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春走基层|智慧电网点亮“未来之城”

国网河北电力 2024年2月7日 3340

《经济参考报》2月6日刊发文章《新春走基层|智慧电网点亮“未来之城”》。文章称,“山水城市”220千伏变电站、剧村“1+5+X”城市智慧能源融合站、首个全电智慧零碳园区……在雄安新区,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构建的智慧电网生机勃发,电能奔涌而起,正点亮着“未来之城”的绚丽前景。

立春之日,龙年临近,两名供电员工正在220千伏昝西变电站里进行特巡。“我们正在进行春节前的保供电特巡,春节期间也将24小时在岗做好监控运维工作。”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值班员张兴宇告诉记者,变电站的稳定运转事关整个昝岗片区的用电需求。

记者观察到,在昝西变电站10千伏设备室的天花板上,智能巡检吊轨机器人正在24小时不间断工作,用智能之“眼”监控电力“脉搏”。

“机器人提高了运检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可对站内各种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如有异常将自动预警。”张兴宇介绍说。

在“雄东—昝西220千伏线路工程”隧道里,记者也发现了智能巡检机器人的身影,那是一只白色、四足,被称为“机械狗”的足式机器人。

“这条隧道很长,部署的电缆很多,如出现问题,巡检人员贸然进入会发生危险。”河北雄安新区供电公司数据中心负责人说,该工程示范段将5G专网引入地下管廊,部署足式机器人巡检,通过其配备的4K高清摄像头,可实现高清监测画面数据无损回传。

在雄安新区的电网建设中,这样的“黑科技”不在少数。从一流城市电网到一流用电体验,离不开大数据分析、可视化监测等数字技术的支撑。

走进220千伏剧村“1+5+X”城市智慧能源融合站(以下简称剧村融合站)碳管理服务中心,河北省首个“双碳”监测平台映入记者眼帘。

“我们利用‘电-碳计算模型’‘电-能分析模型’为企业、居民客户提供绿色用能建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兼国网雄安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津介绍说,“剧村融合站一头连接着张雄特高压,一头连接着容东安置区,让张北的风‘点亮’了雄安的灯。”

助力打造雄安新区智能、绿色、创新名片,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也在加快建设,推动能源互联网战略性高端高新产业向雄安新区集聚。记者看到,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互联网产业园北部的雄安创新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封顶。

在施工现场,国网电易数字科技(雄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忠局告诉记者,“我们创造了多项雄安新区第一,如打造了第一个‘全电’园区、第一个‘零碳’园区,建设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园区级多端低压柔直环网,将园区柔性可调负荷提升至园区尖峰负荷的37%,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和高比例可调节负荷方面实现国内领先,为打造多维互动的客户侧新型电力系统形成了典型示范。”

一张世界一流城市电网雏形显现。截至2023年年底,雄安电网已建成投运变电站7座,建成开关站108座、配电室817座、10千伏及以上电缆950余千米,成功打造了新型电力系统“站园片村淀”五级示范,完成231项迁改任务,建成新区首个全地下输电区域网络。

“雄安电网建设之初,我们就高标准反复甄选每一种设备、每一类配件,将先进的电网技术整合、升级,高质量构建现代智慧电网,让新区电网每延伸一寸都是数字的、智能的。”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孙广辉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为“点亮”雄安新区建设时代标杆电网。(记者陈涵旸)(新华社2024年02月06日)

电网 / 机器人 / 智慧能源 / 新华社 / 能源互联网 查看更多
资讯

盐城盐都供电:为触电者的幸福储备安全保障

报载:为进一步提高供电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触电急救知识,有效防范和减少触电意外伤害的发生,最近,盐城盐都供电服务中心在去年开展主业人员、供电所人员为期五个批次的触电急救培训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施工人员两个批次触电急救培训,各驻点抢报修单位等共计210余人参加培训,并取得了触电急救合格证书。 我们知道,触电急救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坚持。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时

资讯

云南能源监管办扎实推进2024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

为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有关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电力市场监管,维护公平公正电力市场秩序,近日,云南能源监管办启动了2024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工作。 4月25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的通知》(国能综通监管〔2024〕61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云南能源监管办深入落实有关工作要求,制定专项监管工作方案,印发监管通知启动监

资讯

山东完成2023-2024采暖季清洁取暖工作

山东能源监管办认真贯彻2023-2024年取暖季清洁取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策落实、准备工作、能源供应、运行管理、新旧供暖方式衔接、监督监管等“六个到位”要求,扎实开展监管工作。从监管情况看,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能源企业认真落实国家要求部署,采暖季期间各项工作整体平稳,保障了群众温暖过冬。 一是建立健全地方政策体系,印发财政价格文件和清洁取暖项目建设方案,进一步细化省、市、县层面衔接推进机制,如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