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联刘永东:互联互通与充电安全必不可少
能见App讯:第八届中国电池技术创新(上海)论坛暨充换电技术高峰论坛于8月23-24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中国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东发表讲话。
以下为发言全文:
大家下午好。时间比较长了,我想还是尽快简要的把我工作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汇报。今天下午主要是想谈两个话题,一个是互联互通,第二个是充电安全。互联互通和充电安全是当下行业内比较关心的话题,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这两个话题应该说对充电设施今后产业的发展,会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所以我想,围绕这两个主要的话题和大家交流一下目前开展工作的情况。
简要回顾一下目前充电设施的建设情况,应该说截止到6月底,电动汽车促进联盟的成员范围内统计的数,大致的数是,公共桩8万个左右,私人桩大概是6万个左右,加起来14万个左右。到6月份的时候,整个新能源汽车大概是56万,目前来看充电设施的建设还是严重滞后,这是大家比较抱怨充电设施不够,对于大家购车的意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的重要原因。这是各个地方和各个运营商的桩的数量情况。
应该说充电设施的建设,行业和政府高度关注,而且开展了很多工作,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这里面大家很多政策都比较清楚了,包括价格的政策、奖励的政策以及充电设施的技术路线等等,很多政策都在落实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相信这些政策的落实完善,整个充电设施的建设,在最近几年内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的空间。国家能源局也在加快设施建设,加快配电网改造规划,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安全专项检查,针对去年国务院73号文件和规划目标提出来的很多问题,专项问题,在逐一的落实完善工作。
我这边也是所在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标准的角度开展相关的工作,推动技术的落实和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现在也面临很多困难,简要梳理一下。一个是建设困难,最大的问题还是土地的问题。不管公共的土地还是居住区的土地,都是一个建设困难的问题。另外配套设施不是十分的完备,充电设施的各个省的政策的落实还没有十分到位。应该说大概有12个省还没有出台相关的充电设施的发展规划,整个产业的互联互通的水平相对还比较低,这些激励机制还是不足,运营商到底怎么能够健康长远发展,各个运营商还在探索过程中,应该说还没有一个完整有效和长远的商业模式。
另外一方面,各个政府部门各级单位,应该说很多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比如大家以前谈的配建的比例,居住区100%配比,公共停车场所10%的配比,落实和完善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的充电价格还是管制的,我们还有充电服务费的指导价,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充电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充电设施的地方保护现象,包括指定检测指定结算的方式,包括补贴挂钩等等,也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第二个话题,互联互通。从行业来讲,互联互通是一个顶层设计的概念,是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多。从我们自己技术的角度上,从结构的角度上来看,大概分为三个层面的话题。第一个,接口的互联互通。车桩的匹配问题,不同的车和不同的桩能够充上电的问题。第二个是信息的互联互通,涉及到我们这个运营平台,桩的信息要完整统一,解决车主要装一大堆app的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地区有权威的桩的地理分布信息等等。第三个,支付的互联互通。很多的车主不同的运营商,还需要拿很多的充电卡。围绕这三个方面的话题解决互联互通,解决找不着桩、充不了电和交不钱的问题,解决这三个问题充电的互联互通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国务院关于加快充电设施建设,73号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要提高设施的通用性和开放性,解决充电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
对于第一个问题,接口的互联互通,在座很多都比较熟悉了,它的基础就是我们的标准,也就是说我们去年12月28号发布的五项充电接口标准,包括18487.1,包括20234的1、2、3三个标准,和直流充电协议27930,这是第一个层面上的互联互通的基础条件。但是有了标准,并不能保证我们就能使这个标准得到有的贯彻实施,就能保证所有的车和桩都能符合新的标准。应该说今年以来,开展了很多工作,其中一项是宣贯,让大家理解掌握标准,使车和桩都要相互理解,搞车的应该理解桩互联互通的要求,搞桩的应该要了解车的要求。双方正确理解和把握,才能解决标准的准确认识问题。
当然前面CQC的两位同事都讲到了,标准有了,如何证明自己?这就涉及到检测和认证的工作这样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现在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也开展了这样一个测试活动,实际上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说,不同的车不同的桩,都说符合相关的标准,可是接在一起就是充不了电。这里就需要第三方的检测和认证工作证明它符合国标。
现在行业里面也在开展备案工作,实际上更多是行业的推荐。把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向行业进行推荐,引导大家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来引导我们产品的质量水平的提高。
