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认证中心充电设施部罗亮:充电桩应主抓安全性和兼容性
能见App讯:第八届中国电池技术创新(上海)论坛暨充换电技术高峰论坛于8月23-24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充电设施项目部罗亮部长发表讲话。
以下为发言全文:
长期从事充电行业的,我觉得认识的很多朋友都挺累的,大家可以先放松一下,我继续自己的话题。我的话题有一些改动,用好检测认证手段,促进充电设施安全性和兼容性问题的解决。我把我们第三方机构在这个领域能够发挥的作用,和目前的一些问题,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前面这些我的同事谢博士已经讲得差不多了,我不再重复。这里重复一点,目前整个充电的产业链里头,电动汽车整车和电池都属于有准入的,目前充电设施在3C范围之外,中国的3C管理是目录化管理,充电设施暂时没有在这个范围之内,我们通过CQC标志认证的方式来推出认证服务。
这是我们目前CQC比较完整的项目的列表,这里头有整机的三种,按照国标定义的充电方式,快持、慢充和便携充,和充电接口和充电线缆。
在IECEE体系里面,有一个专门做认证的互认的体系,CB体系。CQC代表中国加入这个CB体系,国家认证机构NCB。这个资质我们在2014年获得IECEE的授权。这是一个扩项,2014年把充电设施这个类别做一个扩项。这个证受到体系内38个成员国,都是主要的发达国家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的认可。这是主要的认证服务,分散式充电装置和集中式充电站的。
这个市场我们觉得从,大概分成这么四个阶段,2015年以前整个这个市场是以电网系统企业为主力,去年国家的73号文件和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这个市场就动得很快。去年年底发布了五项充电的新国标,这几个新国标明确了安全性和协议,所以等于从技术层面为行业发展扫清了障碍。从今年开始,上半年,在整个中央政策和技术标准都完善以后,各地出台了,陆续发布的地方规划,所以整个这个市场的发展又很快的就起来了。
从这个宏观的环境来看,整个行业需求很明确,像咱们五年规划,每个省建多少充电站,数量都是精确到个位的,我也很吃惊这个数字怎么计算出来的。另外是没有行业准入,我也分析过了,从产品特点来讲,充电桩产品也没有特别高大上的技术,是一个创新融合,把电子、电气、通信、互联网等等这些企业,都有一个技术的融合。所以这些企业在调研整个市场以后,而且这个产品的配套目前在国内是很完善的,国家到这个经济水平,已经不成问题了。所以把自己的做好,在市场上买配套现成的就可以做出这个产品,造成这个行业的入门门槛低,资本关注下企业增长非常快。
目前的粗放发展,这个大家都能感受到,所谓的攒电脑的攒机的模式,东西买过来组装起来就可以出货了。还有一个就是在互联网,微信各种通信媒介盛行的现象下,这个行业比我们之前经历的,像光伏、手机等等行业,发展速度要快很多。我看微信的时候发现,这人跟这人又认识,这人跟这人又认识,以前觉得这是差别很大的行业。还有一个特点,这两三个月以来,地方性企业进入的速度趋势很明显。今年年初听说有做监控器的企业来做充电桩,我已经很吃惊了,到最近最离谱的是做垃圾筒的也要做充电桩。所以整个行业的速度很快,而且不管是生产设备的企业,还是运营商也好,跑马圈地这是一个主旋律。
在这种情况下,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是,不是一两个企业的问题,是普遍的问题。首先第一个,技术方面国标出台的时间还比较短,企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把这个技术在自己的设备和产品能够贯彻下来的话需要一个周期。另外是进来的行业新军太多了。还有一个是协议不统一。另外一个是不到一年的时间走完了其他行业两三年的进程,所以现在招标里面价钱压得很低,基本上跟大家生产的成本相逼近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为了赚取一点利润,也不得已做一些产品的减配。充电桩的减配,可能也是减掉一些安全的配置,比如过压保护、防雷之类的,减配之后并不影响使用,但是把安全隐患留给了后续的使用者。所以从我们的感受来看,政府现在对这个行业不是担心它起不来,而是担心它怎么能够有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够一步一步的走得踏实一点走得稳定一点。
