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科技翟恩地:海上风电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探讨
2017年10月16日-19日,2017北京国际风能大会(CWP2017)在北京隆重召开。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海上风电技术” 论坛,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翟恩地作了“海上风电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探讨”的主题发言。
以下为发言内容:
翟恩地: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海上风电最关心的是什么?无论是开发商,整机制造商,关心的是度电成本最优。目前在我们这个行业有哪些痛点?第一个痛点,我们中国1万8千公里的海岸线,国家将海上资源也做了很好的规划,但是1万8千公里的海岸线,我们风资源分布不一,不像欧洲北海海岸线,每秒十米风速,我们北到大连庄河,南到福建,甚至到广西,风资源和地质状况分布非常不一。
我们的风资源分布,北方不到7米每秒,江苏、浙江一带7到8米每秒,到广东8到9米每秒,到福建9到10米每秒,个别地区达到10米每秒以上,针对这些不同的风资源状况,不同的海床海况,如何选风机,如何定机型,定叶轮直径,是不是开发商关心的问题?
我们作为整机制造商,作为设计院和施工单位的同仁,如何在度电成本降低上想办法?
第二个痛点,现在用海面积越来越受限,已经不像刚开始建设的那个时候可以把用海面积弄得很大,核准后建设的时候再改,现在变量已经越来越小了。针对这样的状况,如果风机布置得很密,尾流就很大,对风机也有疲劳载荷的影响,这是我们整机制造商,包括开发商所面临的痛点。
第三个痛点,搞海上风电和搞陆地上风电最大不同点在哪里?我们有个别外行的领导讲,不就是把电风扇摆在水里、把筷子插在泥土里吗?其实,光海上风电支撑结构就需要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水动力学和土动力学,是一个多学科耦合的行业。
我们的风机基础已经达到6米到8米单桩直径,我不知道你们今天有几个是搞土木工程的,我已经搞了二三十年了,这么大直径,那已经不是桩了,是墙;可是我们还是把它当成杆系结构来设计,这就是目前海上风电基础设计的方法,通过两、三组弹簧代表土的强度和刚度,水平弹簧叫p-y曲线、桩壁垂直摩擦和端阻力的弹簧叫QS、TZ曲线,就这么简单。如何往前推进一步呢?要做实验,要有很多专家去研究,我们有没有产学研呢?中国哪所大学有海上风电专业?没有,中国有海上风电工程协会吗?没有。
我现在正在推进中国海上风电协会的成立,我们要解决工程建设当中这一类问题,所以就痛点三,这也是我的老本行,就多说了几句,也让你们感同身受。海上风电和陆上风电虽有不同处,当然也还是在同一个电力行业。
我们海上风电第四个痛点是什么?就是海上365天,不是每天都能出海的,不是每天都能施工的,假如你搞海上风电,你不知道窗口期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那你显然在这方面经验是不足的。我国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每年有效施工的窗口期是多少天?当然搞项目施工的经理可能了如指掌。
特别是我在前一个工作岗位上,我是从开发商过来的,我面试过多家施工单位,都问到这个问题,对每个海域,一年能施工天数是多少?你要如数珍宝地知道,哪年哪月,1月到12月,有效施工的天数是多少,某个区域一年加起来也就130多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金风团队把1到12月,某个地区的不同风速的有效期天数都分析出来了。
我们通常说按现在国内的行规,超过8米/秒的风速是不让出海的,窗口期很短,这是我们第四个痛点。
第五个痛点,海况复杂,离岸距离影响大,运维成本难控制。海上风机一旦出了问题,想修而不达,我不知道在座哪个是从整机制造商过来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假如超过8米/秒你怎么办?望洋兴叹,那三个叶片不转代表钱没有进口袋,项目经理直接就是绩效考核的问题。对整机制造商而言是什么概念?就是产品质量不过关。所以海上风电运维是一大痛点,我们要有解决方案。
针对我提的五大痛点,显然海上风电发展不止这五大痛点,但是这些是主要的,你把十个问题,十五个问题都搞了,那还要底下主管工程师干吗?你不能把人家的活全干了,要抓重点。
针对我提的以上痛点,下面我讲整体解决方案。第一个问题的痛点就是针对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风资源不一,地质情况不一,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机型?通常整机制造商都说我的风机是最好的,在国际,在国内,在不同场合,我从来不用讲金风科技的风机是最好的。这张图是代表7到8米/秒地区,代表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水平坐标代表的是风机的功率,即什么样的兆瓦级数,垂直坐标代表投资回报率,也就是发电量,不同颜色曲线是代表不同的叶轮直径。
