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 | 十位大咖看储能

世纪储能网 2019年5月15日 308
2019,储能生机正勃发於野。我们邀请了十位业界大咖,请他们谈论自己感受到的产业脉动。 出品:CNESA储能100人 十位受访大咖阵容如下: (按姓氏笔画排序) 受访大咖:王野 北控清洁能源集团执行总裁 Q:在当前的新能源浪潮中,储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A:我在传统能源干了10年,搞核电20年,然后又干太阳能、风电,能源革命的终极目标是全世界100%的能源来自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储能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再生能源不可能被大批使用,而作为能源革命的关键技术,微电网及微电网群控制EMS系统、储能BMS系统、PCS系统将是能源革命成功与否的关键。 Q:北控清洁能源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A:北控清洁能源在储能领域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技术储备比较早,有几十项相关专利技术。自身既不生产电芯,也不生产PCS,因此我们不像某些生产储能相关设备的集成商那样会受到自产设备的约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灵活选择,集成最好的电芯和PCS,再加上自己研发的BMS和EMS,形成自己的集成优势。 Q:您怎么看待行业的投资回报? A:在市场早期,不能仅仅追求项目的规模,更要看重项目的质量,项目的回报率一定要达到9%才能做。系统集成的优势就在于可以保证储能电站的寿命和效率。如果储能电站的系统效率不足85%,想要通过储能电站赚钱就很困难。 受访大咖:王仕城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Q:从事储能产业以来,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您如何看待储能未来的发展? A:2009年,我们因为一个机遇进入到储能行业。到今天,索英已经在储能这条路上踏踏实实的走了10个年头,我们很感谢当时的这个机会,让索英真正走出了储能的第一步,走进了一个既是索英擅长也是索英有志发展的一个领域。 储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产业整体成熟度还不够,不能简单套用成熟市场的模式。而且,储能显著的特征是技术复杂,要求多学科的融会贯通,实际应用中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种情况下,要最大限度的为客户创造价值,应该把系统的安全和性能作为核心考核要素,从系统最优的角度来设计部件,而不是套用成熟产业思维把储能简单的视为搭积木工程,简单粗暴的压缩部件成本。 从长期来看,储能是世界能源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未来是整体装机量在百GW数量级的超大市场,将大有可为。 Q:作为国内较早从事储能的企业之一,从索英走过的道路来看,索英做了哪些前瞻性的布局? A:在储能技术上,索英做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布局。索英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交付了过百项储能系统工程,几乎实践了储能能够涉及的所有应用场景,对于电网特别是弱网架结构下的系统应用有了非常透彻的理解。 我们的产品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规模化:索英开始的着眼点就是大容量储能。我们09年开始研发的储能变流器单机就是500KW,目前单机功率已经做到了630KW。同时,索英的变流器产品也实现了优越的快速响应功能:针对调频整体优于30ms,充放电转换速度则达到了10ms。 效率:索英的变流器产品采用了单级式拓扑结构,这种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设备转换效率,已经成为行业里的共识。多机无变压器并联是实际工程中提升系统效率的关键技术,索英也是六机无变压器并联的工程记录保持者。 黑启动技术:这方面索英最早在2010年的国网首套光储微电网中就应用了该技术,后续在2013年投运的青海玉树大型光储离网电站中也进行了实践,2016年张北风光储电站联合索英对该技术进行了首次试验验证并成功通过,索英也获得了国网的科技进步奖。 虚拟同步机技术:索英的虚拟同步机技术研究,定位为场站级的储能系统控制技术。 受访大咖:陈海生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Q:您是如何与储能结缘的?这么些年来,有着怎样的感受和体会? A:我是从2005年在英国利兹大学留学工作期间开始做储能工作的。刚开始是做液氮汽车发动机热力分析,后来做固定式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并在2009年实现了MW级示范。 2009年获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组建了科研团队专注于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与储热技术的研发,后来牵头成立国家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以及当选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与储能结缘已十五年,可谓“交情匪浅”。 从事储能近二十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光荣。储能被认为是能源革命的支撑技术,其在国内外能源体系中重要地位和受关注程度持续攀升。随着储能技术及其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储能将逐步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撑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很值得我们期待的,也是我们储能工作者的终极荣光! Q:您在年初做出判断,储能的春天已经到来,2019年会有更多的新模式、新市场出现。从目前来看,2019年中国储能市场将重点集中在哪些领域? A:从目前来看,已有的储能市场包括峰谷电价差套利、辅助调频服务市场等。 2019年,中国新增储能市场将重点集中在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储能和电网侧储能等三个领域。 第一个是分布式储能。分布式储能的发展,主要基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展。由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比较大,如果缺少储能,将会影响分布式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从而对储能提出硬性的需求。 第二种是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储能。