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高管:燃油车时代很清楚谁是我们对手和朋友,未来这一点并不是很清晰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于10月18日-2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的会议规模、嘉宾规格、内容深度、展商规模、观众数量和配套服务等都将超过行业同类活动,致力于打造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Mr Hubertus Troska(唐仕凯)出席大会并作主题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的特别好,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我特别想用中文继续我的讲话,但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高效的会议,我还是用英文吧。
刚才讲过,我很荣幸能够亲身见证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成长,尤其是在过去几年。6年前,中国还是奔驰全球第三大市场,排在美国和德国之后,现在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和德国的总和,稳居奔驰全球最大的市场。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于规模,中国市场还拥有全球最年轻、最具创新精神、最具互联网精神的客户群体。德国的豪华车客户平均的年龄是55岁,美国是50岁,中国平均年龄只有36岁。中国的年轻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欢迎使用网络应用,而且更快能够接受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所以我确信,现在的中国是引领全球潮流的先锋,汽车产业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具体来说我觉得有四个主要的趋势会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我们公司管它叫“CASE”。
第一个,“C”代表智能网联、因特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智能互联变得会更加重要,未来大家能够在车内的时光更加高效,也更加舒适。车联网,车对其他的联网也会优化交通,让交通更加顺畅,也为车主提供更多新的服务。
第二个,“A”代表自动驾驶也会给汽车产业带来重大变化,将大大改变使用方式,自动驾驶发展非常快,不过让汽车在任何环境都完全实现自动的话还需要一段时间。
戴姆勒6年以来就在全球各地试验自动驾驶汽车,尤其是在中国,我们希望能够适应比如说高密度的市内交通、稍微低密度的区域以及高速公路的路况,这样就能够保证车辆正确的识别标志和路上的物体。
在中国我们与清华大学合作,我们也是百度“Apollo计划”的成员,这样能够很好的学习中国的路况,同时能够助力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第三个,“S”代表分享出行,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个图,就是共享单车,将来可以说共享汽车也会变得比今天更加重要。对于车企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所以可能买车的人会减少,我们的客户会是那些提供共享汽车服务的很大的公司。大家可能知道,戴姆勒十年前就有自己的共享汽车服务,是第一家提供这种服务的车企,尤其是在欧洲,我们在中国也推出了这个服务,而且会进一步扩大。
第四个,“E”决定的力量,就是电力驱动。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新能源车市场,在政府大力的支持和指导下,毫无疑问,全球主要车企都必须看中在中国发展电动车。戴姆勒在中国,4年前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比亚迪开发了第一款在中国开发的电动车,第一个中国电动车品牌腾势,我们也会很快和我们北汽的合作伙伴在北京一起来生产,并且发布第一款奔驰的电动车,戴姆勒在全球投资会超过100亿欧元,开发新能源车,大部分车型也会在中国国产。
讲到“CASE”,这四大趋势将改变全球的汽车产业。
刚才已经讲过,鉴于中国的客户更加年轻和新潮,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迅猛发展,中国政府富有远见的政策指导,我坚信中国将是汽车产业转型的前沿。
我非常高兴,刚才的短片非常好,我也很自豪,戴姆勒产业发展我们有很长的历史,我们是汽车的发明人,一百多年前就有我们公司了。不过我们也知道,在变化这么快的世界,如果我们不迎接挑战和变化,没有什么能够保证戴姆勒在未来会继续这种成功。
在传统汽车产业里面,对我们来说很清楚谁是我们的对手、谁是我们的朋友,未来这一点并不是很清晰,我们需要多种形式的合作,不光是车企之间的合作,还需要与互联网公司和创业公司来合作,这就有点像亦敌亦友。大家也都知道,最近我们与宝马肯定不是朋友,不过最近我们刚刚决定,在欧洲来合并奔驰和宝马,在欧洲的出行服务合并成一个公司,当然现在还在等待审批,不过这是我们双方的计划。
所以非常高兴今天能来参加“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我想大家对于汽车产业转型都有共同的愿景,也会创造更好的未来。
我心里边觉得未来的智慧城市就是这个样子,现在我们有车与车、车与环境的互联,人工智能、智能共享和网约车,城市里交通会更加高效,市民也可以更方便的组合利用公交系统和私人的车辆,我相信市民会享受新的服务,城市也会更加宜居,也更适于工作。
为了实现智能城市还必须得做很多的工作,智能网联汽车就是这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赋能,世界上很多的城市也在探索实现的路径。在技术上有多种的方案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所以今天大会非常重要,可以在政府、互联网公司和车企之间提供这方面交流的平台。
下面我可以讲讲各个层次的智能网联和自动化,看看都有哪些方案。万钢教授刚才讲了类似的方案,如果是完美的世界,所有的车相互都是互联的,也都完全自动驾驶,车辆也非常容易使用,汽车带着您把您自动的带到目的地,您在车上可以休息、可以工作、可以休闲、可以看电影,但是如果您不想买车,您可以叫一个自动的出租车,也会自动的把您带到目的地,或者您可以使用自动的公交、客车,也是一个自动的方案。但是不是所有的车到那个时候都会是智能网联或者自动驾驶,还需要一段时间,到那时候路上还会有一些传统的车、相对比较旧的车。
我们如何实现上面的梦想呢?我们很快就能够提供,比如说自动的泊车功能,您到购物中心,用手机命令汽车自己去停车,然后车就会自己去停泊,您就不用花时间等着自己停车,之后,您用手机再把车叫回来。我们在北京和其他的城市都有这样的示范项目,就是自动泊车的项目。
另外一种,比如说技术可以实现在道路上可以跟车,跟车制动和启动的时候也都是自动,很快在高速上或者是在专用车道或者在启停路段比较多的地方,都可以利用这个技术,您就不用亲自掌舵,来让车自动驾驶。或者比如说在限定相对简单的区域里边,也可以比如说专用车道、比如说封闭的园区、厂区、机场、奥运村等等,您可以完全依赖自动驾驶。
现在只能跟大家说这些轿车的应用,但是确实是有智能网联,也有很多卡车或者商用车方面的应用,戴姆勒不光在轿车、乘用车,在商用车、卡车上方面也有应用,这些我们叫应用场景,多种技术路线可以实现的应用场景。
因为我们可以在车上装很多的比如说传感器、雷达、计算设备等等,也就是车上自己的大脑部分,或者我们把这些智能的设备、这些大脑放在云端或者基站上,车上放就不必放太多的智能设备。最后决定在哪儿放多少大脑是不太清楚的,为了能够尽快实现ICV,我们在互联网汽车、在车企、技术公司,在政府指导下一起来探讨最佳的实现方案,就是说在车上装多少大脑,然后在车外装多少大脑。
刚才讲了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几个方面,还有更多的法规方面的重要课题需要解决,在这里我在这个图上也都列出来了,大家可能在将来几天也会谈到这一点,时间关系我就不再深入,当然这些都是最重要的课题,需要在法规方面能够解决,以便能够实现ICV。相对都比较复杂,不是单个的人或者企业能够解决的,但是我坚信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国家能够站在解决方案的前沿,那就是中国,戴姆勒将非常高兴参与并贡献力量。
有人说,汽车尤其是那些新造车势力或者互联网公司说汽车产业已经日薄西山了。我不同意!我觉得汽车最好的未来正在迎面而来,那将是一个零事故、零排放和勇往直前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