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工程师 在珠三角追寻“风电梦想”
4月底,巴基斯坦的电气工程师奥朗热布·马哈尔(Aurangzeb Mahar)和三名同伴,作为“一带一路”大沃风电项目的员工,来到了广东中山,进行风电知识的培训。
“我在大沃的工作,是实实在在参与到了项目的建设进程中去的。不仅工资翻了几番,也很有成就感和参与感。”马哈尔说。
在巴基斯坦本科毕业以后,马哈尔就前往英国伦敦攻读电力能源方向的硕士。毕业回国后,他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最终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太阳能发电公司,而非他所期待的风力发电企业。“这限制了我的业务水平提升。”苦恼于此的他,正好看到了中国电建的大沃风电项目招聘。
这对马哈尔而言无疑是很振奋的。据他所知,2014年左右当地政府就对清洁能源感兴趣,开始大力发展风电走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对巴基斯坦风能行业投资增多,这些企业准备在当地招聘大量巴基斯坦人员,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于是他向这些企业投递了简历。最终,他得到中国电建旗下子公司大沃公司的面试通知,并成功于2015年7月进入公司。
在进入大沃公司之前,马哈尔对风力发电项目除了兴趣之外,一切都还是陌生的。加入中国电建旗下这家企业后,从施工建设到发电运营,公司一直支持他参加各种研讨会议和协调沟通工作,因此他在这个工作领域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进步,逐渐对这个行业熟悉起来。
风电在巴基斯坦也是新兴行业,对马哈尔而言,职业生涯也有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这就是我很喜欢大沃的一个原因。虽然我是新入职的员工,但是我感觉我的付出是被肯定的,我也是不断成长的,我的老板很支持我的工作。” 他很感慨地说。
和马哈尔一同前来中山培训的另外三名巴基斯坦工程师也很热衷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都感觉,这几年来,中国给当地带来了新的想法和技能。“如果我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它将是‘高效的’。” 马哈尔说:“在同类相关风电项目中,我觉得我们的设备发电比ABB等设备综合性能也不差,发电的表现有时候比它们还要好。”
更令他们激动不已的是,中国电建的大沃风电项目,不仅在为他们提供了稳定而又有前途的职业,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完整的、系统的赴中方培训机会,显然,中国电建的这些措施,让他们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更多的“含金量”。
“其实在大沃,最深刻的感触就是,这就是一家我们巴基斯坦当地福利待遇很有竞争力的本地公司。因为全公司只有一名中方的‘外籍员工’。”马哈尔笑着打趣道。据悉,大沃风电项目采用全属地化管理模式,全公司31名员工中仅有一名“外籍”的中方人员。
蒋力作为唯一的“外籍员工”,常驻巴基斯坦近7年时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大沃公司运营的近7年时间,公司的员工队伍也始终保持着90%的稳定。也让他看到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和中巴友谊的力量。
谈到对中国电建对巴基斯坦当地的电力建设工作,中国电建集团欧亚区域总部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建多则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许就更能阐明,大沃风电项目31人的运营团队,为何只有一名中国人的内在逻辑。正是这种人才的理念,让马哈尔及他的同伴们才能在工作中快速得到成长。
据杨建多介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开启,中国公司对巴基斯坦大量的投资和建设也随之开始,并为巴基斯坦人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中国电建在巴基斯坦中方员工有1500人,雇用了近万人的当地员工。”
蒋力回忆,2012年7月12日夜,他从北京辗转到达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盛夏的拉合尔,气温常常在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当时,拉合尔由于电力严重短缺,每天都会停电几小时。他半夜被从睡梦中热醒,只能泡在浴缸里睡了大约3个小时。也正是在这次人生记忆中唯一泡在浴缸里睡觉的经历,使他认识到,巴基斯坦是一个严重缺电的国家,需要尽快推进电力项目的建设。
在蒋力和马哈尔等中巴员工的努力下,大沃风电项目于2015年3月30日开工建设,2017年4月4日投入商业运行。截止到2019年2月28日,已平稳安全运行695天,共计完成发电量2.53亿kWh,为缓解巴基斯坦的电力短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大沃项目运营7年期间,当地居民意识到中国电建在帮助巴基斯坦解决能源危机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据悉,大沃风电项目位于巴基斯坦卡拉奇以东70公里的地区,总装机49.5MW,投资总额1.15亿美元。大沃风电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CPEC)项目,属于中巴经济走廊前期14个重点推进项目之一。
杨建多说,不仅仅是大沃项目、中国电建在巴基斯坦开展的项目,可以说很多项目,都为巴基斯坦年轻的工程师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大沃的工作是非常好的职业生涯经历。马哈尔说,加入大沃后,他也有机会来到中国培训,来见见中国同事和朋友。“我2018年4月份第一次来到中国北京,培训之余外出游玩,大家都很耐心给我指路,感觉非常好。”(记者 孟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