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局部地区产生大量的弃风、弃光问题,主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不稳定性,也就是不可调度性。通过储能技术手段可以把不可调度的“垃圾电”变为可调度的“优质电”。而且,储能在增加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上有放大效应或杠杆效应,据测算,1兆瓦的储能可以提高2—3个兆瓦甚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 第三个是电网侧储能,这个市场在2018年已经快速发展起来,2019年有望进一步拓展。通过电网侧储能可以实现削峰填谷,实现电能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更加和负荷匹配,从而降低电力系统投资,增强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效率。电网侧储能项目的开发主要是电网公司或公共事业公司,通过采购储能项目解决方案或者服务的形式来实现。 总的来说,2019年的储能市场非常值得期待。 受访大咖:夏清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 Q:在当前的储能行业政策与投资环境下,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开启电网侧储能的新业态? A:随着电储能技术不断成熟、成本不断降低,储能将以集中与分散并存的方式融入电网,通过提高电力与电量平衡的协同度,全面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电网投资运行效率,开启电网智能柔性、经济高效的新业态。 新业态需要制度创新,只有产业政策的激励,才能推动电网侧储能新技术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电网侧储能的制度创新应包括: 应开放的投资市场,形成“投资多元化、运行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在接受电网统一调度的前提下,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储能产业; 应建立开放、激励的输配电价机制,考虑储能作为固定成本纳入输配电价,以激励电网公司以开放态度接纳电网侧储能的接入; 应建立市场化的回报机制,分阶段发展适应性的商业模式,以市场促进储能产业发展;应推动与完善电力现货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储能等灵活性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 应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指标,引导电网侧储能的理性投资,实现信息不对称下的科学、高效、低成本的监管。 受访大咖:俞振华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Q:作为中国储能行业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您如何进入到储能行业,有些怎样的体会? A:2006年,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我了解到新能源并网问题会成为阻碍未来风光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储能技术的发展能够解决以风光为主的能源消纳。因此,这十几年来我都专注在储能技术和应用开发上,见证了储能技术从不被接受、没有需要到如今的普遍认可,行业已经逐渐接受了储能是未来能源行业的必要组成部分。 Q:作为国内最早的产业呼吁者之一,十几年来,您觉得储能产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应该还是技术进步吧,电芯成本从每瓦时的5到10元降低到不到0.6元,使得储能技术能够应用到发输配用的各个环节。 Q:从目前来看,您觉得国内储能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A:首先是储能价值的认可,在电力系统中的成本替代效益能够有合理的补偿或服务定价机制,以及在过程中如何建立公平的市场机制,这是行业共同在探索的方向。 其次是如何提高经济可靠性的运行方式,如何处理好降低投资提高回报与储能系统安全方面的矛盾,这方面的技术成熟度和认知水平会成为影响行业是否能够健康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 受访大咖:唐西胜 北京双登慧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Q:您怎么看待储能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 A:从科研到产业化,我一直从事储能的应用技术研究,在储能行业算是个老人了。 储能是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行业,包括技术挑战和商业模式,但也是个值得奉献的事业,虽然目前问题还很多,但发现问题就离解决问题不远了,一点一滴,砥砺前行,储能行业的信心逐步建立起来了,这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基础。 Q:双登慧峰聚能从系统集成走向EPC,战略定位调整的初衷是什么?您对未来市场有怎样的预期? A:慧峰聚能作为储能行业的老兵,专注于储能系统和微电网系统近十年,与行业一起摸爬滚打,不断积累,逐步成长。在双登集团强大的电池技术产品支持下,慧峰聚能更多的从储能和微电网的系统角度出发,去理解、优化和完善。 储能和微电网不仅仅是电芯、Pack及其控制设备。如果存在产品和系统设计缺陷、运行与维护欠优等问题,会导致系统出现运行不达标甚至灾难性后果。因此,近年来慧峰聚能下大力气在产品与系统设计优化、系统运行优化、大数据智能运维等方面形成体系,为客户提供方案、设计、集成与运维服务,保障系统健康、稳定、高效运行。 未来储能市场快速持续发展的态势不可逆转,并网型储能和离网型微电网都有很大机会。 受访大咖:顾亦磊 阳光电源副总裁兼光储事业部总裁 Q:您对目前中国储能市场有一个怎样的判断? A:储能业务是阳光电源的主营业务之一,和光伏业务高度协同,我负责的事业部就叫光储事业部。储能业务技术性非常强,从产品开发到产品应用,技术上的复杂度比光伏还更高。储能汇聚了高密度的能量,在安全性方面要求也更高,特别是直流侧的保护技术挑战非常大。未来光伏和风电的渗透率继续提升,储能是必不可少的,储能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储能需要经济性和安全性,产业将会洗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A:阳光电源既做光伏逆变器,又做储能PCS。二者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Q:光伏逆变器和储能PCS在技术、物料、制造、应用等方面都是高度协同的,阳光电源在光伏逆变器上已经形成非常大的规模和强大的技术平台,因此在PCS上面也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阳光电源在储能业务上不仅有PCS,还有自己的电池和储能系统,具有非常强大的直流侧管理技术,参与全球的储能项目已经超过700个,提供最安全可靠的储能设备。 