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欧盟科学院院士孙金华:电化学储能安全的痛点与解决途径

能见APP 2021年7月16日 3317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未来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奠定了基调,也对我国能源清洁开发和消费模式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能源清洁开发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能,降低化石能源消费。

为贯彻落实“双碳”目标要求,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产业联盟于7月16日在天津市联合举办“2021天津储能发展论坛”。

论坛由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由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中电联售电与综合能源服务分会、北京能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协办。

此次论坛邀请了政府部门、院士、行业专家、电网企业、储能企业、新能源企业、储能投资企业等嘉宾参加。能见App全程图文直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欧盟科学院院士孙金华出席论坛并做精彩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孙金华:尊敬的周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会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我的汇报主要从几个方面,一个是储能发展态势和安全痛点的问题,然后从三个层面,本质安全、过程安全和消防安全层面,怎么来思考和考虑的。

各位领导都特别强调了3060,习总书记提出这样一个宏伟目标,如何实现“双碳”的宏伟目标,发展新型的可再生绿色能源是必经途径。但是可再生新型绿色能源,有它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必须要跟储能相结合。所以储能是各个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的环节,同时储能也是推动现在的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变的一个关键技术。

在这一背景下,无论是国际和国内,对储能都非常重视。到目前来讲,储能最主要的还是抽水蓄能,大概占接近80%以上。电化学储能占比不到10%,但是电化学储能由于它效率高,建设周期短,能够建很多分布式储能,它有这些优点,所以它的发展态势是非常快的。

从发展态势来讲,我们国家虽然在电化学储能这一块发展稍微滞后一点,但是后来者居上,现在已经可以说领先于国际上的储能。

特别是在“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以及新能源革命也就是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变,电化学今后还会更快速,甚至会呈现一个指数式或者是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如果保守估计,在未来,电化学储能年总装机规模,增长率在57%以上,接近60%,这是保守的估计。2025年达到50-60个G瓦时。

正是由于电化学储能大量的建设,也使得在电化学储能建设和运维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安全问题,比如美国亚历山大州发生了消防事故,造成了消防人员的多人受伤,还有韩国在2017年12月到2019年5月,发生了23起事故。如果换算成每年发生火灾的概率,达到了1.5%,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概率,也是不可接受的概率。正是由于韩国储能电站经常发生火灾,使得韩国的电化学储能在国际上的地位明显下降,韩国在18年的储能装机规模在全球是第一的,现在不行了。

我国同样也发生了一些储能电站的火灾,无论是从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都有火灾发生,特别是4月16日,在北京发生的火灾事故,这是全球第一个储能电站发生的火灾的死亡人数事故,造成了两名消防人员的牺牲,和一名员工的失联。

正是由于储能电站一系列火灾的发生,储能电站行业亮起了黄灯,这也是储能电站行业的一个痛点的问题。在“双碳”目标战略下,大力发展电化学储能,这个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如何解决好电化学储能电站运维过程当中的一些痛点问题,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要从三个层面做好工作。

第一,要本体安全,无论生产的电池,还是用于储能电站的电池,必须要安全,使着火的概率尽量降到最低的水平,这是第一道防线。但是电池完全不起火,是不可能的。这是目前锂电池的材料所决定的,正极是金属氧化物,负极是硅碳,里面有电解液,是可燃物,隔膜是可燃物,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在电池内部发生材料的分解,材料和材料的化学反应,就会发生很多热量,诱发电池的着火。

如果第一道防线不能完全解决电池发生受灾,那能不能在电池使用过程当中,把安全问题解决呢?

