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汽车来振华:进口零部件可能会遇到很多“水土不服”
9月16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的2020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整车厂、零部件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汽车产业界专家学者、政府有关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能见App作为本次大会的深度合作媒体,将对此次大会持续跟踪报道。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研发与试验认证总经理 来振华出席“提升供应链安全和质量推动技术创新与合作”主题峰会并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来振华:各位尊敬的业内同仁,大家下午好!下面我从主机厂的角度分享一些见解。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奔驰集团在“新四化”领域的发展战略;第二,电动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三,“提链行动”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与探索。
第一,奔驰集团在“新四化”领域的发展战略。当我们看到眼中映入的未来的完全跟现在不一样驾驶的车我们不会再探讨了,未来真的如此绚烂多姿?现在这款产品跟现在所有车都不一样,带来的挑战和未来又是什么呢?
这样一个视频之后大家可能对奔驰的未来战略有一个简单的认知。对于奔驰而言,面临的“新四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出行、自动驾驶、电动化,包括去年发布的“雄心2039”碳中和项目。什么是“雄心2039”的碳中和?就是强调整个出行、整个车辆从生产周期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排放,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雄心,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如何实现目标?当然离不开最该谈论的电动化,在历史上,在过去的10年中,通过“蓝色效能”逐渐电动化,一直实现包括燃料电池所有电动化技术路线上的探索。
第二,从电动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又是什么呢?
从奔驰的角度来看,首先,过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有激情的新能源市场,从正常的发展来讲,也看到新能源车的占比,今年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低于预期,但未来新能源在汽车市场上的占比仍是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所以新能源的挑战对我们至关重要。
再谈谈面对电动化趋势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在供应链方面。新能源零部件供应链现状对我们这样的企业,我们从两方面去探讨,从进口供应链和本土供应链的问题上,从传统供应链和我们新的供应链转化过程中。从进口供应链我们知道,我们进口的零部件会遇到很多关于国标的水土不服,因为距离遥远,它的问题分析和反馈周期也会非常长,在某些情况下也并不符合中国客户的一些习惯。对于本土供应链,一方面是缺少高水平的质量体系认可,产品标准以及一致性有待提高,同时与高端车型的配合经验还略显欠缺。从传统供应商和跨界供应商这两个维度相比,我们知道,传统供应商,它的优势是熟悉车规级的标准和要求,但劣势也是需要适应电动化、创新的速度与节奏。对于跨界供应链来讲,它的优势可能在原领域它的创新速度极快、迭代更快,但劣势也是对于汽车车规级的生疏或者经验的欠缺。应对电动化的挑战,供应链国际化体系的水平在我们看来还有提高的余地。
另外一方面,从主机厂的角度来讲,对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探讨也会发现一些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包括电动化来讲,充电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国标的复合型、包括运维的不及时、包括所有的输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实给我们亲爱的客户们在使用我们的新能源或者电动化产品的时候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困扰,这也是我们从主机厂来讲力所不能及的方面,也是我们作思考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一些想法。
第三,“提链行动”思考与探索。
对于提链行动我也想分写一下我们的认知。在传统来讲,一个成功的供应商无非要做好三件事情。打好基础,首先在他的研发、生产、一致性、售后关系,从“人、机、料、法、环”各方面建立初步的质量体系能力,另外一方面,经过他对于所有国际标准的体系认证和进一步的提升之后,可能会进入到一些高端的OEM的视野”,再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我们的现状,其实更多的是主机厂发现一些潜在的供应商,在他的样品里得到了一些非常好的印象,但是在整个量产过程中会发现,这样好的一个惊喜可能会在接近量产的时候变成更多的惊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整个量产化上批量过程中是一个量变真正产生质变的过程。所以我们思考的是,现在的主机厂能帮助多少个CATL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奔驰也好、宝马也好的供应商,你有多少的资源、人力、物力能投入到这方面的使用中,去批量化的影响我们的供应链,让他更好的衔接到我们的国际标准,能够服务好我们这种国际化的整车企业,我想这就是一种质的变化,也是我们思考供应链的一个方式。
从奔驰的角度来讲,在去年CQC、百人会的领导也把业内各位专家带到了北京奔驰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和思考,这也是我们现在目前主要的一个思考方向。
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知道有这么多痛点,使真正第一批吃螃蟹的客户们并不是有特别舒服的感觉,如何去变化呢?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利用大家的优势去实现一个完美的电动化的结果?我们也推出了如何能够探索和思考,得到了很多百人会和CQC的帮助,我们想在充电桩方面如何能够识别出谁是更好的供应商、谁是已经满足国标的供应商、谁是按期能够更好的做维护保养的供应链,我们也会在我们的APP或者我们的Maps或者我们的导航里把这些目标客户识别出来,这样就形成闭环和供应。
第二个,分级式充电标准可能的研究。我们知道我们的国标需要考虑诸多的成本要素和各个领域的要求,不可能去成为一种非常高标准的所有人都要满足,而我们就像加油开一个奔驰车,必须用95号油,你要加92号油,可能会导致发动机的爆震。对于充电来讲是不是也有不同级别的标准,从我们客户角度他如何才能够识别出我们加的是“92号电”还是“95号电”,实际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面。
从刚才说到的,我们第一步肯定是识别现有的桩,哪些充电桩、哪些东西是满足我们的基础要求推荐给客户。如何才能进行分级制度,怎么样才能探讨在我们的国标都满足的情况下,我的车也满足国标,桩也满足国标,但我的客户很不买账,因为客户的车在你的桩上并不能实现一个完整的充电的效能,有可能他的充电速度就远低于他的标定速度,有可能他的充电时时刻刻在不停的重复和不停的断,所以客户体验并不一定是非常好的,如何才能把国标没有涵盖的灰色地带和企标也思考一下,就相当于我们的能耗分级也不是一个强制标准,但是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如何才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实现可视化,我们也应该积极探讨和思考。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