2019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还将高速发展,国内外全面发展,成为阳光电源业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受访大咖:黄学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Q:您作为磷酸铁锂方面的行业专家,研究锂电超过30年,您认为磷酸铁锂会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主流储能路线吗?另外从技术角度看,铁锂电池在降本增效方面的空间有多大? A:大规模储能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寿命和成本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在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形成的独特优势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磷酸铁锂电池具有高安全性与其材料的基本特性有关。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碳材料,电池充电后负极嵌入锂就更加易燃,电解液是有机的溶剂,属于可燃材料,隔膜是塑料,也是易燃材料,就是说电池内部大部分材料是易燃物质,包括铝、铜箔集流体。磷酸铁锂电池充电后正极形成的磷酸铁在高温下也是氧化剂,但稳定性要高得多,电池可以耐受更高的温度,因此磷酸铁锂电池更安全一些。 发展商用化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下一步技术研发重点为进一步提高电池及系统的循环寿命和降低成本服务。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室温循环寿命已达到4000—5000次,可满足储能系统5—10年的应用要求,下一步提升至8000次,将满足储能系统15—20年的应用要求。 同时系统成本低至1.0元/Wh,这样度电储存成本将可降至0.3元/Wh以下,电力储存即具备了在经济性,风、光电等清洁能源电力的发展即有了保障。 为此我们需坚持自主创新,提升关键技术: 1、发展材料低成本绿色制造技术,提升和推广国产化电池自动化制造装备,研究开发高效、低能耗和污染小的电池材料回收再生技术; 2、建立相关标准,使该材料的品质、一致性和成本可满足储能电池的需求; 3、开展电池应用和系统技术研究,提高系统状态预测和控制水平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满足多种形式的电力储能的可靠性、长寿命和高安全的要求。 受访大咖:曹红彬 中天科技新能源产业集团总裁 Q:中天科技是如何进入储能行业的? A:中天科技2012年进入储能行业,做过动力汽车电池、移动后备电源。如果真正意义上与储能结缘,故事要翻到2016年。 2016年8月9日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1.026亿千瓦,成功晋级亿级俱乐部,远超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一国的用电负荷。 而正是这一年9月30日,中天科技获得江苏省经信委《关于实施分布式储能技术装备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批复,批复中明确要求中天科技要积极筹措资金,保证项目按期实施,加强储能设施的运行维护,确保储能设施安全可靠运行,设施的实时运行信息与电网交互对接,为江苏省分布式储能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应用积累经验。 2016年前,江苏省网没有储能接入先例,更不知如何计量,甚至没有听说峰谷电价差是可以合法套利的。当时建造1兆瓦时储能,价格约在2.8-3元/瓦时,而江苏峰谷电价差是0.75元/千瓦时,投资很难收回,但中天人依然做了这个项目。我们先后花了近8个月,开创了110kV以下由省网评审的先例(本应在地调评审),同时打通了江苏储能电站并网流程,安装了国网第一块储能计量表。中天科技之所以在电网领域享有“中天服务电网,电网信赖中天”的美誉,“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功不可没。 Q:从目前国内储能的发展阶段来看,接下来中天科技的储能布局会侧重哪些领域? A:我们在电网侧储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去年夏天,中天科技用了60天,完成了镇江电网侧三个储能电站建设,安全运行已有330天;近28兆瓦时用户侧储能已安全运行近600天。 今年2月25日,中天科技发布公告,公司将发行39.65亿元可转债,其中15.77亿元将用于投资950MWh分布式储能电站项目,目前债转股已完成,中天将布局用户侧储能,当然也会积极参与电网侧储能。目前中天已参与江苏镇江、湖南长沙、河南平高等电网侧储能项目,未来还会布局电网侧调频、发电侧多能互补、通信铁塔后备电源等。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中天也会与特定企业,在动力储能方面进行不依赖充电站、不依赖补贴的合作。 受访大咖:蒋莉萍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 Q:作为国内资深的能源电力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专家,您认为未来电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空间有多大? A: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空间,主要取决于国家能源转型目标中对风能、太阳能的发展要求,也取决于电力市场运行对风电,光伏等新型发电技术的要求。另外,电动汽车及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等新业态发展,也为电储能发展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总体看,在以低碳化为总体目标的能源转型发展之路上,电力市场会因储能而变得丰富,储能要有电力市场才更有活力。 Q:从能源发展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储能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您对当前的储能产业发展有怎样的建议? 目前及将来,降低成本、提高使用寿命、提升运行性能始终是储能发展的核心问题;储能设施使用安全也是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近期多起起火事件备受社会关注)。 三点建议:一是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电力市场方案设计,推动多元化电力服务市场建设;二是推动储能设施纳入电力尤其是电网规划发展的技术选择方案之中;三是尽快建立和完善退役电池的回收机制,打造绿色技术行业范本。 除了以上大咖外,还有众多国内外大咖将莅临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共有10场专业分论坛,170多个精彩报告分享。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最新峰会议程。
英国利兹大学 / 江苏省经信委 / 阳光电源 / 中天科技新能源产业集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