第二,就是要发展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的预警技术,尽量极早期在电池使用过程中发现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是小火的状态。如果第二道防线突破了,最后就是消防,这是万不得已了。消防目的就是要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而且要根据锂电池性能一些火灾,发展适合电池火灾特性的一些专用消防技术。

从前期的研究来讲,诱发锂离子电池发生火灾,主要是里面电解液氧化物的反应,这个是主导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着火的一个根源。能不能发明难燃或者不燃的电解液,从而降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特殊情况产生的分解和化学反应所放出来的热量。

电池里面,有一个隔膜材料,主要是聚乙烯和聚丙烯的有机物,120度左右会熔化,熔化以后,电池就会形成内短路,放出大量的能量。如果把电池隔膜做得比较安全,毫无疑问对电池安全性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学界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探索。

另外我们做储能电站,首先肯定要选安全的电池,安全的电池怎么选,用什么样的指标选,要对锂离子电池危险性评价的火灾进行分级,锂离子电池火灾危险性评价的标准,已经发布了,可以把锂离子电池危险性分成四个等级,一是最危险的,四是最安全的。

在过程安全这一块,我主要还是针对电池,以及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当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来展开讲述。能不能早期的对它进行发掘,对隐患进行及时的阻止很重要。

首先,我们发布了电池模组的隐患健康状态的评价方法,比如说内阻增加,发生的热量就会增加,危险性也会增加。

第二,无论是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都是很多电池经过串并联,形成了电子模组。在串并联的过程当中,由于工艺问题,或者其他的问题,可能会有出现各种问题。基于交差电压测试和等效电路模型,我们发展了一种串联和并联电池组的连接故障诊断方法。

在极早期做故障诊断,发现电池有问题,就能进行极早期的处置。在极早期的故障诊断之后,可能会发生电池的热失控,之后会着火。热失控着火,用什么样的参数来对它进行预测和预警?参数的阈值是什么样?我们也做了一些大量的实验,对不同类型的电池,以及不同容量的电池,对它进行人为的热失控,包括环境、短路和加热,来监控热失控所有的能够测到的一些表观参数。

同时,我们也围绕着电池模组做了大量工作,一个电池着火以后,会向相邻电池蔓延,使得火灾态势扩大,造成大量损失。通过前面的,包括国内外同行的一些研究发现,一个电池着火产生的热量,如果有12%传给相邻电池,那么相连电池就会着或,把这个着火电池和相邻电池传播的热量控制在12%以内,就会保证火焰不会传播。我们发明了集常温散热、高温热阻隔为一体的“三明治”复合板结构电池热管理和热失控阻隔耦合技术,这边是导热性都非常好的,中间是一个隔热材料。

在中间用上相变材料,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迅速的导走,电池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温度,相变材料就可以吸热,可以很好的控制和防止电池温度的升高,优化电池模组的温度。

在高温下,中间的隔热材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过大量的实验,在第二和第三层放“三明治”的复合板,非常有效的阻止了火的蔓延。

最后就是消防安全,首先搭建了多尺度电池,也有储能电站方舱等等。在这些实验当中,首先要看一下哪些灭火剂对电池灭火是有效的,因为电池的火灾,跟常规的可燃的火灾是完全不一样的。电池火灾虽然我们看到的火是在电池外部,但是其实它的根源是在电池内部,也就是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然后使得它产生大量的热,以及一些可燃的气体,然后在压力升高的情况下,突破了气压阀,碰到空气当中的氧结合,形成了火焰。如果把火灭掉,不把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终止,或者化学反应的速度给降低,这个效果是不行的。

从实验结果来讲,气溶胶这些灭火剂虽然能够破灭电池的火,但是不具备对电池降温的功能,所以火扑灭以后,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还在继续,温度马上要升高,会形成复燃。

我们优化和创新了灭火的方法,第一次快速喷放灭火剂,后面根据电池的火灾性能,多次缓释,第一次配上灭火剂,把电池外部的火迅速批灭掉,后面多次缓释,就能保证储能电站的柜里面灭火剂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即使你有可燃物的存在,有氧化剂的存在,它也不会着火。

最后,看看技术展望。对于一个储能站来讲,要结合BMS系统测到的数据,以及消防预测预警的一些模块,它的一些数据能够传到我们的监控平台,这个监控平台要有预管理模型,预测预警模型,灭火处置模型,然后对它进行智能的研判,如果正常,就给一个正常的指令运维,如果是异常,要进行异常处置,如果要着火了,就要进行消防灭火,从而实现系统化、智能化、小型化、轻量化和节约化的目标。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