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百人会张永伟: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报告
2022年3月25-27日,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线上举办。作为汽车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政府有关部门和汽车、能源、交通、城市、通讯等领域的行业机构和领先企业代表们共同参与的盛会再次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
本届论坛主题为“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与会嘉宾和代表们将就涉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政策调整、碳中和目标下国际合作与政策协同、市场与消费新方向、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商用车可持续发展、氢能产业多场景应用、下一代动力电池产业化及产业投资与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度研讨。
其中,在3月25日举办的“双智论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主题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出席并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杨司长和郭司长能够百忙之中参加双智论坛,而且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
按照两部委的指导,我们与中规院、信通院三方在会前组建了研究团队,对一年来双智在各个城市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形成了第一本年度报告。将今年作为开端,我们想持续地把这项工作推动下去。
年度报告第一版主要是建立基本框架,并梳理出线条,之后按照线条逐步深入。有关报告近期将发布在百人会的公众号上,欢迎大家保持关注。
在报告中,我们试图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做双智?双智的大背景是当前两个领域都在推动数字化和网联化,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走进城市,由此就产生了为什么要做双智这一问题。那么,双智协同到底有什么好处,也就是说它能解决哪些问题,以及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关系是什么,这些是我们所研究的重点内容。首先,汽车网联化、智能化一定需要城市数字化设施与其相支撑,这是从汽车的角度所看到的基本背景和趋势。其次,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的数字化平台,不仅可以为提升城市的治理发展服务,还能更好地服务于汽车的发展;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需要汽车为其提供移动的数据。这是我们报告研究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研究双智发展总体思路。根据部委相关文件和各个城市的探索,我们也基本建立了双智的发展框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要解决好城市智能基础设施按照协同思路该如何建设的问题。即由过去只考虑单方面的应用,转变为从协同应用的角度来重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智能基础设施。第二个层次,基础设施产生的数据和车辆产生的数据要建成一个数据交互、管理和支撑应用的平台,这就是数字底座。第三个层次,基于数字底座形成两个主要领域的应用,一是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二是面向智慧城市从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的应用。这是我们在研究中形成的双智基本的建设发展框架。
接下来是研究双智建设的重点内容。从16个城市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每个城市各有特色,但是共性内容基本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要解决好城市智能设施如何建设的问题。特别是道路如何按照智能网联汽车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来进行智能化改造,从而使道路智能化之后就能快速应用,避免出现建设就落后或者建设无人用等问题。所以,围绕着“建了即用”的思路,设施应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智能道路设施;二是城市市政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三是新型的综合能源设施,充电、换电、加氢;四是包括地图在内的定位基础设施。五是城市通信设施。这是第一个双智建设的重点内容。
第二,这些设施如何连接起来,如何更好管理,如何把连接起来的设施所形成的数据进行处理,来支持车辆出行和城市管理应用,这就需要建设一个或多个平台,或者是分层次的平台体系,即车城网平台,汇聚信息让数据支撑应用。在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数据能不能更好地支撑应用,而不是以往出现的有数据但是用处不大的情况,数据很多,能用起来的成功案例并不是特别多。
第三,在城市治理、规划、建设领域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展多场景应用。虽然目前还处在初期阶段,但未来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所以年度报告每年重点关注的内容就是更新的应用场景。
第四,解决标准体系问题。各个城市都在根据试点的实际情况来探索双智协同的标准,目前已经建立了车的标准,我们也正在建设城市标准。同时,在协同环节要解决哪些标准的问题,也是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刚才两位领导都谈到了各个城市的试点,我们在报告中对每个城市的进展情况都进行了调研,当然这项工作是和今天参会的各个城市领导、支撑机构共同完成的。
最后,谈一下如何形成完善的双智协同发展体系。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双智更进一步发展需要几个体系的支撑。一是政策体系,需要在国家层面为双智发展出台相关支持发展的政策。二是创新体系,用技术的创新来解决双智的“卡脖子”问题。三是产业体系,双智是新兴产业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基于协同的产业体系也会逐步形成,成为双智发展的重要支撑。四是标准体系,来解决跨产业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标准是协同发展的基础.
这就是我们课题组在第一阶段所形成的一些研究成果,还不完善,希望大家多批评。谢谢各位!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