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智慧风场与格林平台产品负责人:软件定义的智能风场投资产品
能见APP讯:10月19日-21日,2016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20日上午,远景能源(江苏)科技有限公司李智能风场与格林平台产品负责人恒在分论坛上作了主题发言,分享的主题是,软件定义的智能风场投资产品。
以下为发言全文:
李恒:谢谢大家今天这个主题是智慧风场和智能运维。智慧风场如果用一句话来定义用软件定义的风电投资产品,这句话是我们第一次在公共场合跟大家去谈,但是其实在远景这句话定义了两年以上,为什么叫软件定义的风电投资产品,其实从这一次风能展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键词说起,这一次风电场最多的关键词,第一个风电要从补充能源变成替代能源,我们要从3%点几的发电量到未来3到4年扩展到6%到7%。第二就是风电要降价及我们风能成为真正的替代能源和主流能源这个路我们承担了很多的责任和面临机会。但是同样也面临了很多的困难。
我在这一页上列了我们目前在风飘的几朵云,总体来看就是成长的烦恼。所以说针对这么一个历史的阶段,我们现在的产业发展我认为已经从以前的速度与激情的万马奔腾的时代到了精细化计算的时代。这是一个标准的投资模型得出来的数据,大家可以看到,一分钱的电价的下降,大概对应着投资收益的一个百分点,而一个百分点大概对应着建设期180块钱每千瓦的成本,对应着运维的18块钱每千瓦的成本,也对应着发电量45个小时大概是2%的提升,这是我们一个大帐,这大帐我其实想告诉大家,我们如果要应对电价的下降以及未来平价上网我们需要的组合权,我们需要在建设,在运维,在整个性能提升上都去找到我们的提升点在哪里。
这需要提升的空间其实非常大,因为大家可以看到,如果不提升,假定带入了平价上网的场景,换句话说就不是具备投资行业的条件。就借着李鹏处长说的一句话给我们五年的时间,我们迈出悬崖学会分享。
很可喜的是在这行业里面我们可以在身边风能展业务伙伴里面那里看到了很多的创新,这一些创新点来的非常多,有从设备厂商,有从运维厂商来的,也有从设计院来的,就是我们这行业方方面面都在创新,我们在信息化的技术,在风机的技术,在整个项目管理的水平上,有很多创新。这一些创新,把大家每一个创新点加起来,远远超过了平价上网的要求,我们甚至可以低价上网。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一些创新成为投资行为,这远景的答案我们应该有智慧工厂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行业的创新机制,现在这行业已经到了集团的投资业主真正的精细化管理的时代,这是我刚才谈到,但是大家可以举目看一看,我们所有的主流投资商他们真正的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换句话说就是这图上最左边的那个圈,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一个机制把行业里面的创新像产品一样,非常成熟、非常稳定的闭环到左边项目管理里面。换句话说我们项目管理是常规的项目管理,我们开发资源我们找设院我们找施工单位,我们没有机会去融入创新,没有机会去固化创新,如何去融入如何去固化,这两个圈说明了一个问题,就第一我们在项目管理的圈里面我们有几个要素非常关键,第一个我们要用软件化的方式去标准化我们的管理过程。第二信息化的手段闭环我们的管理效果。这样我们才能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这是第二个要点。第三个要点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机制让创新受控。第四个要点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机制,让创新的产品和我们的标准化项目管理的流程有一个切入的接口这个接口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接口,这四个要定都做到了,我想我们作为集团化的投资商就是找到了一个在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杀出困局,迎接阳光的契机,我们这行业做到了我们在五年以内实现平价上网也不是神话。
为什么大家都谈智慧风场,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东西,大家看一个复杂的地图背后有它的逻辑,我们认为逻辑就是资产,我们这物理资产怎么样管好,很关键的点就是用数字化去标准的、去高精度的描述我们的资产,我们去高效低风险的去仿真我们的创新,去闭环我们的价值,所以我想软件定义核心工厂背后要有数字化管理模型,刚才谈到两个圈和背后这一张图,其实我们认为智慧工厂的精髓。
可能还有一些抽象的,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远景怎么做。我们其实分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我们是一个支持风险前置管理的模型,第一个是我们所有的设计过程都比标准的过程提前了一步。第二个我们所有的项目过程都会闭环到下一个项目的开始。第三个我们的创新的课题,可能今天是五天,明天是十天,但是这开放的课题像风机的产品一样管理起来,从概念阶段到系统设计阶段,研发阶段、测试阶段的闭环持续的生命期的管理把它管理起来。第三个层面是软件,去固化我们的流程,用软件闭环价值的创造这就是我们的产品结构。
比如说基于高性能计算和云中心,我们建立了风电大数据模型,全球100米分辨率四维,其实昨天已经给大家介绍了孔明的的系统。我们对气象要素的管理。我们对测风的过程。怎么说都达不大我们精度的要求,其实对测风的方案如何保证精度控制在0.2米误差的之下,这是我们承受的极限。
比如说我们针对CFD的研发,基于CFD我们期望把目前行业10%的方针误差控制到5%以内,比如说我们认为CFD不仅是一个计算器在专业的项目评价工程师的团队里面能够把这一些方法变成知识化的管理。
比如说我们对风电厂容量理性的评价,结合企业的理性投资的策略,我们如何去确定容量、确定机型,比如说我们在目前进入低风速行业之后,我们针对载核的优化之后,乃至塔筒,这在标准塔筒每千瓦150块钱的标准。再比如说对变电站选址的优化。再比如说我们对道路的优化,这里面每千瓦200块钱的优化空间,还有昨天我们发明的孔明气象产品,我们认为气象是未来我们做经营计划,符合预测、做能量交易,做像安全绩效效益,设备安全以及计划性的管理,以及精细化的管理,也是对我们基玉气象的要素去做可靠性的风电场的设计一切一切的基础,气象会给我们风电整个的降本和相关内容带来三分之一的价值创造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基于降雨和雨水的冲刷定义的道路,基于冰冻去评价电气方案,以及基于台风风电的选址的典型应用。
这是向安全的效益,这个安全定义我们的业务,其实运行期、风电场的物联网,我们建了这么的疾控中心是为什么,远景就是干三件事,第一件能够让我们的设备可靠性能够持续的提升,在过去的5年中,我们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从最开始的61小时到现在的1400小时,我们现在每两天才会一次可复位的停机,而这种工作量让未来得少人值守无人值守成为可能。再比如说我们针对发电量损失的管理,真正的把管理放在损失上,而不是放在故障上,这样才能理性发电量提升。再比如真正的风电数据量的测算其实是闭环,大家可以看到风电场的前期软件都在发挥价值,软件发挥价值的核心使命是让我们各个环节能找到我们的抛锚,让软件定义智能设备,我们才能让我们这风电行业成为大家在一起建设起来,能力真正变成一个主流能源的哪一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