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科院曲春辉:分散式风电并网问题可以通过自适应控制协调优化解决
以“创新驱动 智赢未来”为主题的“2018全国大型风能设备行业年会暨产业发展论坛”于11月22~23日在重庆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主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能见APP全程直播。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应用 技术研究室副主任 曲春辉发表题为《分散式风电并网技术问题分析》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基于已有项目经验,分散式风电需要面对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测风塔安装位置及微观选址、基于无功电压和网损的定容及优化接入分析、无功电压协调控制技术、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集中远程监控技术及通讯解决方案、防孤岛问题、更好的电能质量、更好的电网适应性等。在定容及优化设计上,单个并网点可接入容量有限,直接接入35kV母线一般≤25MW,直接接入10kV母线一般≤6MW;T接或π接可接入容量更小。优化规划方案是综合考虑风能资源、网损、电能质量的分散式风电优化选址。多接入点分散式风电的无功电压控制可以用多目标优化模型来描述,并综合考虑电压合格率和网损的经济性。
以下为演讲实录:
曲春辉:我今天讲四个问题,分散式风电定义,二技术问题,三解决方案,四主要挑战。
一、分散式风电定义
昨天张总已经把分散式风电相关文件做了介绍,我简要说说。2011年是374号和226号文件,对分散式风电的定义做了明确,位于负荷中心附近,不以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力为目的,所产生的电力就近接入当地电网进行消纳的风电项目。标准原则上不新增加高压送出线路和110KV、UUKV变电站。当时提出了除示范项目以外,单个项目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万千瓦。2017年3号文明确了电压等级应为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充分利用电网现有变电站和配电系统设施,优先以T接或者π接。2018年的有变化,接入电压等级应为110千伏及以下,并在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内消纳。这个容量也不超过50兆瓦。110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只能有一个1个并网点,且总容量不应超过50兆瓦 相关第一个标准,厂家、运营商都有技术标准。第二个标准标准是分布式电网并网技术技术。第三个是2012年出的分散式风电接入系统技术规定。第四个是两个行业标准,由我们这边在负责起草,我们会征求整机和厂家的意见。这两年并网容量不大于50MW,接入方式优先T或者π接。电压等级110千伏及以下,不向上一级电压等级电网反送电。满足标准35千伏及以下:GB/T33593-2017,110千伏(东北66千伏):GB/T19963-2011。入网检测,风电机组,通过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所规定的检测。风电场,当风电场装机容量超过20MW时,需要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供一个系统的接入电力系统测试报告。每装机超过20MW,需要重新提交测试报告。19963的国标里面,对风电机功率控制做了相关的说明,里面细化了一下,要求在负0.45到0.9这个范围内实现控制,具备恒功率、恒电率和恒电压。
这是发展规划。
简要说一下分散式风电的优势,避免大量的输配电设备扩容费用,缓解用电压力。比较关键的是降低电网线路损耗,改善末端的电能质量。充分利用风电可再生能源,降低了对一次能源的依赖。
二、技术问题
根据分散式风电的特点和给电网带来的问题,主要五个技术问题:一测风塔安装位置及微观选址问题;二定熔及优化接入问题;三并网问题;四电能质量问题;五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这是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个项目,辽宁的一个地区,这个地区大概是1.97万平方公里只有两个测风塔,对分散式选址是很大的障碍,风电处理和负荷具有较大波动,选址也是一个问题。这是早期的一个分散式风电的规划,当时很多问题,根本没有办法运作。然后是不同接入点的电压合格率问题,这是未接入风电之前的时候,变电站10KV母线的电压分布概率。这是接入了,风电机组以功率因数1.0运行时各变电站10KV目线的电压分布概率。无功的情况下,很多项目并网的时候,电压波动比较大,需要配置10兆瓦甚至更大的SVG,大部分的风电机组都是单独控制,没有整个进行区域的协调,发生故障问题。无功的潮流达到最优分配,无法有效降低止损。