这里头有一些图,简单说一下。这两都是属于三防的问题,充电桩的大功率的,功率模块在里面工作,如果热设计做得不好的话,因为要保持通风,这个灰尘在机器内部沉积,右边这个图是可以明显看见液体了,这个外科防护是肯定过不了的。这个问题在新军里面特别明显,很多成套的企业,以前没有设计大功率散热模块的经验,以前一个产品,光是电流的重新分配和传输,但是并没有一个转化,从交流到直流,这个热设计是普遍面临的问题。
就是因为热设计不达标,所以在模块内部造成电极电容炸掉了,另外这个芯片也是因为温度太高,到了那个冗余,可能接近指标以后,设计不太好,没有办法及时降载或者降载不到位,也会造成爆炸。这是充电枪的工艺,密封要求没有做到位,下雨天液体进入缝隙,工作时候温度一高,汽化以后造成充电枪爆炸。
所以充电设施发展两到关,安全性和兼容性,否则这个行业还是在积累风险的过程。具体到安全性,可以分成这三个层面,一个是充电过程当中的安全,这个问题是一个新的问题。因为以前我们这种带电设备,大功率的带电设备的拔插是由专业人员来做的,现在都是消费者自己来做。另外是通信协议的互通。设备电气安全这是一个老问题,认证是主要的手段。安装施工也是一个老问题,跟整个建筑配电箱连接的施工要求,是一套现成的成熟的体系,按照这个体系的规矩来办,用多粗的线、在哪个地方加漏保,这都是有明文要求的。这个一个是合规性安装,还有现场验收,是管控的手段。
兼容性,目前的车型几十款,装的信号,我们估计有几千个型号,现在可能还在不断的增加。有这么多的车和这么多的桩要实现连通,这里头的难度可想而知。存量市场改造和增量市场把关,这两个问题在之后都会是热点性的话题。总的来说,兼容性方面这个市场是需要有一个中规中矩的标准来度量,最后实现统一的。
目前我们觉得如果要对整个这个行业在设备的层面,对风险的管控起到比较好的效果的话,按照产品认证,这四个环节来走,应该会起到比较好的作用。因为产品认证是管生产到出货这一段,到了现场以后,我们做一些抽检,核实你供货的产品和你认证的产品的一致性,保证这个企业没有做减配、偷工减料的事。在装好以后再进行一些关键项目的抽检,像涉及电气安全的接地,涉及性能的电流电压等等。最后在运营商层面进行定期的巡检,这套东西说起来一点都不是新东西,因为电力部门就是这么管的。包括我们在给以前做,包括现在做光伏做风能,这一套控制体系来管控质量,这些都是常规性的手段。我们今天上午也去上海新能源汽车推进办,现在政府对安全问题已经到了相当高的认识的程度。因为确实,行业的发展速度和目前的整个状况,给人感觉其实是不太好的。进来的企业太多,而且相当一部分企业是有一个,可能有一个好的模式,但是对于电机设备也好,对于这种设备方面的巡检也好,对于整个标准也好,没有太多的积累和经验。
所以这样的话,我们这个项目,虽然说不是一个强制的项目,但是我们也通过,因为本来在国外的话,认证就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采购方和供货商这两者之间有一个第三方保证提供的产品是达标的,质量是符合标准要求的。这也是一个市场行为。在国外你购买机电产品,没有认证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我们国家需要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真正关心这个产品品质的一方,后来找来找去,发现最关心品质的还是车企,因为这里头,像我们的手机,苹果的手机肯定会带一个原厂的适配器,而且我会说明用非原厂的适配器充电,充坏了苹果是不负责的或者是赔得少一点。但是车企在这个市场里面,质量诉求表达不出来,因为不是主要的建设方,只是一个配角。但是在未来,汽车和电气这两个行业的沟通是无时不在的,刚才几位学者都给大家勾勒了很美好的图片。但是这个图片要实现的基础,我觉得就是汽车行业的提升以及更重要的是电气行业的提升。因为我本身是搞电气工作的,但是我这两年做这个行业以后,感觉到汽车行业对于品质的要求是远远超过电气行业的。因为电气行业可能还更多作为一个快消品,是民用品的标准看待这个产品。但是汽车是上升到工业品的层次。所以这里头,车企这一块,不得不提一下特斯拉,倒不是给特斯拉做广告,是因为我们觉得跟特斯拉的这个特斯拉充电伙伴计划,我有一个感受,现在这么多生产电动汽车的车企,特斯拉因为没有燃油汽车,所以公司把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都放在了电动汽车的运营和充电的管理和资源的匹配上。所以这里头我觉得这一点,可能是其他的这些行业公司,有些还不能企及的。
接下来在这一块,我们会参照这个模式也好,或者开辟新的模式也好,为行业提供更好的质量和服务。这是我们的方案,从质量到安全方面重点做了一些工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