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新能源势在必行,但转型是有代价的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售电与综合能源服务分会)、中国国际商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于2020年9月6日-8日在盐城召开。能见App全程图文直播。
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并发表题为《新能源对于我国能源转型的价值研判》的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全文:
张运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刚才主持人介绍我是顶级专家,不敢当。我们有一个优秀团队,我们长期致力于能源电力的战略、规划、技术、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我们为国家电网提供智库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为政府部门,比如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我们院里面第一擅长的还是做一些量化分析,基于一定的边界条件,对未来发展的情景,通过我们自主开发的软件工具进行模拟分析,主要是要得出趋势、规律,不在于结果。我下面汇报的东西只是一家之言,提供参考。
因为总书记2014年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新战略,六年来我们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也对“十三五”的能源指标做了对比分析,发现新能源的发展远超过预期,特别是在光伏上。非化石能源占比稳步提升,提前完成目标。我们分析,今年年底非化石能源占比在中国大概是16%。
关于新能源的现状,到今年年底,风电加太阳能的装机达到4.84亿千瓦,远超过预期。同时我们看到水电也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核电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原来定的是5800万千瓦,现在只能达到5100万千瓦。
现在都讲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这个大变局下我们有些发展的新形势、新态势。
这里面有三点,首先是新发展格局,对能源电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总书记最近指出的,新发展格局大家都知道,我们也做了初步的分析,它对中国区域用能的需求和布局,特别是电力的需求跟布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能源战略规划策略上做出必要的调整。我们认为,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特别是逆全球化,现在新发展格局下,中部、包括西部的一些中心城市的用电量、用能量要上升,东部从人均用电量看,区域饱和的阶段目前还没有达到,但是增长速度要下降,包括浙江、上海和江苏。
二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隐患进一步显现。今年4月,中央提出“六保”,其中保粮食能源安全也是一点,主要是美国改变对华战略,视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在贸易、科技、人文,甚至金融方面对中国进行遏制,能源安全问题凸显,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海上占主流,占80%,所以风险不言而喻。同时,我们对能源上的定价权还缺少话语权。
三是碳减排压力。去年全球的碳减排十年来首次平值,增长不多。发达地区,美国和欧盟下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还有些不发达国家是上升的,主要就是煤炭消费。我们国家乐观估计,大概碳排放在2025年可以达到峰值,中国加入了巴黎协定,国际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关于中长期绿色发展分析,我们院通过工具做了一些预判。由于突发的疫情,以及未来“十四五”期间国际逆全球化的形势,我个人感觉,预测得偏于乐观。我们是搞电网的,电网速度是超前的,比如2025年用电量在9.2万亿千瓦,2035年可能11万亿千瓦以上。
我们也做了一个用电量的分布预测,中东部地区还是我国的负荷中心,尽管它的比例在下降,最近听说中央有新的要求,对煤炭方面要限制,对核电和水电方面,由于资源有限,到2035年基本达到开发上限。核电开发上限是1.65亿千瓦,主要是针对沿海地区,如果内陆开放的话还可以规模大一些。
能源和电气化发展的路径分析。风电要坚持集中与分散开发并举,“十四五”期间,开发风电继续向华东和西南地区转移,由于中东部的分散式风电基本开发差不多了,再加上海上风电要向远海拓展,所以开发重心可能又回到中部和西部。
第二部分,促进我国能源转型的五大价值。
降低油气的对外依存度,加快发展新能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从中长期看有利于降低油气对外的依存度。如果新能源能够加速发展,加上在能效提高上加以控制,到2025年自给率提高5-6%。
碳减排,加速能源转型的进程。“十四五”和后十年,2025到2035年,明显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带动产业发展,服务经济双循环。新能源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的特点,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稳定国内的经济链和产业链。我们也做了一个测算,“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是5-8亿千瓦,年均投资是5000亿到6900亿,最高的达到两万亿。
保持电力技术领先,抢占科技制高点。大国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能源技术的创新是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引擎,其中新能源技术是未来能源科技领域的一个制高点之一。
参与清洁低碳能源治理,进一步争抢话语权,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突破发达国家的一个领域,有利于提高能源安全的软实力。
第三部分,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个是经济问题。大家对新能源的发展是比较乐观的,事实上新能源的成本也在逐渐下降,比如光伏在过去十年降低80%。但平价新能源不等于平价利用,因为新能源还包括灵活性电源的投资,系统调节成本,以及接网和配网投资等系统成本。随着新能源渗透力增加,成本是显著增加的,至少在20%要出现拐点,就是电量占整个发电量比重20%,是要上升的,目前大概是10%左右。我们也做了一个分析,“十四五”、“十五五”综合新能源度电利用成本并没有显著的优势。
关于灵活性电源,需要在电源侧,因为电源是主体,它有火电的改造,调整气电、水电。在需求侧未来可能潜力比较大,这个需要5G和ICT技术的大发展。将来在市场机制上要做文章,电网侧由于电力系统、电网方面是刚性的,可能在直流通道的运行方式上灵活一点。
下一步,我个人感觉应该要联合调动区域内的多种能源,比如电气联合调整,这个工作系统惯性比较大。下一步还要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太阳能方面要有所发展。多措并举,提高新能源灵活运用,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
我们做了一个平衡分析,“十四五”期间,特别是华东地区面临较大的压力,新能源有足够的电量,但是电力不足。加州八月中旬拉闸限电,大规模停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能源比较激进,核电已经关了,还准备要关,就造成了平衡的困难。
另外,因为技术驱动比较专业,电力系统搞运行、搞规划的人正在加强研究,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机理造成很大的改变,稳定问题特别突出,特别是电压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做出了部署,也正在公关研究。
“十四五”期间合理调控新能源开发的布局和规模,新能源布局向中东部倾斜,要允许放宽新能源的利用率,现在国家要求95%,去年已经做到了96%。在“十四五”期间,从96%降到93.5%,可以多接纳新能源一亿千瓦以上,可以增加新能源发电量1亿千瓦以上,这个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我还要说一点,大家认为新能源都是很便宜的,从系统成本,新能源要增加一大部分系统成本。德国是能源转型做的最好的国家,2000年,新能源政策建国20年的发展几经改进,德国的新能源装机大概是1亿千瓦左右,去年的发电量占比是40%,今年上半年占比是50%。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数据,德国的电价自2000年以前以来,工业电价提高了1.96倍,接近两倍,居民电价提高了1.3倍,在补贴里面价格是5毛钱,相当于中国居民的用电电价。所以新能源势在必行,转型是有代价的,希望各界对这个有个认识。
(发言根据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