今年还有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我们的2011版的标准和2015版的标准怎么转换。整个技术路线如何来实施,如何车和桩都能够匹配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我们之前也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改造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技术路线图。其中有这样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要区别对待,我们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车和桩都要改,比如说对于专用的桩,或者说只是对专用的车辆进行充电的设施,就不用改,已经解决了兼容性的问题,虽然这个兼容性是打引号的,只是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但是它也不用提供对外的社会公共服务,可以不用改。
第二是要统一新标准的实施,这里面就分车和桩了。车又分新公告的车,7月1号,咱们国家有规定,7月1号以后起,新列入汽车公告目录的车必须符合充电接口标准。7月1号以前的车也可以享受到今年年底。明年起所有市场上销售的车都要符合新的标准。桩也是这样,明年开始车和桩的新标准统一实施时间就有了。
今年实现现有的车和桩的平稳过渡问题,鼓励车和桩都要进行改造。桩的改造,我们建议运营商要有一个时间节点,有一个分布的情况。根据每个地区的电动汽车的分布情况,要提出一个规划表,要有计划的实施。但是我们也要求,不是所有的桩必须要改,都应该保留一定比例的旧桩来解决现有的旧车的问题。不能要求也不能强制所有的旧标准的车必须改,这也是不现实的问题。因为大量的车,私人的私家车,不会全部去改。但是它也有要充电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求运营商在改造的过程中,要保留一定比例的旧标准的桩,满足旧标准的车充电的问题。
车里面怎么办?车的改造相对桩更复杂,涉及的问题更多。这里面既有充电兼容性的问题,也就是软件的问题,也涉及到硬件涉及到安全,硬件的问题。但是由于车,大家知道硬件的改造特别是到4S店去改造的话,相对比较困难。所以我们一般要求车在改造过程中,先把软件进行改造,也就是解决充电的兼容性问题。至于安全性的条件,要求车企对消费者进行安全风险的提示,告知旧标准的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些注意事项希望我们的车主今后能够注意,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这是刚才谈到的第一个互联互通,车桩的问题。第二个是信息互联互通,现在应该说还是一个信息孤岛,各个运营商都有自己的信息,但是整个社会,各个地区,还没有实现完整的信息互联互通。所以我们想,要建立互联互通,就是希望实现所有的桩的地理位置信息、设备信息和统计信息进行完整的统一,因为之前,前天在郑州开百人会的时候,政府也提出来今后的补贴要向充电的使用过程进行补贴,充电电量需要统计。
我们在编制这样一套系列标准,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解决刚才谈到的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支付的互联互通的相关话题。现在这个标准分四个部分,第一是重责,第二是公共信息交换规范,第三是业务信息交换规范,第四是数据传输及安全。这套标准就是要解决政府统计运营商和运营商之间的充电设施的信息交换和支付结算,也要满足车主找桩的问题,也要解决大家找桩难、支付难的困难。
这里是一个简要的构架图,也是我们今后的一个建立这套标准体系的构架图,分这几个层面。最底层是信息的接入层,包括了车,包括充电卡、二维码或者智能卡等等形式,解决桩或者是车的身份识别问题。第二层是基础设施层,也就是我们的充电桩的编码。第三层是运营服务层,也就是各个运营商。左边是A运营商,右边是B运营商,它们之间就要通过我们的Iserv接口和Icomm接口进行通讯。其中Icomm也就是解决公共信息的接口模式,Iserv接口是解决互联互通的信息模式。底层还有一个数据共享层,这里面可以是第三方的数据平台,比如地方政府对充电设施的监控平台,国家级的充电设施监控平台。它里面也涉及到我们的Icomm信息和运营商的交换格式,这是现在这样一个架构体系格式。这里面谈了Icomm和Iserv接口的信息。
通过这套标准,就可以打通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的互联互通还需要发布,现在有这样的机制,国家层面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今后正在建立一套国家级的充电平台,也会向社会公布充电设施的基础数据,我们也要求地方建立这样的平台,也要向社会进行公布充电设施的基础数据,实现充电设施的统计、发布等相关的工作。
当前可能还涉及到一个充电设施二维码的编码问题,涉及到跨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
第三个层面是支付的互联互通,这个话题相对来说更敏感,实际上支付的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方式,它背后涉及的话题比较多。一方面涉及到运营商对于市场的探索模式,另外一方面也涉及到地方政府在充电设施补贴过程中的手段问题,涉及到的话题更敏感些。但是我们想,支付的互联互通应该坚持这样几个原则,第一个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有的人喜欢用银行卡,银行卡应该能支付。年轻人对移动支付更感兴趣,微信、支付宝应该能用。有的人不用信用卡不用微信,也要能够支付。
第二要发挥市场机制,创新服务模式。现在有些地方上强制规定一种单独的支付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阻碍运营商在探索充电模式的需要。
第三个是打破地方的割据,建立统一充电服务市场。有的地方要求明确或者只准交通卡的支付模式。我们一般比较反对这种统一或者说强制一种支付模式的。比方说交通卡,交通卡大家知道,它是地域性非常强,很难形成不同地区之间的统一支付的方式。比方说,很多跨了地方以后,你的交通卡就不能使用了。但是想全国形成统一的交通卡的支付,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通过这套标准,特别是刚才我们谈到第三部分,充电业务信息的交换,建立起这个标准的充电流程,通过身份的识别、设备的识别、运营商之间的识别、充电业务的识别、充电过程中不同的时段的充电功率、充电电量,最后形成一个账单,这样的标准程序来解决充电的信息交换,同时解决跨运营商的结算机制,也就是不同运营商之间有一个结算的机制,来解决运营商之间的结算问题。同时还有支付的标准,当前还需要建立这样一个符号,让消费者知道有这个符号以后就可以充电,比如说拿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充电卡,到了充电桩,就可以解决充电的问题。同时满足非注册用户临时充电,通过客服单位、扫二维码等解决支付的问题。
