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贤旭:有了合理的审批流程,小风机的事业才是真正的开始,而不是灰色地带
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3)在北京如约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
本届大会以“构筑全球稳定供应链 共建能源转型新未来”为主题,将历时四天,包括开幕式、主旨发言、高峰对话、创新剧场以及关于“全球风电产业布局及供应链安全”“双碳时代下的风电技术发展前景”“国际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风电机组可靠性论坛”等不同主题的21个分论坛。
10月17日下午,在“2023中小型风能设备行业发展交流会”论坛上,上海致远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黄贤旭发表了题目为《双碳目标下中小型风能设备市场持续探索》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双碳目标下中小型风能设备市场持续探索》,今天以此为契机,希望为市场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
分为三部分:双碳背景、市场前景、具体的问题和探索。
双碳背景在2020年的时候习主席在联合国提出3060目标,当时提出目标是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装机量达到12亿千瓦,主要是集中式风电、光伏。但是话说回来,目前风电和光伏需要资源很多,也需要很大的面积,要有相当的风速可以去建,适合这样的场景起码是在戈壁、荒漠、海上。
实现双碳目标,我有一个比喻,咱们这边有一个瓶子,想把它装满还是放一些大石头进去,但是要装满还是要有沙子。分布式光伏和中小风电就是沙子,如果没有沙子,瓶子是永远无法装满的,没有分布式光伏,我相信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分布式风电市场前景,如果没有这部分的力量,我相信双碳目标很难实现。我们觉得分布式风电有很大市场前景,接下来讲一下我具体的看法,一是大风电要远离人群在戈壁荒漠,中小风电离人群比较近;二是大风电高度在100米以上,小风电塔高一般在30-50米左右,从高度上来讲离大风电是有差异化的。
小风电本身土地利用面积非常小,田间地头、工厂、工业园区都可以用到,把之前已经批好的工业用地,闲置的土地筛选出来,所以它对土地资源是高效的利用。
另外是我们风电输出电压400V,直接接入负载,省去变压器并网成本相对更低,所以就近消纳,如果有绿电也可以二次上网。占地面积比较小,与光伏相比大概是十分之一,100千瓦不到100平米,光伏应该是1000平米以上。噪音也比较低,高度也比较低。
我们的施工在一两个月左右,大风电、大光伏基地至少是一年半,从施工的周期来说也有一定的优势。小风电更加适合做风光补,比如大集中式光伏想建大风电土地资源有限,如果在大的光伏场站周围找一些小的土地,我相信还是相对比较容易,所以中小风电比大风电有一定的优势。
说到优势,接下来是我们对风电事业存在担忧,按道理这么好的业务为什么做不起来?肯定是有它的原因。在事业上有两大拦路虎,造成目前的事业青黄不接。
第一个是审批流程,现在我们面临三个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你要干什么?我们目前中小风电业面临到这个问题。人家会问你,谁来审批你?怎么审批你?要审批什么?如果你说我们是风电,领导说你就按照大风电来。如果按照大风电来,目前会审批到省级单位,风电可以审批到地市。对于这部分的审批成本花费的比较高,对于大风电来说有几百兆瓦,有足够的资源资金支撑。
对于中小风电是几千瓦,你去花这么长时间和这么多的成本做审批是不值得的,相当多的业主和客户,本身经济性不好,再加上做审批,花那么多的时间和成本,经济性就没有了。
所以政策还是政策,如果有明确的政策和审批流程,告诉我们怎么做。我相信对于市场的指导作用是巨大的,具体怎么做呢?第一点是不需要大电的审批流程,因为它的审批对于我们来说是巨大的负担,做十千瓦也按照100兆瓦审批是不利的,而且我的高度比它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比较轻,还要审批资源和噪音。
相对应业务有长足的发展,第一点是要让中小风机和大风机结合起来,什么是大风机?功率定一下都可以,只要明确什么是中小风电,有新的东西就必须要做新的审批。有了专有的审批流程之后,业界的同仁也知道方向在哪里,接下来怎么审批。我们也可以有客观的认识,怎么样的审批属于合理的审批?我相信对于事业的发展是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基础性的作用。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之后,我们的事业才是真正的开始,而不是灰色地带。
我先分享几个案例,之前我在青岛那边做了一个项目,也找8位领导审批,客户单位也是很大的,领导说要不然你按照这个来审批?要不然自己建不需要审批。建完之后,我们也没有确切的政策,如果按照小风电进行审批也没有这个政策,有一些强势的单位建完不批了,但是建完之后也没有理由去拆,和地方政府关系比较好的就这么干,但是这个属于灰色地带。
还有一个是按照综合能源来审批,有光伏、风电、储能,但是话说回来,如果真正走边界也不是一个事,基础的事情还是定义什么是小风机,只有把这个定义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市场规律的事情。
另外是经济性,我们公司和大部分企业经济性是没有办法比的,一是制造成本高,供应链相对没有那么规模化,设计也相对没有大模型那么激进。举一个例子塔筒的架和大风电相比差很大,同样都是塔架,我为什么比人家贵那么多?我觉得还是规模的问题。二是施工成本,比如说我租一个吊车,一天就是一天的费用,一天吊装1台和10台分摊的成本完全不同,所以规模造成施工成本的居高不下。三是风速,在三北地区、海上、郊区、荒漠不太适合小风机,适合我们的地方就是工业园区、乡村,但是这样的地方往往是风不好的地方,再加上高度比较低,风速就更差了,也就是说风速差发电量就差,经济性肯定不好。
怎么解决?第一点是要产业链规模化,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自己产业链其实是很难起规模化的,怎么解决?应该借鉴大风机的产业链,借鉴光伏产业链的供应链,比如说一些部件尽量选用大风机,因为他们本身有自己规模化产业链,成本也是比较低的,自己重新弄一下价格不是高一点半点,尽量借鉴他们的产品来做微小修改,来成为我们自己产品的零部件,相对会对成本降低。
更重要的一点中小风电的特点,它其实就是微风发电,不可能高风速,高风速人家不用你的。所以我们要认清一个现实,中小风机所面临的市场就是微风市场,之前市场上说很多的微风发电,有一些是不太赞同的,风速就是4、5米,那么我们设计的风速也要面对现实,必须要适宜它的市场。比如说在4米的情况下,必须要发出满足客户要求的电,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所以我觉得设计还要不断的更新,也要向大风电学习,要做微风的机型,这样才能从设计成本上解决问题。
总结一下我刚刚说的,有两个拦路虎:一是没有政策,没有人给我们定义什么是中小风机,没有人给我们制定中小风机的相应政策;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没有设计出相适应市场的机型来,如果两者解决潜力是巨大的,因为双碳目标除了大风电外,小风电也是不可或缺的,瓶子如果没有我们这个沙子是装不满的,所以未来是光明的,只要各位同仁一块去推动,定义中小风机,由中小风机自己专有的审批六准,我们自己在设计上更新开发革新,我相信这个市场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谢谢。
(以上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