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授林伯强: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耗能过度集中
6月28日,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联盟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发起单位,联合南方电网、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投、国家能投、中节能、中电建、中能建、中国建科院、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为、阿里、腾讯、格力、海尔、协鑫、宁德时代、北京热力集团等合计21家单位共同成立。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出席大会并做了题为《中国能源绿色发展与综合能源服务》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林伯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联盟成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中国能源发展及综合能源服务的一些想法。
综合能源服务,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节能,这些是我们中国能源发展目前的主要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选择了一个发展模式,就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当中,两个对立面,一个是生产侧,一个是消费侧。对于生产侧来说,只要你能卖出去,怎么都行,所以每天都有无数的人想把东西卖给你;对于消费侧来说,人的需求并非无止境,我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在现实当中很多东西是基本不用的或者很少用的。
当这两方面碰在一起,对人类资源压力影响就变得非常大。大家可能会问,这几十年来的技术进步都上哪去了?说为了技术进步提高效率,我们怎么没有看到能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来生产更多的GDP?
打个比方,如果生产这个东西的效率提高了,耗费降低了,那你会买两个吗?并不会。所以对全球而言,仍然是抵消不了技术进步后,生产侧和消费侧对于GDP消费需求的影响。所以说节能、提高效率,仍然是一个核心问题。
讲完中国的能源转型核心,我们再来看看应该怎么做,或者说怎么去考虑背后的服务。
发达国家能源一般都是以油气为主,煤炭较少,其它能源跟中国差别不是很大。中国最大问题是雾霾跟碳排放的问题,所以要改变能源结构,核心问题就是减少煤炭,除了要在能源消费比例中减少,在总量上必须得到控制。消费这么多的煤炭,要想没有污染,没有雾霾,在现实当中是很困难的。
也许有人提到煤炭清洁利用,我始终认为用很多的成本去追求最后几个百分点,从经济学上讲应该是不合理的,更进一步讲,使用清洁煤的话,二氧化碳排放就变得更少吗?只是有可能。从清洁煤的成本与碳排放角度来看,清洁煤这条路也许走不通,中国要保证能源的自给率80%的话,不使用煤炭很难做到的,所以从成本与能源安全角度讲,目前煤碳还是比较重要的,可以说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占很大比重。
由于涉及外部性问题,市场化改革有利于转型,但没法解决一些转型的基本问题。之所以这么说,首先外部环境很难,加上内部没有决心,这两者使得市场化的改革对转型来说还不够,还应该加大进步。
关于煤炭改革,2016年的时候非常乐观,那个时候煤炭占到62%,要降低煤炭比重,提出2020年要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提到15%,这个目标我是记得的,当时想还有四年怎么也能完成。
2018年,我简单算了一下,到了2018年水风光核还是13%,也就是说这两年煤炭已经下来了,从62%到59.1%,但贡献是来自于天然气,并不是来自于我们的风光电等等的。可以说如果继续保证比较持续的能源需求增长的话,目前基本可以看到十三五的规划15%的目标恐怕就难以完成了。
那么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下降,这是看得见的,但现实当中并没有发现很显著的变化,我这边讲的是化石和非化石能源,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使得我们进一步思想接下来的清洁转型、低碳转型,同时满足两个指标,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那么我的理解,短期增加一个点,长期可能是光伏风电和核电。
那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进程比较快的煤炭替代?我觉得讨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让我们看一下2018年的一次能源结构中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如果把比较稳定的水电排除在外的话,核电、风、光加起来只有百分之5点几,什么意思呢?如果一次能源需求非常低,只有1%的增长的话,那么核电、光伏加上风电,如果有10%、20%的增长,那么就可以替代1%的煤炭,这里指的是一次能源是1%的增长,你就只能抵销增长那1个点,其它不能变。所以说,现实当中我们的转型难度非常大,它可能不是你想听到的故事,但事实就是如此。
水电目前相对稳定,那么其它的账目太小,所以只有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当清洁能源比例足够大,才能够满足能源需求增长的同时替代煤碳,否则就只能找天然气,你很难说我这是清洁低碳转型。
所以现阶段比较快的能源替代的重要条件,其实能源需求的增长比较减少。
那么咱们看看,有没有可能变小?
