沃尔沃Penta开发了一种电动动力系统,用于罗森堡公司生产的消防车。这款动力系统的名字是“Revolutionary Technology”。   目前,只有3辆试用车。它们将在德国柏林、荷兰阿姆斯特丹、阿联酋迪拜进行试运行。   除了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污染,消防车外形看起来很酷。此外,它为未来的消防场景做出了许多修改。   沃尔沃Penta写道:“通过放弃传统的商用车概念,为卡车的传

资讯

沃尔沃与戴姆勒卡车将成立燃料电池合资公司

沃尔沃集团(The Volvo Group)与戴姆勒卡车公司(Daimler Truck AG)现已签署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拟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开发、生产和商业化主要用于重型卡车以及其他应用场景的燃料电池系统。双方的共同目标是将这家新公司打造成全球领先的燃料电池制造商,从而助力全球在2050年之前朝着气候中和和可持续交通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沃尔沃集团将以约6亿欧元现金,收购戴姆勒燃料电池有限公

资讯

李书福的平衡术 完成沃尔沃中国布阵

9月26日,距离沃尔沃汽车成都制造工厂开业尚不足一个月,沃尔沃董事长李书福布局的另一座整车工厂——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也宣布正式成立。加上目前已开始试运营的沃尔沃张家口发动机工厂和上海嘉定沃尔沃研发中心,李书福终于完成了沃尔沃的中国布阵。 在这场排兵布阵的过程中,亦蕴含着一场两地间的竞赛。 三年前,当李书福的吉利控股集团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成功收购沃尔沃后,作为对成都、大庆两地政府以数十亿资金

资讯

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随着新能源汽车洗牌的加速,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目前,全球电池市场竞争中,中日韩三国企业正在上演“三国演义”。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松下和LG化学为代表的三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正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统计国家工信部合格证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约35.2万辆,同比下降42.2%;搭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7.5GMh,同比下降41.7%。 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