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表:身边的新型地震预警终端

国家能源局 2019年11月6日 480

  中国电科院在临沂特高压站试点应用了地震监测系统。图为安装于主变压器设备的地震监测站点。(资料图片)

  我国有大面积国土处于地震频发的地震带上,加强地震防范十分必要。如果在地震来临前的数秒或数十秒,家用电表能发出频率不同的尖锐警报,提示民众迅速应对——这短暂的时间,将成为减少地震伤亡的黄金窗口。

  对此,我国研发实施了变电站地震在线监测系统,致力于在电网系统开展地震预警,并探索向关键电力设施提供地震预警信号的同时,也可向电力用户提供地震预警服务。

  一直以来,地震预警作为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备受关注。早在上世纪,地球物理学家研究发现,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总体在8000米每秒以内,而破坏性强的横波和面波传播速度在5000米每秒以内。一次地震事件中,距离震中由近及远的区域受到地震波及的时间也依次推延。在震中附近监测到地震发生后,以超过地震波传播速度向尚未波及的地方发出预警信号,就能实现有效预警。得益于现代数字强震仪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地震预警技术已经成为现实。与基于地震前兆的地震预测技术相比,如观测地应力、地磁和大地电阻率等,基于强震观测的地震预警技术实际上采用的是“跑”赢地震波的方式提供预警,原理上具有更高可靠性。

  研究表明,3秒的预警时间可供室内人员找到庇护、楼外人员避开建筑,进而减少14%以上的伤亡;10秒的预警时间可供部分人员跑出楼外找到庇护,进而减少39%以上的伤亡;60秒的预警时间更可以将伤亡减少95%。

  电网是地震生命线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生活高度电气化,电网系统的地震损害不仅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还将严重影响震区的抗震救灾和生产生活恢复。因此,在电网系统开展地震监测与预警对提升电网的地震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电网系统开展地震预警具有较大技术优势。首先,电网的分布与地区国民经济的分布高度重合,电网密度大的区域也是地震预警需求大的区域。因此,在电网的变电站中设置地震预警系统的监测站点,可以在发挥最大效益的同时减少地震监测站点选址和基建的成本。其次,在地震预警系统中,监测站点、数据中心和通讯系统的良好维护是系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而我国电网系统基础设施维护完善,供电可靠率达99.9%。因此,在变电站设置监测站点并通过电网已有通讯系统开展预警系统通讯,具备实现高可靠性的有利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智能电表的普及为电网地震预警系统服务民众提供了便捷终端,能更充分发挥预警系统的社会价值。智能电表作为预警终端,不仅可以发出声光报警信息,还可以实现预警信号与应急操作的联动。例如,预警信号到达时,智能电表输出的控制指令可以让正在运行的电梯在就近安全位置自动停靠,防止人员被困电梯内;可以让小区燃气自动切断,防止震后火灾发生;可以让振动敏感的生产线自动“刹车”,防止关键设备受损和产品报废,等等。

  而在实现方式上,需遵循科研、试点再实际应用的步骤实施电网地震预警。科研阶段需确立变电站地震监测点设置方法,试点阶段需考察地市级电网是否是开展地震预警系统试点的合适选择。依据基于强制观测的地震预警原理,距离震中20千米至200千米范围内是地震预警效果最佳的区域范围。最后,在地市级电网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将电网地震预警技术推广至区域电网,这项技术将真正实现提升社会防灾能力的目标。(作者李 圣 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科院 / 李圣 / 临沂特高压站 查看更多
资讯

中国电科院2035、2050电力信息通信关键技术方向发布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日前,在第二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院”)信通所和人工智能所研究团队代表汇报了阶段性研究成果《2035、2050电力信息通信重大发展方向》。 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专家提出2035、2050电力科技研究关键技术方向。 中国电科院和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李向荣带领下,针对电力信息通信领域发展方向

资讯

无人机在电网建设中显身手

多旋翼无人机在巡检输电线路。(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愈发高涨。对此,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开展了特高压大容量电力线路大规模建设。但电力线路将穿越各种复杂、高海拔地形,在增大勘测和巡检工作量与难度的同时,如何有效解决电力线路巡检的盲点多、危险大、效率低、难度大等问题呢? 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航空遥感测绘技术、GPS导航定位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新近诞生的无人机遥测遥感测绘技术有

资讯

经济日报:人工智能让电网变“聪明”了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指应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智慧服务系统。   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日前,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2019年(第三届)中国配电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在会上,

资讯

柔性输电领域的创新实践

报载:最近,国网天津石各庄220千伏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科技示范工程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标志着全球首个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正式投入运行,是我国在柔性输电领域又一次重要的创新实践。 作为柔性交流输电(FACTS)家族成员,SSSC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一直是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攻关重点。然而,电力科技创

资讯

为抢“630”,七家光伏电站伪造报告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布了一则《关于苗圈昊源等七家光伏电站伪造报告的通报》,该通报指出,2018年6月-7月山东省630并网工作期间,陆庄绿晓光伏电站、茂盛源东光伏电站、东大中阳光伏电站等七家光伏电站伪造《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报告》。

资讯

国网能源院牵头承担的公司项目“基于改进时序生产模拟的中远期新能源消纳能力”通过验收

6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京组织召开《基于改进时序生产模拟的中远期新能源消纳能力》课题验收会。验收会由公司科技部委托国网陕西电力科技部主持,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公司水新部、华北分部、国网冀北电力、国网青海电力等单位的专家参加验收。与会专家对课题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一致同意课题通过验收。 “基于改进时序生产模拟的中远期

资讯

“源-网-荷-储”互动调控 对建设能源互联网很重要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能源互联网连接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是源、网、荷、储、人等各能源参与方互联的基础平台,能够实现互联网式的双向交互、平等共享及服务增值。其中,“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互动是实现能源互联的关键功能之一。 如何基于能源互联网的特点理解“源-网-荷-储”互动运行?“源-网-荷-储”互动调控又将为支持能源互联网智能、高效和绿色运行提供哪些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 能源互联网具有哪些特点 能源

资讯

行业标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征求意见

近日,中电联标准化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征求能源行业标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意见的函,其中导则中提到分布式电源术语,是指电网中可能接入的电源类型繁多,包括储能、柴发、分散式风电、光伏、水电、燃气发电等,考虑到独立储能电站可以通过调度控制手段降低其对电网的影响,运行方式多样,本导则不适用于独立储能电站对电网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详细如下: 能源行业标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导则》编制说

资讯

电表:身边的新型地震预警终端

  中国电科院在临沂特高压站试点应用了地震监测系统。图为安装于主变压器设备的地震监测站点。(资料图片)   我国有大面积国土处于地震频发的地震带上,加强地震防范十分必要。如果在地震来临前的数秒或数十秒,家用电表能发出频率不同的尖锐警报,提示民众迅速应对——这短暂的时间,将成为减少地震伤亡的黄金窗口。   对此,我国研发实施了变电站地震在线监测系统,致力于在电网系统开展地震预警,并探索向关键电力设施

资讯

两项风电国家标准7月1日正式实施

日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编制的国家标准GB/T36994-2018《风力发电机组 电网适应性测试规程》、GB/T36995-2018《风力发电机组 故障电压穿越能力测试规程》获批发布。据悉,这两项有关风电的国家标准将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   《风力发电机组 电网适应性测试规程》规定了包括电压偏差适应性、频率偏差适应性、三相电压不平衡适应性、闪变适应性、谐波电压适应性等风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