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阳智能胡易选:明阳智能针对海外中/低风速地区市场开发解决方案分享
2021年10月17日-20日,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1)在北京新国展隆重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
本届大会以“碳中和——风电发展的新机遇”为主题,历时四天,包括开幕式、主旨发言、高峰对话、创新剧场以及关于“国际成熟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国际新兴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风电设备智能运维论坛”“碳达峰碳中和加速能源转型”等不同主题的15个分论坛。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在18日下午召开的国际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暨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计划年度活动宣介会上,明阳国际海外合作总经理胡易选发表了《明阳智能针对海外中/低风速地区市场开发解决方案分享》的主题发言。
以下为发言全文:
胡易选: 谢谢主持人,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下午好,我是来自明阳风电国际业务部海外合作的胡易选,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关于海外的中低风速的解决方案,以及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快的跟投资商、机构做更多有效的协调和协同。
整个汇报和交流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简单介绍一下明阳基本情况,针对常规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做些简单介绍,最后切入到海外中低风速的技术和产品方面的一些储备,再配合市场方面开发的一些策略,来同大家进行展开。明阳全称是明阳智慧能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主版上市的新能源企业,公司是1993年成立,早期以电气的中低压产品起家,2006年进入到风电行业,在全球这些客户和各位同仁支持下,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累计装机质量是35个GW在全球排名第六,从2009年开始一直走半直区传动技术路线,一直至今。目前2010年开始做国际化,在全球有四个业务中心,包括东南亚、东北亚、欧洲和美洲业务中心。在整个业务开发过程当中,重点讲在东南亚和欧洲的匹配,包括中低风速、新的开发机会。现在的主机场跟五年前或者十年前的主机场不太一样,那个时候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主机,随着资源开发的节奏和现状,我们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近期要以这些项目为切入口,同时在这些开发的过程当中主机场也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职责,后续不管是做市场开发还是做当地的服务、运维都是会提供非常好的保障。
简单的汇报一下我们在业务中取得的一些成绩,明阳是从2010年开始拓展海外业务,老板有句话叫做十年磨一剑,我们用十年的时间把技术开发、消化、引进、以及国内产业的供应链布局。2020年和2021年是明阳在行业风电当中取得结果的一年,这个结果也符合产品引进和消化的曲线。在东南亚这个区域里,我们现在累计在手的订单超过75兆瓦,包括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
第二,在东北亚区域,明阳是唯一一个进入到日本、韩国这样的高端市场中国主机厂家,欧洲业务方面,目前正在交付意大利30兆瓦,这也是中国的主机厂第一次走进地中海,走进他们的海域当中,整个项目会在明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定瓦。在西班牙项目上,我们会在2023年完成供货,美洲区域会逐步由前期的资源开发,逐步过渡到后续的产品和相关一些供货。不管是东南亚、东北亚还是美洲和欧洲,都是在围绕两个事情在做,一个是比较有优势的海上风电,是各个区域当中业务开发的着重发力点。二是明阳一直在倡导大风机,就是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叶轮越来越大,包括后续在重低风速区域,大家会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契合点。
明阳的技术路线经过十年时间的验证,有三个点是优势,这些优势也会在后续的中低风速市场上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个是可靠性。整个机舱部分是没有主轴,机舱部分替代了传统的中间的轴部分,对于主机的核心,尤其敏感机箱冲击非常小,所以确保整个技术路线的可靠性。第二个是应用了中素的齿轮箱,工作在300转的满发功率相对于传统的,能够极好保障齿轮箱获得更长久的应用。
第三是主机尺寸小,重量轻,从陆上和海上做两个横向的对比的情况看,主机部分有30%以上的优势,重量部分会有至少30%的优势,随着后续从陆地到海上,从潜海到深远海的开发,这一部分的产品优势会拉的越来越开,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首先这种尺寸小,重量轻,它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整个机线的压力会非常小;其次对于传统的行业供应链建设要求会少,因为在电机功率增长过程当中,对于供应链的压力并没有形成线性的增长。
明阳在发电机功率上面没有做大的提升,但叶轮直径上把原来的156直径做了大幅度提升,这对于后续在东南亚区域的中低风速的开发会具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明阳的技术优势从2008年尝试做第一台全球抗台风的风力发电机开始,过去的13年当中,一直在做主机场怎么能够在风电厂当中应对极端天气,明阳的抗台整体的方式应该说分成几个部分,第一是结构建力加强;第二是在风电厂的运维管理。这是目前陆上和海上基础的储备情况,陆上是3兆瓦到6兆瓦的级别,我相信后续海外的中低风速区域当中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做一些清洁能源的输出,不管是生存风速还是平均风速,应对海外中低风速区域都是做了比较好的针对性的设计。
有了比较稳定的技术和产品储备,在海外业务的开发过程当中,开发策略也仍然是我们在这些中低风速区域当中所不可避免的话题。国内风电也是,早期在欧洲北海地区,没必要考虑台风,但是现在面临的挑战会不一样,海外中低风速区域其实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接下来海外业务的开发过程当中,尤其东盟这一块,中低风速会是我们重点攻克的技术课题。
我觉得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作为从业者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参与。第一,对于主机场不单单想着怎么样卖风力发电机产品,更多需要从政策层面,从技术层面利用主机场的技术专业性,细分领域专业性,能够配合政策咨询机构、配合行业专家,把这些风电项目的开发的更为合理。项目只有开发的更成熟或更合理,才会有更多的投资者,更多的从业者参与进来。所以整个的参与过程会把它做牵制化。第二,服务的本地化,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课题,我们会设立当地的服务网络,在整个服务当中会越来越多的吸引当地风电从业人员,让他们能够加入到整个过程中来,把中国在风电行业所积累经验做一个传承和分享,更好的去服务于当地的新能源发展政策。最后就是在产业投入这块,包括叶片场、主机工厂,在合适的时间都把它纳入到跟大家共同讨论的话题当中来。
我们希望能够利用现在好的产品、好的行业和产业链,服务到我们所在区域的国别当中去。谢谢大家。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