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SA理事长俞振华:即将出台的促进储能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解读
2017能源“思享汇”于9月24日在南京盛大开幕。本次会议以“和时间做朋友”为主题,由逾40家知名能源企业共同助力,近500家新能源企业代表参与,超50家企业高层做专题报告和对话。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出席并做主题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首先我特别感谢主办方邀请我过来给予我这个学习机会,应该说过去十年我们对光伏这个产业一直是心怀诚意的。待会儿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储能的视角,我们储能的发展其实跟光伏八九年之前的情况,我们自己感觉是很有共性和理性,包括储能的应用,现在看到最核心的应用领域,在用户侧用户电的消纳,实际上也是跟光伏的分布式相关。
今天的主题演讲本来是定的一个储能的政策解读,我记得主办方联系我是在上个月,当时是我们中国的第一个储能政策,意见的征集阶段已经完成,今天我们是想做一下解读的。这个事情一直是在拖延,包括其他组部委有些其他的意见,所以在准备的时候还是准备了一个储能产业的发展状况。过程中我还是以最新的政策解读和大家过一下行业的一些情况。另外也和大家说一下,前天的时候我们刚刚收到新能源(音)的通知,储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应该是在下周,后续有一系列的活动,关于政策保障,大家关心一下,接下来行业可能会有些助推的动作。
前面我就快速过一下,因为回到基础的储能,今天的主题是跟时间赛跑,大家最关心的是技术的成本,大家有很多是储能里的专家,技术种类繁多,应用复杂,但是回归到产业化的时间,实际上还是要到成本这一块。国内大家是比较关心的技术,包括锂电、储氢等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回到时间的技术成本性,度电成本现在已经基本趋向透明,1块到1块5,储能电值是超过三千以上循环的,现在成本是两块钱,基本上在这个上下波动范围之内。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个过程中的成本,未来三到五年我们的成本是快速的下降,还在一个过程中。过年的三年下降了30-60%,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
回到行业上面来,大家对技术的期望从电力行业来说,大家最关心的是五千个,三年之前电网大规模统一储能的一个转折点是1.5元/5000次循环,达到这个水平的时候会是一个拐点,有些技术已经是跨越式的拐点,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还需要继续的加强。
新技术种类也非常多,新技术种类包括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基本上我们还是以锂电为主,是现在发展最快的技术,关注下一代锂电池后看和这些技术对比的差异性。在特定应用技术的产品下看技术的应用机会,这是过去我们对储能领域的技术,包括室外项目300多个,17类细分领域,这个可以进行一些详细的分析。
这是一些行业数据的更新,从16年开始这个行业发展开始加速,现在总量还不是很大,但是增速非常快,这是一个全球的储能市场,应该说从16年开始,锂电第一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中国的市场16年也是跟全世界保持同步,但是总量很少,16到43兆瓦,去年增加了100兆瓦。在落实一些项目的数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技术上面也是,国内的锂电池也多,增长也很快的就是新型的铅酸,这是一个发展的主流,除了用户侧之外四个核心领域,新能源并网,电力输配,用户侧的分布式发电和微网。
回到今天的主题,指导意见因为没有正式发,所以没有给大家正式解读,但是指导意见因为是我参与了意见的编写,基本上确立储能的参与身份,加大储能的技术研发支持,和推动示范应用基本上是核心。
大家比较关心几个点,一个是直接补贴,国家因为不会有,也是跟光伏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相关,所以补贴有限制,虽然说没有直接补贴,指导是通过市场机制给储能一些特定的补偿政策,这是指导意见的核心。定义了17类关键的任务和项目,在具体的应用领域。
建立的政策非常多,包括汽车,电动汽车是一个点,互联网是一个点,电改和储能直接相关,再加上规划,储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储能和过去的政策会做一个契合。在这个基础上,它会更强调通过市场机制去落实。
在座的各位如果要了解储能,可以围绕储能指导意见支持的示范领域,有针对性的做一些了解。在政策本身,安全标准、电网流程、电力市场的独立身份认可,包括市场机制,这些会做一些过去没有的情况。
重点的应用领域和大家分享几个示范项目,但是重点可能是把应用领域的相关政策可能和大家提一下。
第一个是可再生能源储能,传统的电网储能最核心的问题是储能是拿不到补偿,储能不管是光伏电站还是电网,一个是电路基础设施的减少,能给电网带来不同的效益,但是能拿到一些补偿是非常有限度的。
传统的做的比较成功的一个是有调度权,一个是给周边的没有储能的风电厂做一些上网的电力,直接从调度这里倾斜。模式已经初步呈现。
未来的政策方向会鼓励一些新能源电网的储能项目,以独立身份参与到电网的服务里面,对调节电源是有补偿机制的。未来的方式做好跟火电调节同样的方式,会拿到和火电一样的补偿。
在用户侧,目前的模式随着成本的下降,在用户侧1.5元的成本还是有挑战的。在传统的方式下还有一种,就是需量电费的一些管理。政策未来的方向是把电改跟储能结合在一起,鼓励储能参加在电改的售电方面加一些有储能的调节,让电改售电能够精确稳定,会有些市场政策支持。补贴在国家层面不存在,但是会有一些地方的补贴政策,地方有一类是基础建设设施的补贴,另外就是围绕电力需求侧可能会有些新的补偿政策,机制上面会支持。
储能在电网侧。用传统的方式是用火电机组,我们已经出现了在区域上的付费的补偿政策,电网去调火电的这样的储能电源,它调动的时间和速度要付费。
未来储能方向的政策,调节的电源盘子其他的区域电网还是针对火电的调节体系,未来不管是火电侧还是在供电侧,你做了服务就会给你服务补偿。
这是一个示范项目,这个项目在辽宁当地做的一个点,通过电费附加里面做的一个电网。未来的指导意见会建立一个地区的市场,也是鼓励储能未来做一个补充的一个电源。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储能的一个预测。这是他们每年做的预测,是到2020年,基本上来说年化率增长不会超过50-60%。
我们现在已经在第一梯队,基本上和全球是保持同步的,包括比亚迪,特斯拉,三星,已经在同一个梯队上。差异这一块国内国外最大的差异还是电力市场,因为国内有核心基础的厂商,参与市场竞争就是接受规则,中国最大的问题是过去电力不是一个机制,大家做新能源都有这个感受。新能源过去是靠补贴,没有真正参加到电网里面。未来以后要突破,包括新能源,光伏能源要突破发展的瓶颈,解决补贴问题,我们看到的一定要融入到电改行业里面,一定要做一个推动者。靠电网去推动,它是靠用户侧就离电网更远了,新能源新技术推不动调度部门做修改,很慢的,所以一定靠第三方结合国家政策。未来也希望企业家们有什么想法共同合力往一起走。
如果您从事储能、新能源相关工作,希望在能见发布重要新闻或加入相关行业交流群,请联系能见储能研究员冯优手机:18611722885微信:fengyou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