我们的支付理论上来讲,就仿照现在的打电话或者移动电话的模式,你是移动的用户,打联通一样能够打通电话,但是你的钱还是交在移动这一方,采用这种模式建立起跨平台。至于移动和联通之间的内部结算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是用户体验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正在组织这套标准的试点,我们大概在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地区,一共大概22家企业参与企业,每家企业运营商在不同地区选择两到三个充电站,按照这套标准进行修改、完善,来形成这样一种标准试点来验证标准,解决标准识别的问题。
现在应该说我们的第一阶段基本上完成了,也就是我们说的信息孤岛问题基本上解决了,现在正在进行充电业务的调试,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大概这套标准9月底的时候能够完成标准的审查,10月份能够批准发布。
第三个,关于充电安全。当然,充电安全现在应该说,国家高度重视,国务院马凯副总理前段时间在西安调研的时候,发表了重要讲话,就是关于电动汽车安全,当然也包括充电安全。充电安全应该说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除了设备安全、施工安全、验收安全、运营维护安全,还有包括信息安全、支付安全等等的形式。
对于安全的理解应该说,根据国家对于安全生产法的理解,要以人为本,也就是我们的安全的首要的防线,要防止人触电、对人造成的伤害等等。第一条应该是以人身安全为基准。第二道防线应该要保证车和桩,设备不要受到损害。第三道防线是要防止,一旦车和桩受到损坏以后,不至于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要按照这三个层级开展相关的标准设定和防范工作。
我们充电设施的标准,从安全来讲应该分多个环节,从前面的设计制造,也就是我们的产品,到施工建设,再到运行到维护,整个的相关环节,来保证充电的安全。
当然,对于产品来讲,要从环境的影响、防护和电气性能等方面来进行相关的规定,解决刚才说到的三道防线的问题。这里面提到一些标准,当然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刚才谈的接口标准,设备标准,设施标准,检验规范。同时我们也正在制定关于充电设备的安全性测试规范。今年我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设备标准全面修订。刚刚在开会中间,NB33001征求意见稿刚刚出来了,大家可以关注这个标准的修订情况,欢迎大家积极反馈对标准的修订意见。今年的目标就是把设备标准全面修订,包括检验规范等等。
建设和施工,从设施的选型、消防和竣工验收等方面开展相关的工作。这里面标准也相对比较多,其中很核心的标准,我们正在制定的标准,电动汽车分散设施技术规范,我们目前建设比较多的在居住区或者在马路边建设分散充电设施到底有什么规定,这里面简要举这样几个例子,大家比较关心的。比如说选址,涉及到安全,应该要注意什么地方。比如不应该靠近潜在的火灾或者爆炸危险的地方,不宜在积水的地方等等。施工安装提出对地要有距离,电缆的选择要提高等级来选择电缆的线径等等。消防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话题。相对来讲,消防是一个红线,不应该违反。但是从现有的条件下,对消防措施的选择也是一个技术经济比较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因为在一个地下停车站或者地下车库要建一个桩,就按照现在所有的要求重新布置所有的安防和消防措施,这是不现实的问题。但是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条款让物业公司有参考的依据来建设充电设施。
运行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中一个是刚才谈的接口技术标准,包括很多的条款,电子锁、监控装饰等等。实际上我想重点谈的是通讯协议相关的标准,经常我也在讲,消防或者一些媒体上说的充电安全事故,说充电着火了。分析下来,首要原因不是充电机的问题,更多的原因是我们车上的电子管理信息系统,BMS它出问题了。我们充电器的要求是根据BMS的要求开展充电。我们要求BMS能够测得准,信号能传得出来,而且还要提供保护的措施才行。当然我们也在之前检验过程中发现充电机在通讯方面也有问题,比如BMS提出了中断,结果还在输出,这样的情况也有。
比如我们在很多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把充电的电缆线随意搁放,充电头随意摔,这都是造成充电安全的因素。我们打算今后制定这样的规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预防性实验规范。什么概念?这是引入电力行业一个做法,预防性实验,规定我们的设备隔多少间隔时间要进行检验,检验什么样的项目,进行什么样的判断情况下开展相关的工作,加强今后在充电设施运行维护中开展相关的工作。
总的来说,充电安全应该是三个方面的话题,第一个是加强BMS的管理,建立起BMS的管理和检验的体制。现在BMS只有行业标准,正在建立国家标准。BMS很多受制于整车企业,管理体制的问题。第二要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第三要加强宣传。
BMS是充电的总指挥,一旦错了,充电机很难保障充电安全问题。第二要建立制造企业、运营商和车主共同的协同的关于充电安全的体制和机制。同时也要开展政府、行业协会检测认证这样一个组织保障体制,来解决充电的安全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宣传,比方说这两年出现的飞线充电,或者是把充电控制器放在车的后座上,结果着火。我们的标准要禁止模式一,但是很多人图方便还在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的特殊要求或者特点,要向车主加强宣传,让大家理解和掌握正确的充电模式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所以充电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车桩一体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充电问题。最后要加强科普宣传,也是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以上是我的介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