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奚巍民:城市能源系统要能够统筹考虑、协同推进

能见App 2018年11月1日 1043

2018年11月1日至3日,“第十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CREC2018)”在无锡召开。本次大会由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研究会指导,中国贸促会、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人民政府等承办。

本届展会以“聚焦风光储充、致力平价上网”为主题,期间将举办高端论坛、精品展览、颁奖典礼、文艺晚会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共计30余场。

11月1日下午,“巅峰对话:城市与新能源 ”召开。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院长奚巍民出席本次会议并作发言。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我们特别高兴有奚巍民院长从国网能源研究院,国网能源研究院是一个非常重技术、重规划的部门,我也想听听奚城市是要综合发展,不仅要节能,不仅要提效,也要把新能源所有的元素都能够用上去,让一个城市更加节能,更加提效,更加清洁,所以这个工作其实是很艰难的,国网研究院做过哪些工作,你把研究院放在苏州,是不是你们帮苏州做过这样的规划,做完这样的规划之后,跟规划之前和规划之后在那些城市做的不错经验和大家共同分享。

奚巍民:谢谢主持人,当然是非常高兴能受到组委会的邀请,能够代表国网苏州能源研究院来参加今天这个论坛,我们院其实是一个新成立的院,我们院是由国网公司和苏州市政府合资组建的以城市和能源为研究对象的专业研究院,这样性质的院可能也是在国内是首家,我们的使命是促进城市与能源的协调发展,当然包括了刚才主持人说的,怎么样让新能源在城市里面,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今天来到无锡特别高兴,我们说起来是在苏州,其实我们院在座有很多专家还比较熟悉,我们院离太湖不远,直线距离6公里,我们到这里来可能比到苏州市中心、苏州工业园区还要近。在某种角度讲叫共饮太湖水、共赏太湖景,我们跟无锡人民的感觉还是非常深。

回到主持人刚才说的问题,我们院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当然从城市能源融合发展上来讲,我们院一个首要目的是形成城市综合能源的解决方案。在新能源与城市结合方面,这个是我们研究子课题,我想先说说第一个课题。

关于能源和城市的融合发展,我想现在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最主要的是体现在两个不协调,一个不协调是城市与能源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现在最典型的表现其实就是各种能源,各自规划,电归电、热归热、冷归冷、气归气,还有石油归石油。那么在城市发展中怎么样跟城市发展相融合,基础设施怎么样统筹考虑,这个可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第二个不协调能源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不协调,这也是刚才提到的,不管在规划还是在运行当中,电力的规划和运行,比如说煤炭或者冷热供应的规划和运行,在运行当中是不够协调,我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夏天的时候空调负荷特别高,电网每年都会吃紧,虽然电网公司在里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每天都会有短暂的时间负荷是很难过得去的,电网公司压力很大。

其实电这个负荷很多都是由建筑的冷热供应带来的,空调供应带来的。大家如果能找到一条渠道,通过储热或者储电方式,把不同的能源子系统协同起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觉得城市的能源系统要能够统筹考虑,协同的推进。

我们院在做这样的事,看能不能形成城市能源综合解决方案,这个综合解决方案里面第一块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可能就是跟刚才说的议题有很大的关系,就是新能源的利用,但实际上讲,首先从技术层面去解决能源与城市协同发展的问题。

技术层面又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便是基础设施,是我们能源系统究竟怎么样建设呢?首先是基础设施的问题,最重要的可能还是电网,电网在这里面能够充分的把各种各样的可再生能源能够并入电网,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城市里面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话,现在已经有很好很成熟的技术了,但是怎么样进一步提升效率,最多的是什么问题呢?是一个介入方式的问题。

因为很多的可再生能源并网是以直流的形势并网,或者以直流的形势出现的,比如说太阳能、风电,是以直流的方式出现,现在有很多负荷,比如说充电桩或者建筑立面的空调,支流符合也会越来越多,特别是更多的储能,都是以负荷的形势出现。

现在电网的形态是把直流电要转成交流,然后到负荷端变成直流,这就带来了效率转化的问题,未来电网的发展,特别是配网方面以交直流混合电网的一个形态,这样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电网之间转换的效率损失。

这个影响说对本地的新能源消纳会起到很重要作为,在苏州已经好几个示范项目了,一个是在工业园区,有一个主动配电网的示范区,还有一个是在同里,最近刚刚建成的一个示范项目,叫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国网江苏电力公司和中科院电工所一起合作,建成了最新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可以很好的融汇贯通交流和直流,实现直流和交流之间自由转换,这个就大幅提升新能源消纳的水平。

我觉得需要强调其实是一个热网的问题,它和电网的作用有点像,也是能够很好的把本地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消纳的一种形势,在无锡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没有考虑集中供冷和供热。但是在未来的城市能源系统里面,是需要考虑的形势。本地有很多的可再生能源,不管是太阳能,还有一种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能源,就是环境的低位热,包括地下的地热和水体,无锡离太湖也很近在太湖边上,离长江也很近,这里面有很多环境资源可以利用。

怎么利用呢?当然也有很多的形势,空气源的热泵,水源的热泵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要尽可能的把本地的低位的热源能够用起来,通过热网把这些分散的热能汇集起来,形成一种集中供应的方式,当然也可以说集中和分散的供应方式,像建筑和供应进行供热,这个会大幅度提升城市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水平。

也再回到主持人的住特,为了扩大城市里面新能源利用,我想电网和热网是最重要的两种技术形态,这方面我们苏州院也正在做相关的研究。

主持人:奚院长讲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对我们在座的三个市长而言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为什么?电是电网管了,热是城市的热公司管了,制冷不但需要热还需要冷,冷是企业用锅炉去干了,气是燃气公司做了,不同的体系要把热能源使用阶段、消费阶段能够打通也不太容易,在能源阶段也不一样,有燃气公司、电力公司、发电公司、煤炭公司,所以从生产端、供给端和消费端都来源于不同的主题,全部要打通,这是非常难的一个问题。

如果把供应端能够打通,把使用端也能够打通,如果把能源从最好的规划,我们就可以提高很高的效率,当然你刚才讲的基础设施所以要打通,供热网、供电网、智能网,还有燃气网都打通,打通以后我们之间互相的调节。通过你们的规划,当然这个最关键的问题,打通以后能不能提供能源的使用效率,特别是降低能源的成本,达标工商企业定价便宜、老百姓用热便宜了,老百姓用电便宜了,用热也便宜了,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工程。

奚巍民:国务院提出来了,给企业降成本,这个不光是市长们还是企业都是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没有做过精确到多少块钱的计算,大概的说一说潜力。我们技术它的作用肯定是大幅度提高能效,降低成本,这个方向是没错的,当然在初始期间会有一定的投资,会带来运行成本的大幅降低,最近关注比较多的是这么几个技术。

第一个城市的建筑怎么样尽可能的节能,我们现在建筑以后执行的是国家绿色建筑的标准,三个等级。但是如果能把这个建筑的节能标准再提升,比如说借鉴德国的标准,可以在以前按照他们的解释,可以把常规的房屋能耗可以降低50-80%以上,这些能耗降低是可观的。当然这个能耗主要指的是供热和供冷的符合。

(发言为能见APP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奚巍民 / 太阳能 / 充电桩 / 绿色建筑 / 国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