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博思创发布“智慧储能解决方案” “储能+X”驱动多场景能源生态重构

能见 2天前 3285

全球能源变革浪潮下,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加速推进。

为应对新能源并网挑战、挖掘储能多元化价值潜力,海博思创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上推出“智慧储能解决方案”,以“电网(Grid)、人工智能(AI)、感知(Sense)、芯片(Chip)”四大技术基因为核心,通过“储能+X”驱动多场景能源生态重构,追求“让能源存储更简单,每一度电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储能+X”驱动多场景能源生态重构

 

海博思创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探索了充电、油田、矿山、数据中心、台区、通讯基站等商业细分应用场景,并在辅助服务、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绿电交易方面做了深入挖掘。“储能+X”全域融合模式覆盖风电、光伏、火电等多能源场景,并围绕“储能+充电/油田/矿山/数据中心等”多负荷端应用场景。

 

本次展会上,海博思创还发布了新一代系列化储能预制舱产品,包括HyperBlock M 3.2MWh、HyperBlock IV 8MWh、HyperBlock IV Plus 9.6MWh等,支持1500V和2250V电压平台兼容,覆盖各差异化市场需求。


海博思创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张剑辉博士表示,海博思创深入挖掘储能应用的各种场景,推动储能在源网荷储链条中的价值实现。目前,海博思创经过十余年、300多个项目的经验,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储能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升级,以及智慧运维与交易运营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当前,海博思创以AI赋能储能生态,储能正在从“功能设备”向“智慧能源决策中枢”进化,实现质变升级。海博思创依托储能算法模型构建规划分析、云边协同、智能运维、电力交易四位一体架构,为储能全生命周期价值护航‌。毫秒级参数调优、风险前馈阻断、多模态感知决策等核心能力,正在重构“安全-经济-响应”三维产品定义标准‌。

 

目前,储能系统的成本、寿命、可靠性已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可以充分满足长达15 - 20年的使用需求。海博思创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可以解决新能源消纳和并网手续问题,增加应用场景,提高新能源项目综合收益,70%以上可以实现绿电直供,提升负荷绿电用电比例,降低负荷综合用电成本。海博思创基于AI全景因素测算模型,可以准确进行新能源与储能配置规模测算,提升新能源电能消纳比例,为新能源与储能更高的投资收益,同时为负荷提供最低的综合用电价格。

 

四大技术基因为核心

 

海博思创 “智慧储能解决方案” 核心四大技术基因为:“电网(Grid)、人工智能(AI)、感知(Sense)、芯片(Chip)”。

1.Grid-电网安全稳定支撑技术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储能发展的基石,随着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系统稳定性风险加剧,海博思创积极寻求储能在电网安全稳定中的技术突破,联合清华大学成立了“电化学储能系统构网型关键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海博思创通过构网型储能技术,赋予储能系统主动支撑能力,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提供电压、频率与阻尼控制,增强电网抗扰动能力。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下宽频振荡难题,通过1Hz-2500Hz全频段在线监测,使用自适应监测装置与PCS阻尼控制策略,解决次/超同步振荡引发的脱网风险,避免高频震荡影响,各项技术融合构建“监测-抑制-重构”闭环,为高比例新能源电网提供从设备到系统的全维度稳定支撑。

2.AI-双擎协同智能解决方案

围绕储能效率、寿命、可靠性核心价值提升,海博思创推出了AI双擎协同智能解决方案,通过“站控级AI+设备级AI”双引擎架构,实现储能电站从全局优化到设备精细管控的全链条智能化,显著提升本地化运营效率与安全性。  

站控级AI可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基于本地化部署的AI推理引擎,站控级AI融合SCADA、EMS等多源数据,打造智能运维和诊断系统,实现预测性维护、安全预警、智慧运维、AI控制策略寻优等功能,可实现故障预警,在线率提升。

设备级AI可实现实时决策与主动防御。在储能设备层级嵌入轻量化AI模块,依托SenseFusion智感融合六维感知网络,构建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形成“感知-分析-控制”闭环。实现电池健康状态的监测,结合阻抗检测与全时均衡技术,提高电池系统的一致性,全寿命期累计可用电量提升;结合“电、力、热”实现电池本体、电池模块结构失效隐患的识别和精准定位;智能热管理策略根据环境全寿命、全气候与负荷变化实时调整,降低能耗,实现储能系统效率、寿命最优化。

3.SenseFusion-智感融合

新方案创新性集成了电、热、力、气、声、烟六维感知网络,通过构建多物理场耦合模型,为储能系统提供全场景数字化感知能力。该系统采用“感知-决策-价值”三层架构,底层感知层实时采集多维数据,中层决策层依托AI算法实现本地化实时分析,支持设备预测性维护、智慧运维及控制策略优化,顶层价值层则聚焦安全、寿命、能效及可靠性四大维度,助力用户降本增效。

“事前-事中-事后”全域防护体系,重构了储能安全管理逻辑。事前,基于多维度智能探测感知模型,融合电芯膨胀力、气体浓度、声音特征等数据,AI模型可精准预判内短路、析锂等隐性风险,将故障遏制于萌芽阶段;事中,通过模块级安全立体防火墙的构建,可以快速隔离故障电芯并启动热失控抑制程序,防止风险扩散;事后,通过消防系统的联动,启动定向喷淋、气体排放等多重机制,可以控制事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降低热蔓延与次生灾害的损失。

4.超高精度采样的储能专用芯片,提升储能系统数据监控可靠性

新方案采用“高精度、低功耗、高可靠”特性的储能芯片,该芯片可实现±2mv超高精度采样,支持无通道限制的busbar采集,显著提升了储能系统数据监测可靠性。芯片内置200mA全时均衡功能,温升控制优异,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搭载智能诊断模块,可精准识别ADC迟滞、温度异常、采集线开路及MOS故障,实现毫秒级故障定位。依托菊花链技术,EMC/ESD抗干扰性能达行业领先水平,为储能电站提供从电芯管理到系统协同的全栈解决方案,助力储能电站提效降本,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实现全生命周期AI赋能

 

在数字化浪潮下,储能+AI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题中之义,海博思创已经将AI融入储能电站的全生命周期。海博思创首席技术官钱昊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方位驱动储能系统的技术革新,从项目规划、设备设计、预测运维、智能调度到安全监控,AI技术已成为储能系统提升效能与降低成本的关键支撑。

海博AI云平台聚焦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利用先进的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技术,实现了储能设备云边端的无缝互联、端到端的人机交互。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与储能设备深度结合,实现了储能设备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将传统的硬件储能设备转变为智能化的资产运营服务,使电站更智能,使资产更透明,使服务便捷。

 

目前,海博思创运用AI技术,可以融合政策文本、实时电价、空间气象等多模态数据,进行高精度价格预测。在动态交易策略方面,可根据系统实时工况和电力市场波动,输出针对不同电力市场(现货、容量补偿、调频辅助服务、容量租赁)的策略。针对不同电力市场规则和波动特性,定制策略输出模型和参数,提升市场适应性和收益率。

 

海博思创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郭富强表示,储能产业正在发生着新的变革,掌握高质量数据、具备全栈自研能力、实现储能全生命周期深度参与,并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种种因素综合,成为企业保持行业领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