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综合开发研究院 2021年11月1日
摘要:自我国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以来,“双碳”成为社会各界持续热议的话题。2021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进一步确...
查看原文
免责声明:本网摘要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公开渠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查看请跳转原文,如涉及任何链接相关问题,请联系 media@nengapp.com
丁仲礼 / 风电 / 二氧化碳 / 碳排放 查看更多
资讯

丁仲礼:谈碳排放权不谈历史和人均 就是“耍流氓”

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周刚刚落下帷幕。5月30日,在随后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中科院院士丁仲礼作了题为《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学术报告。该报告是对中科院学部设立的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最新研究汇总。2030年的碳达峰目标迫在眉睫,但长期来看,中国是否能真正实现低碳转型,更大的挑战指向了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 就在院士大会开幕两天前,碳达峰碳中和

资讯

丁仲礼院士:碳中和过程会是经济社会大转型 应强调“技术为王”

5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著名气候变化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作了题为《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专题报告。他认为,碳中和过程会是经济社会大转型,应强调“技术为王”。 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努力(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等)所吸收。简单来说,就是想办法把原本将会滞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