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保险张诗宜: 预计2022年国内风电保费规模将达21亿人民币
2020年10月14日-16日,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0)在北京新国展隆重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本届大会以“引领绿色复苏,构筑更好未来”为主题,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在15日下午召开的风电大基地十年回望分论坛上,中国再保险集团华泰保险经济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张诗宜发表《海上风电易损性分析及巨灾模型应用》的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诗宜: 我这次汇报的主题是海上风电易损性分析及巨灾模型应用。我们通过中国风能协会、中国风电产业地图的数据,预计2022年国内的累计装机容量将突破1100万千瓦,预计保费规模将达到21亿人民币,防灾减损费将达到1亿人民币。
虽然海上风电市场是非常大,但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承保是非常谨慎的,是因为国内目前保险公司对海上风电的市场风险辨识、风险量化的能力是比较缺乏的,而且不了解各机组厂商和可靠差异性,不熟悉发电企业的预约能力,像质保公司同样也缺少风险调节的工具,比如说像粤电、中广核也是有保险经济公司,在质保跟再保过程中将成本压的很低,导致现在排分非常不容易的。
但是质保公司要求拥有模型和工具,能够调整它的风险成本,能说服集团公司能够批更多的预算,对质保公司而言也是很好的风险管控的工具。在市场痛点之下我们中再集团由我这边牵头开发了中再星火课题项目,这支团队还是比较庞大的,受到由集团信息部领导,包括产再工程险负责人和巨灾专家一起,这次还邀请了鉴衡合作作为我们的技术供应商,共同开发海上风电巨灾模型。
模型解决什么问题呢?第一是建立了海上风电风险识别体系,建立了各机组易损性数据库和全国高分辨率的风场,目的是科学的对PMI和MFL进行分析,提供依据,为客户出具承保的建议,对于质保公司而言是最好也是最科学的风险成本调节工具。
海上风电巨灾模型分为四个核心模块,第一个就是风场模块,第二风浪强度模块,第三个分析模块,第四个承保策略模块,首先风场模块利用了经典风场模型基础之上考虑到复杂起伏地面和地形变化,这是一个亮点,第二个亮点同样参考了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数据绘制了最大风速模型,考虑了复杂下垫面包括地形地貌粗糙度的叠加,并绘制了编辑了粗糙度的数据库,其实这些也是为了未来海上风电巨灾模型2030发布能延用到陆上风电使用的。
目前我们的风场模型可以输出一公里,10米密度概率曲线,风场也做了大量的验证,根据实际观测的台风的数据和风场模拟数据进行了验证,对台风耦合分析之后,是非常接近的,说明模型测试非常精准,为了计算更加高效,中再和超算进行了合作,大大缩短计算的时间,目前单一的风场计算时间仅为2秒钟。
然后介绍一下风浪强度模块,根据之前风场建立的数据库,利用后浪的模型,将台风中心压力、环境压力、最大风速半径、最大移动速度建立数据库,根据风剖面模型算出机组结构和高度,生成风浪的数据库。
未来计算的减变预先确定95种组合将数据进行插补,利用谐波叠加法,更接近于实际的工况,将浪的数据转化为波浪实层,作为何在的数据库,之后进入结构易损性模块,和鉴衡进行了合作,一个是基础的倾覆,第二是塔筒局部屈曲,还有机舱罩、倒流罩、叶片的破坏,这是在去年江苏的风电场,将机组结构动力参数、气动力参数和水动力参数、结构参数,包括材料的弹性带入这个模型里进行分析,最后利用这个抽样将未来20年生命周期内可能出现的多条台风的技术曲线进行拟合,得出最终塔底弯矩,最终将材料屈服曲线进行卷击得出最终的失效概率,也是为了建立承保的策略的数据库提供一些数据上的依据,最终我们将刚才所提到的各种工况下的易损性缺陷建立我们海上风电巨灾模型。
在未来商业化的过程中,保险公司只要给我们输入,包括机组的规模,还有机组的类型,机组等级,最大承受风速,还有风电场的坐标、湍流强度可以在后台精确计算出极端风险定价,并做出科学的承保建议。最后由我宣布中再集团华泰保险经济有限公司和中再巨灾风险管理有限公司公司、鉴衡认证共同开发海上风电巨灾模型正式上线,谢谢大家。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