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SA 高级研究经理李岱昕:目前国内外储能发展情况及未来发电侧应用趋势
10月24-25日,2017发电侧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论坛在青海西宁举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高级研究经理李岱昕在开幕式中发表题为《储能发展的政策环境及在发电侧的应用》报告。
以下为报告内容:
李岱昕:谢谢蒋院长。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联盟研究部的李岱昕。很高兴能够借着这个指导意见刚刚发布的东风,在发电侧的应用论坛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以及储能在发电侧应用的发展趋势。
我的报告分成四个部分,首先基于联盟对于储能产业发展的统计数据,向大家汇报一下储能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之后结合联盟对于全球储能产业政策的长期追踪分析一下中国和国际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状况。最后,重点围绕在最近观察到的国外发电侧储能产业发展新特点,探讨一下发电侧的储能发展趋势。
第一、全球储能市场到底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一说到储能,大家首先会想到各类储能技术,其实我们这里探讨的储能,更主要是电储能,广义的储能包括储热、储气以及天然气的储存。电力储能技术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两大类。在化学储能方面,除了常规的电池技术以外,还有各类在成本、寿命、能量密度等方面具有不同优势的新型电池体系不断被开发出来,正在从实验室逐渐走向商业化。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是截至2017年上半年,抽水蓄能是装机规模最大的储能技术,不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占比都超过了97%,如果仅看电化学储能市场,锂离子电池是应用规模最大的储能技术,不论全球还是中国,装机规模都已经超过了60%。
从整个市场规模来看,这是2017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全球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2.1GW,从增长趋势来看,自2010年之后,全球储能产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在中国,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是271MW。根据联盟对于储能项目的追踪,在上半年还有很多项目已经公布,正在建设中,我们也是认为到今年年底,这个数据还会有一个大幅的增长。
第二部分我们一起看一下支撑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情况。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储能指导意见在十几天之前刚刚发布,这是中国储能产业第一个国家级的产业政策,刚才雷老师对政策进行了解读。联盟全程参与了指导意见的研究编制全过程,我们看到指导意见对未来十年的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包括“十三五”进入商业化的初期,“十四五”实现规模化的发展,围绕这个实现目标,从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市场发展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包括在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建立储能产品标准和检测体系;在应用示范方面,我们看到五大任务中的四个都围绕应用做了部署,包括针对四个场景开展机制设计和示范工程。在市场发展方面,指导意见提出用市场化方式推动储能的商业化发展,对于此前业内争论不断的储能补贴问题也是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最后为了保持储能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对于项目管理、并网接入还有未来的电池回收问题都进行了相关的部署。
除了《储能指导意见》发布,我们看到储能已经越来越纳入到国家能源发展规划中,特别是“十三五”规划,把储能优化新能源和电力系统运行和推动储能示范应用列为重点任务。另外一方面,储能技术创新也成为能源装备技术创新的抓手。围绕储能价值最高的辅助服务领域,16年起我国已经从试点机制和试点项目方面都开始着手布局。此外除了国家层面,我们也是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想抓住储能产业的发展契机,打造本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刚才说的是整个宏观政策。其实我国在着力构建新型能源应用模式的时候,也为储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包括在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新能源微网的政策和相关项目规划中,储能都已经作为一种关键技术被纳入其中。我们看到已公布的示范项目名单中大部分包含了储能单元,也为丰富储能应用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对于用户侧来说,这个是过去一年多以来,中国储能最活跃的一个应用领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储能项目开发商正在以电费管理为起点,打造以储能为核心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储能在配售电增值和构建智慧能源模式中的作用已成为大家探讨的热点。根据CNESA的统计分析,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经公布的规划在建的工商业储能项目达到了369MW,特别在东南沿海地区大家都在积极寻找项目机会,推动项目落地。
刚才说的是中国储能市场的政策环境,下面看一下全球的情况。
根据联盟从2011年建立起全球储能数据库对全球储能市场进行持续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美国、日本、中国、韩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7个国家是全球储能市场最为活跃的7个国家,这7个国家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占到全球94%的市场份额,这7个国家的储能政策体系也能够很好的代表全球市场的状况。为此,我们分别在《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7》和《全球储能市场政策和电力市场规则》专题研究报告中,对这七个市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下面我把一些研究成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各国在发展储能产业的初期,通常是围绕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开展工作,主要包括制订发展目标,开展示范项目,提供研发支持,以及实施储能的安装激励奖励政策等四个方面。
为了充分发挥和展现储能应用价值,各国重点针对最能体现储能技术性能特点的辅助服务领域进行努力。其中美国和德国侧重通过建立储能参与辅助服务的市场机制。英国和韩国则是部署了百兆瓦级的招标采购计划。
为了推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各国一方面开始明确储能的市场身份,另一方面通过对电力市场规则进行解绑,把发电侧和用户侧的储能都能够参与到电力市场中,让储能的应用价值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回报。
作为尚处在发展初期的产业,各国在发展储能产业的时候,都会面临很多共性问题亟待解决。我们看到各国也都是在建立储能安全标准,构建储能电池回收体系,以及明确储能的并网流程方面开始着手努力,并且希望通过电力市场机制设计推动储能在电力市场的商业化应用。
说完了政策,下面围绕会议的主题,探讨一下储能在发电侧的应用。联盟对于国外储能市场的发展动态有一个长期的追踪,我们在2017年上半年发现了发电侧应用的新特点,下面结合我们的发现,探讨一下储能在发电侧的应用趋势。
相比于用户侧和辅助服务,发电侧是储能商业化应用程度最低的应用领域。特别在我国,目前还是以蓄电存储为主,它的很多应用价值没有办法得到回报。
带着国内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国外经验。从国外来看,光伏+储能是储能在发电侧应用最早也是最为成熟的领域。为推动光储应用,各国一方面开展示范项目、制订光储招标采购计划;另一方面将光储模式纳入到偏远地区的供电计划或者电网现代化的发展计划之中。为了激励光储的应用,部分国家地区制订了投资税收抵免,或者是可再生能源的配合奖励制度。
下面是风电+储能。根据联盟对于全球储能市场发展动态的追踪,我们发现2017年上半年以来,风电场储能项目快速部署,而且规模都非常大。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参与到风电场储能项目,包括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开发商,以及以vestas为代表的大型风机制造商。与国内风储应用模式不同,国外的风电场储能项目更多的还是通过容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获取很好的价值回报。
除了可再生能源+储能,传统机组+储能的案例在逐渐的增多,包括燃气机组、火电机组、抽水蓄能、生物质发电在逐渐开展起来。
除了“储能+发电”的模式,独立式储能电站也是应用越来越多的模式,成为应对电力容量短缺,解决电力系统调峰压力的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加州储气库泄露事件发生后,仅用半年时间就投运了104MW的储能系统,对于快速解决容量短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认为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户侧的融合相互渗透正在加强,并且以电力市场为主要渠道,储能的多重应用价值正在逐渐得到展现和获得回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储能项目开发商,公用事业公司、能源项目开发商,以用户侧的光伏和电动汽车企业都加入到储能项目开发的队伍中,也是推动储能产业朝着商业化方向快速迈进。
以上是我报告的基本内容。谢谢大家。
(发言为能见App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如果您从事储能、新能源相关工作,希望在能见发布重要新闻或加入相关行业交流群,请联系能见储能研究员冯优手机:18611722885微信:fengyou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