电能质量问题,闪变清下,连续运行情况和切换操作都做了计算,实际上是满足国标要求,目前为止这方面的问题倒是很小。当时做的分析,1.5兆瓦双馈风电机组和1.5兆瓦直驱风电机组的谐波分析,跟当地的配电网强弱和周边的负荷情况有关系。这是继电保护问题,下面是一个示意图,分散式风电接入电网以后,在不同点下,第一个是有利的,使得原保护更加灵敏。第二个保护,如果是在DE上任一点KW发生短路故障时,风电的容量足够大时,范围可以延伸,每个保护都动作,继电保护失去选择性。短路电流,这个跟大小、容量、位置有关,会导致保护的拒动。孤岛现象,负荷和电网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非为非计划性孤岛和计划性孤岛,电网发生故障后,如果分散式风电保护未及时动作,产生孤岛效应,会对自动重合闸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从电网监控的角度来讲,这一段的电网相当已经脱离了,但是实际上还是风电带着一部分负荷在运行。相当于以前的固网和微电网里面,里面有一些无缝切换的,这完全是非计划性突然的状态。这是我们在2012年还是2013年西北试验的时候,第三疯长发生孤岛效应,大概装机100.5兆瓦,这是当时录的曲线。根据这个孤岛,我们三北有30个机位,我们选择了全功率变频和双馈,在不同组合和容量情况下所发生的孤岛现象。这是全功率变频风电机组孤岛时间持续比较长,电压下降,频率下降,出力与负载匹配。有功大于负载。最后一个是孤岛持续,电压基本不变,频率下降1.52Hz。这个是中低压混合双馈发电系统里面的,出力与负载匹配,孤岛持续,电压下降,频率逐渐下降。这是最终的一个结果,异步系统,全功率系统,混合系统,功率跟负荷带匹配的情况下,还有不同情况下无功情况下的匹配。在全功率变频的情况下,孤岛持续比双馈长一点。
三、解决方案
基于有限测风塔数据的分散式风电资源特性和评估方法,根据场址风能资源、征地条件、可接入容量进行了风电机组的选址。对于定容及优化设计,单个并网点可介入容量有限,直接接入35KV母线一般小于25兆瓦,直接接入10KV母线一般小于6兆瓦,T接或π接,可接入容量更小。T优点是造价低,缺点是供电可靠性差,供电质量不高。π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高。优化规划方案,根据全年风资源数据、电网模型、全年负荷数据,长过程时序防真,损耗合格率优化,最后给一个合适的选址。两个约束条件,首先是年电能损耗最小,从电网公司角度来讲,希望电能损耗最小,但是从发电或者运营商来讲,希望分散式风电发电量最大。这是当时做的案例,位置和容量基于全年数据考虑,接入后和接入比损耗有一定的降低。实际上对年发电量来说,最终的结论年发电量增加这么大,但是网损在增加,净增发电量有增加,这对发电企业来说比较好,电网公司希望能够降低网损,选址的目标是以发电量考虑还是网损考虑?这是规划的问题。
这一条曲线叫“微笑曲线”,没有接入之前,网损是1821426,接入不同型号的风电之后是降低的,最好的时候网损是最低的,接入容量比较适中。正常情况下来说,资源可利用装机往往大于电网可接入容量。损耗一开始是降低,先降后升,逐渐升高。所以,选择接入容量位置和网损综合考虑情况下来选择接入不同位置。
电压合格率优化,配电网分散式风电的引入减少了馈线上潮流的流动,从而使馈线电压损耗减小,相应的负荷节点电压有所升高。我们将大庙变风电装机降低,电压满足要求了,调整的时候,对容量不变,对数量和位置有相关的要求。这是分散式风电接入以后,电压的变化和位置,以及馈线相关的影响。大家考虑分散式风电接入的时候可以考虑。这是我们做的一些约束和相关算法。以前好多分散式风电都是单独的,各个区域有一个单独的网络,实际上缺少整个区域的协调可控。今年文件里面对风控也有相关的要求,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调度。用专网难度比较大,里面做好相关的防范和措施,因为电网公司对外网接入有要求。
继电保护影响,保护误动时系统侧保护应配置方向元件,电流保护不满足要求时,采用纵差保护或距离保护等实现保护功能。需要装设可靠的防孤岛保护装置等等。
电能质量,谐波计算结果与系统参数密切相关,给出的是以典型参数为基础的计算结果,可能会与分散式风电建成后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别。建议在分散式风电机组投运初期进行电能质量测试。
四、主要挑战
一前期审批时间长、环节多,项目太小影响经济性。二投资主体,光伏投资主体多样化,但风电投资主要是国有资本偏多,投资少,积极性有限。三利益相关方,与陷于经济、农村、农户的利益如何结合,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四吊装和修路成本,一些大叶片安装难度比较大。五环境有一些影响。五可能建好之后很长时间都拿不到接入网络的函,接入系统设计和函有问题。
分散式风电是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的一个热点,亟需在运行与管理方面,进行机制和创新;点多面广,局部渗透率高,并网影响大,需采用自适应控制,协调优化,促进分散式风电的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速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