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中国光伏发展思路:多能互补,多场景协作成共识
2019年,中国光伏进入平价时代,如何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光伏行业近期讨论的重点。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到 2020 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并网装机确保实现1.1亿千瓦以上。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1.9019亿千瓦,这意味着,“十三五“发展任务已提前完成。
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而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融入全球能源发展潮流的初级阶段。也是中国绿色发展全面统领能源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2019年能源规划和监管工作专题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曾表示,“十四五“期间要在推进清洁低碳转型上有新成效,加快散煤治理、清洁高效发展煤电,既持续壮大清洁产能、清洁能源产业。
11月15日,在国际能源网全媒体平台主办的2019第四届中国光伏产业论坛中,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石定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史利民、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处研究员王烁,以及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中智(泰兴)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德香、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总裁张勇等多位行业专家献言献策,共议中国光伏产业“十四五”新发展。
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石定寰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应该组织重大应用工程项目,将光伏建设统筹规划进去,包括光伏加储能,在港口、铁路、公路等基建领域,都将大有可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认为,从组件端看,下压空间不大。在成本继续下探时,需要在封装技术、系统技术方面看是否有更多的空间。她提到,希望在源头技术上能够标准化,让整个产业在装配、配套材料方面减少浪费。
在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史利民看来,解决当前行业痛点和难点,要综合施策,包括土地税费、融资体系、能源消纳等,都需要机制的完善。他认为,特别是在户用方面,要设置合理的补贴额度,从而能够保证有效的安装量。
对于“十四五”的市场规模,史利民表示,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一定要建立作为未来电力需求增长的主导型地位。同时,也要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怎样合理解决、更好地应对贸易纷争,更好地建立国际市场,也极为重要。
当前,我国“十四五”能源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指出,对于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对光伏的量要做足。同时,针对分布式光伏的新业态,如何能更好地融入电力市场,同“三型两网”、“泛在电力物联网”融合,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进入平价时代,当补贴不再是制约因素时,光伏规模目标将很大程度取决于消纳空间。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处研究员王烁认为,除了跨区外送通道,就地消纳,利用光伏+储能,光伏+制氢等新模式等,都可以进行深入探索。
从企业角度,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判断,未来,光伏产品价格和成本依然会继续下降,但降价速度不会再像过去一样飞速“腰斩”。无论是PERC还是异质结,都需要继续提高产品转化效率,效率的提升会摊薄其他刚性成本,而新技术的普及,也会从整体上降低成本。
中智(泰兴)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德香表示,异质结产品是光伏高端技术的发展,目前工艺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平均转换效率在23.3%左右,到今年底或明年初,平均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4%,预计明年下半年国产化全部可以实现。在推动光伏产业规模发展上,如果实现电网市场化交易,光伏产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实现企业降本,需要通过优秀的技术、创新以及精益化的管理来提高效率。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总裁张勇提到,迎接平价上网挑战,质量是立身之本。对于国内光伏项目竞标价格,整个产业上下游里究竟在什么环节去降本,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征战海外市场,产品一定要好、质量一定要好,这样才能站得住市场地位,也能不断维护好自己的生命和口碑。
如今,中国的光伏行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光伏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无论是市场还是企业,都需要共同协作,助推产业全面进入平价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