不是说叶轮直径越大越好,这都跟风资源和兆瓦级数有关系,这条曲线是我们的工程师,我们的科学家花了大量精力做出来的,我今天也是抛砖引玉,在座可能也有友商,也有我们金风团队,我们要把这个做细,比如说我们6兆瓦,我们在7到8米/秒风区,究竟多大直径,带来的投资回报最高,蓝色曲线对应的是170这样一个直径是最优的。在右边这个图,9至10米/秒风区,还看6兆瓦机型,哪个叶片最好?就是15X的,也就是150到159米的叶片发电量最高,你要看这两个图,已知叶片长度选最优兆瓦级数也可。这是对第一个痛点的解决方案,而这个解决方案我也说了,不是说金风科技单打独斗,垄断它,我把这个问题抛出来,是希望我们的友商共同努力,为不同风资源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第二个痛点的解决方案,尾流的影响,一方面你要拉大风机的距离,大容量机组适不适合,要根据第一张解决方案图片,同时我们还要安装一些智慧的设备,昨天在国家会议中心,金风的掌门人武钢董事长讲了大数据,我相信我们的友商也在这方面研究,要真正把海上风机打造成智慧的风机。
今天下午在金风海上产品媒体发布会上,就有这种激光雷达技术来超前的测风,对风资源进行超前评估,能够把控制技术随时跟上,减少尾流对载荷的影响,减少尾流对发电量的影响,这个是必然的趋势,这是第二个解决方案。
第三个,针对我提的支撑结构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应该说有很多海上很先进的,国际知名的咨询机构也这样做,上午我也参加了GWEC圆桌会议,针对这个支撑结构问题,应该说要推一体化设计理念,在国内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第一个提出去推,但是我相信我推动的声音是最大的。
来金风之前我在央企,负责海上风电技术把关,发现整机厂商在提供载荷的时候,他们要考虑塔筒底部至水面处的风荷载、水面到泥面的波浪流荷载,还要考虑地震荷载,这些整机厂商全考虑了。可是当整机厂商把载荷等效到塔架底部提供给设计院之后,设计院还得把塔筒底法兰以下所有的环境荷载还要加上去,这样就重复了。当然我们考虑的是动力学问题,不是简单的重复。动力学有两个特点,振动频率和阻尼。我们设计海上风电还有很大的空间优化,让整机厂商,还有设计院,携手起来共同推进。有人跟我讲,在国内难做到一体化设计,因为是行规,设计院是有资质的,但是他只做基础设计,欧洲一开始也是这样的,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他也是这样的行规,参加这次会议的欧洲专家也比较多,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再看看今天欧洲的设计,应该说在一体化这一方面远远地走在我们前面,那我们中国能不能把一体化搞上去,一体化载荷优化能够带来多少降低呢?这可能是大家想知道的,我可能抛给大家一个大数,具体的还要大家去做,不能把大家的活干了,15%到20%吧。
我们说支撑结构一体化解决方案,需要我们整机制造商具备这样的海工团队,我本人是国际注册土木工程师,为什么金风科技挑一个土木工程师当集团总工?我开玩笑说因为金风科技电机技术已经很好,想把支撑结构搞上去,打造成核心竞争力。
我们之所以把海上风电也当成海洋工程,因为支撑结构和安装占有三分之一造价。风机本身我们也在尽量把度电成本降低,支撑结构设计也要降成本。任何一个项目从核准到施工之间的交付,你们认识到这里面有多大难度和空间可以往推进?设计院、业主和和整机商要多沟通。因为载荷从整机商来的,你设计院对载荷工作不是特别了解,很多时候上部塔架的改变的余度不大,改一次就是造价加一次。应塔架基础支撑结构一体化思维。
针对第四个痛点的解决方案,我们说针对窗口期比较短这个问题,除了用大容量机组减少吊装的次数,减少运输的次数之外,从整机制造商角度,我们要有比较准的海洋气侯预报系统,我们尽量把整机从工厂出来之后直接码头交付。我们金风这边有一个完整的团队来做这方面工作。还有,我们说三个叶片一起吊装好不好?当然好,可是你要考虑为了增加安装窗口期,我们要开发单叶片吊装技术,吊装可以从8米/秒提高到12米/秒,我们国内4条腿的安装船,现在已经接近十条了。上个星期,欧洲团队来拜访我,他们还有六条腿的安装船。所以我们要提供这个解决方案。
针对第五个痛点,海上的运维,数字化是我们解决方案,这个会议的主题,我们说也是大数据,智能化。这里给大家展示的只是一个例子,金风的海上智能化运维平台,在海上运维这块必然是我们一个解决方案,至于后面怎么做,那都有整个一个团队在往前打造。
同时在海上我们不光考虑质量,不光考虑进度,不光考虑发电量,安全也非常重要。金风要给自己的员工提供安全培训,我们也给政府,我们的开发商,我们的合作团队供应链,包括我们的友商我们都可以提供安全培训服务。
海上不是你晕船这么一个问题,到海上可能软梯子你都不会爬,你也不是攀岩高手嘛。包括救生圈,或者叫救生衣,你都不一定会穿。
前不久在江苏一个海上升压站失火,一个员工掉下海去找不着了,救生衣应该有一个从腿中间穿一个大的带子,他没有扣上,找到他时这个游泳衣不见了,他生命也没了,这都是安全问题。
所以针对我今天提的五大痛点,我提了五个解决方案,把它们串到一起,就是整体解决方案,但是这个方案都是站在总工程师层面看的,今天没有把它细化到更深层面,每个总工后面都有若干团队的人在支撑、在细化。
最后讲一下我的结束语,我们说行业要有专攻,仅仅围绕着你的专业,把自己的活干好,干精,要有专攻目标。另外一点要说在金风,刚才在发布会上我也讲了,作为风电行业龙头企业我们要争取带领行业一起发展,我们要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一致达到发展共同体,也就像我这张图里演示的狼群一样,我们要结成队伍,真正把中国的海上风电往上推进,而不要过多地搞保护。
应该说每个企业,要定一条,除了你的绩效、产值外,要搞一个社会责任,中国的海上风电刚刚起步,就像初生的婴儿,国家政策很好,在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好,应该携手起来打造中国企业的知名品牌,打造大国重器,谢谢大家。
(发言为能见APP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