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清洁能源研究院PetrusWarnaar:风机必须要有整体控制
2019年10月21-24日,2019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19)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主题“风电助力‘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自2008年首次在北京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11届,成为北京金秋十月国内外风电行业争相参与的年度盛会。
CWP2019进一步加强了大会的国际化特色,组织了20余场精彩论坛和各类活动。海上风电技术论坛(II)于10月23日下午召开。荷兰能源研究中心-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高级商务负责人Petrus Warnaar出席论坛并作主旨发言。
以下为发言内容:
Petrus Warnaar: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ECN有四十多年的经验,一直在进行风电领域,包括传统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一个转型进行科研,包括太阳能,还有生物能,还有风能,风力发展等等,我们聚焦就是包括叶片的设计,还有我们进行基础结构的设计,水下基础的设计,还有海上风场的安装以及运维,能源系统,电网系统,所以我们的创新成果在各个产业链中被大量应用,有很大的一个分支,聚焦于像雷达,激光雷达来监测相应的传感器,自从2018年ECN加入荷兰技术研究院,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聚焦于大尺度的这些风力涡轮机,跟欧盟共同研发了12兆瓦的风机,还有一些中国的一些海上风力涡轮机也是跟我们合作来研发的,我们进行了工具的改进和验证,在未来的一个发展就是让这些能源变成可靠的和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所以我们在发展的就是把能源加入到电力系统,我们进行能量储存方面的研究,这样把他们进行一个稳定的系统的整合,风能制氢,太阳能和能量储存都是我们的方向,我们也进行了很多阶段的这种决策,辅助支持工具,比如说一些软件,还有一些模型的模拟,可以进行安装,长期的运维策略,还有故障预警和响应,那么我们可能希望他们能够运行20到25年的一个寿命。
短期来看,风电场变得很大,非常复杂,所以很难运维,比如说1GW到100米的风力叶片,未来怎么样更高效的来管理和运营它们,所以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方向。现在这个风力轮机变得越来越大,我们怎么样来提供一些大型海上风能机的一些替代支撑结构,所以我们可能会把他们变得越来越大的重力式结构可以替代导管架和安装用于深水的区域,同时还有大型风机或者是岩石土壤的地质,所以我们是少数的一些提供商,设计了一些耦合结构代码,我们设计了关于漂浮式结构的一个控制装置。
同时,对于风机本身的控制还不足够,我们坚信,风机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控制,就是基于偏航,基于风力面场,通过尾流转向的主动尾流控制,所以这个涡轮机它需要进行设置偏航角的误差,所以通过这样就可以使得尾流偏向通过上游风力涡轮机实现整个风场的减能,降低下游风力涡轮机的疲劳。
我们现在看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很大的人类挑战,所以我们需要跨国之间的合作,不仅对于中国如此,对于不同领域的人们也是如此,包括风能、太阳能还有生物质能,以及这些安装等等,我们都需要通力协作来找到这些方案,谢谢大家,这就是我的介绍。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