这是中国从2004年到2018年的GDP、电力、能源消费增长率。GDP是灰色的,电力是蓝色的,一次能源是红色的。
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出现过一个点,2015年煤炭增长率非常低,是负数,这是替代转型是非常明显的点,但很遗憾,只维持了一年,又上去了。所以我感到至少从表面上看,中国如果要求一个很低的一次能源需求增长,至少从数字上是不支持的。
第二,从我们日常判断,从GDP判断能源电力需求可能不靠谱,它跨度非常大,如果你按GDP弹性来算最终往往是错的,那么这种激烈的跳动,可能跟经济发展速度特别快有关系。我还会在讲,跟我们目前的产能结构、耗能结构也有关系,这种波动的话,造成我们目前看到的能源行业的大短缺和大获升,目前正在消化的过程当中。
那么很多人说,我们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其实不是,假设我们在2010年来做一个规划,做一个2015年的投资安排,至少五年跨度。那么2015年的时候,当学者、专家、政府、企业在一块儿,来商量出2015年的安排应该是多少的时候,当你站在15%的时候,你一定不敢往下讲,所以企业可能更多观点说还是15%吧,企业界可能比较保守一点,说不会那么多吧,保个10%左右吧,政府说好,12%,你对2015年的规划、审批,都按12%来。那么现实当中就延高了规划和投资,特别是对资本密集型,而且必须提前投资的能源行业,事实上是很难避免这个过程。
那反过来说,短缺,还是可能出现的,如果你站在很低,实际上对2016、2017的预测,也是很低的,但现实当中出现很高的数字,你的预测还是差了好几个百分点,这种滚动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能不能做得更好一点?我的理解是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道理刚才已经讲了。
所以这张图基本讲了几个问题,那么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大家学界都在思考,就是说为什么2015年不到1%的能源,1%左右的电力,能够支持7%的GDP,而到了2018年GDP增速是6.6%,反而需要8.5%的能源,这是为什么?
我们这几年通过高质量发展、经济调整,就是希望说以更少的能源生产更多的GDP,不就这一句话吗?但现实当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样,为什么?难道2015年的点是个很偶然的点?那么这个点是怎么产生的?外国人很直接的说你GDP造假,但我们不这么看,中国整体的能源结构和背后,还是有很深的故事。
好,我们看一下背后的故事。
我认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问题在于耗能过度集中,一次能源消费中重工业占比62%,电力消费重工业占比58%,然而整个工业对GDP的贡献很小34%,这就说明2015年的很低的点完全有可能出现,因为重工业对政策很敏感,当然冲击只是短期的冲击,那么你们一定会问说那它GDP怎么还会那么低?第一,它对GDP本身支持并不高,那个点是完全出现的,对经济状况、对政策,很敏感,而且它一动,对能源电力冲击就非常大。
我们跟美国的专家也解释过,他们基本赞同,认为中国目前集中消费,很可能是能源那个波动的,大幅度波动的一个最大的影响。
那么接下来,假定说我们做能源规划的话,如果要做一个很好的预测的话,除了说比较稳定的GDP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耗能结构。
来看看,我先以煤炭为例,为什么中国目前现阶段,至少是现阶段,还出现很低的能源需求,还必须保持比较高的能源电力需求。中国三分之二的煤碳仍然是走到资本型中去,形成机器、形成产房,这叫基本形成。基本可以判断,中国目前依然是生产型的能源消费,并不是消费型的能源消费。
我进一步解释一下,美国以电力为主,对电力的消费占到75%点几。中国在商业当中占的比例应该是30%左右,居民少一点,商业多一点,中国能源终端消费,直接消费掉还是很小,大多说能源还是走向资本存量,那么中国还有多大的需求?
我比比,其实我们的人均存量还是非常大差距正是因为很低的含量,必将支持中国比较高的能源与电力需求,也就是说中国的基础设施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中国比的一定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农村的厕所,跟发展国家的厕所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农村厕所跟发达国家一样好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我们可以把时间拉得很长,但总而言之,期望说中国以一个比较低的能源需求跟电力来满足低碳去煤的转型,目前里看还是比较困难的。
那么接下来我就讲一些中国转型的困难,背后的原因,以及说为什么我们很难用比较低的能源进行比较高的GDP,顺便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能够以低于1%的能源需求支持7%的GDP,为什么到了2018年、2019年反而不行了?
我认为,未来清洁能源当中,当然这当中可能出现技术突破,包括氢能等等,但我不把它放里头,因为相对比较远一些。
那么我看得见的,就是这个,以储能为核心,以太阳能、风电光伏为依托,现实当中,电动汽车,大部分也是来自于电池,今后你要走分布式的话,没有储能,分布式智能电网都很困难的。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的清洁转型,如果把这个做得非常大,使得我们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替代煤碳,而不走化石能源那条路,储能是一个核心的,我们认为是一个核心的部件。
那么电动汽车,这几个方面,我对光伏,我认为光伏潜力最大,潜力来自于它的灵活性,风机到处放。那么电动汽车,我觉得对于中国人来说,今后可能成为电力系统有效的组成部分,对抽商业和居民的大幅度提升,良性增长,对风和的要求。
打个比方,今后我们看到电动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回家12点,明天早上6点把它断了,把顶的这个利用起来,除了提高能源效率,还可以大幅度降低今后我们看得见的电力结构。
那么虽然说能源转型,会创造机会,但它也面临着政策现实,那么这个现实我们到处看得见,比如说澳大利亚碳税取消,德国光伏发展停滞,中国大幅发展最近也下来了,补贴退了,这些都是政策现实,必须面对的。
那么接下来讲,新能源发展的矛盾,目前已经转变,包括光伏可以平价上网,电动汽车还在路上跑,我觉得基本的竞争性已经没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充电桩进入千家万户,包括光伏跟风电把电发出来,这些都是涉及基础设施的问题,今后政府应该集中解决的。
包括说能源服务、智能电网,多能互补,这些都是目前应该提前布局,去支持政府的大的为清洁能源发展做成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的准备,否则就是一句废话。你说做充电桩,没有车,做什么充电桩?那买车的人,没有充电桩我买什么车?必须政府介入,在初始的时候进行大规模推介。
接下来,能源服务与能源政策的问题,这个是有的人说不可能三角,有的人说可能三角。
那么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也给这个三角做了很好的总结,到了现在,我们说高质量发展,通过提高环境门槛来把这个能源价格、成本提升,不同的发展阶段强调不同的发展目标,政府通过价格、税进行平衡的,无论价格还是税,都是行政手段,并不是市场化手段,今后我们需要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成为新时代来平衡能源三角的一个了东西,肯定不是主要的,应该是一个重要的东西,为什么通过提高效率,通过在那个保持环境可持续的时候,还可以兼顾普遍能源获取等等,提高效率来支持经济增长,所以说它和整体的政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契合。
它对整个产业链,也讲过,一整套产业链是非常有好处的。
那么我顺便讲一下,目前中美贸易战的话,我们很多讨论都讨论在加速上,其实你想想,能加速真不是大事儿,为什么呢?5000亿,20%的税就是1000亿,中国和美国分摊一下,分500亿,你说有啥影响?你说500亿美元对美国有啥影响?每年6万多亿的消费,中国接近6万亿的美元消费,这500亿算啥?不算。
我的理解,贸易战产生那么大的冲击,问题在于全球产业链的总结,经过全球产业链不断的市场融合,已经形成非常行之有效的产业链,那么任何对于产业链的冲击,都会造成巨大的成本增加导致经济的衰退,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说贸易战的核心问题,仍然是试图改变产业链的构成,而不是真正的加速,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我们的今后,综合能源服务,如何能够把能源整体生产,产业链进一步理顺,提高效率,是很重要的方面。
接下来政府应该加快体制价格改革,使得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化的走出去,而不是需要靠政府补贴、政策扶持,接下来破除行业壁垒,推进终端能源一体化的形成。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