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洋产险陈景:新能源保险领域的风险减量标准建设探讨
2023年10月16日-19日,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3)在北京如约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
本届大会以“构筑全球稳定供应链 共建能源转型新未来”为主题,将历时四天,包括开幕式、主旨发言、高峰对话、创新剧场以及关于“全球风电产业布局及供应链安全”“双碳时代下的风电技术发展前景”“国际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及投资机会”“风电机组可靠性论坛”等不同主题的21个分论坛。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在10月18日下午举行的可再生能源保险与风控创新论坛上上,太平洋产险陈景发表了题为《新能源保险领域的风险减量标准建设探讨》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发言全文:
我是来自太平洋财险的陈景,目前主要是负责整个太保的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海风和储能领域的一些业务推动和发展工作。从我今天的题目来看,主要还是比较关注新能源保险领域的标准、建设、探讨。其实我们各位领导和同事也都知道,这几年我们国家在双碳领域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而且受各自领域的支持新能源的速度非常的快,我自己这两年已经很少在街道包括火电工程在内的一些传统的发电领域的寻价了。我目前接到的主要的询价是风电、海上光伏、新型储能的询价,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很快,也是作为我们整个新能源保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是未来的主要的发展方向。
但是由于整个新能源,尤其风电和光伏,包括我们秦总刚刚提到风电光伏传统的保险佩服水平是比较差的,从我们自己了解的情况以及我们公司自己的情况,整个新能源的传统的财险是亏的很厉害的,可以说一直处于一个亏损状态的。
如何去打破我们现有的难点,其实也恰逢到今年1月份,中国银保监会这边也提出了《关于资产行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意见中也提出加快参展行业的风险减量的服务,提高防灾、防损、救灾的能力,服务中国的经济。这个意见里面特别提出了一个点,就是一定要完善一个制度建设,强化一个内控管理,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发展水平。首当其冲的就是制度化的建设,制度就是我们个人的理解核心还是风险检验的标准,涵盖全流程的风险理赔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我们这半年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在做理赔在保的全链条的建设工作,我们自己在市场调研的情况来看,现在大家在这个领域的投入和研究是非常非常少的,目前保险行业的风险工作主要激动在哪些方面?一个还是集中在具体的项目的风险排查、重点隐患的重点监控工作。
而且新能源行业的保险有一个特点,传统的风电能光伏的保险公司投入非常有限,我们现在的一些新能源保险的风控流于形式,基本上是传统的去看一看、风险评估进行一些教育培训,还有一些做的更好一点的还有一些应急演练。但是这还是一个传统的风控的工作,这几年保险行业也在提科技赋能,将一些中心放到了保险加科技上面,形成一种保险加风险、服务加科技的模式,这些模式基本上还是在一些传统领域,比如说我们的一些车险、农险。
在新能源领域我们不仅是投入非常低,我们的冀望的服务手段非常的传统,实际上其实没有什么太多,除了海上风电领域没有新型的、值得亮眼的手段提出来。我们首先是制度建设,在制度上确保我们的风险认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什么研究呢?就是我们对市场上进行了一些调研,从目前的形式看行业的标准目前只有中保协发布的《保险风险评估指引》,否则只有一些我们企业内部用到的标准,比如说是我们鉴衡做的《中国叶片质量的研究白皮书》,比如说海上风电的风险指南,还有海上风电工程等等。
实际上还有我们鼎和的领导电化学的储能报告,我们都是点状的没有面状的,具体来说还是刚刚提到的几个问题,一个是行业内总的投入整个保险行业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投入的力度比较差。现在目前还是仅仅集中在风控领域。
太保作为行业之一,我们自己内部能够专心致志的做新能源领域的承保理赔人员都没有太多,虽然我们自己在说我们有丰富的业务团队等等,实际上还是没有静下心来沉浸到这个行业里头跟第三方进行交流,整个的风险水平、研究能力也好,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弱一些,也就在目前的海上风电领域目前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好的良性循环。因为相比于陆上光伏来说,海上风电体量大,近几年的赔付水平还是不错的,所以能够通过我们现有的这些投入去做相应的研究。
最后提到我们这几年新能源领域,就是几大公司不论我们也好,很多时候是把传统的陆上风电还有光伏因为他的体量很小,权限基本下放到分支机构,分支机构现在基于现在的考核压力来说,非理性竞争是非常严重的。第二个就是说我们其实内部而言也没有一个合适的标准去告诉我们这些分支机构,我哪些业务是可以做的,我哪些业务是不可以做的,我承保标准是什么样子的,我理赔标准又是什么样子的,我风控要做到哪种程度,其实是很少的。所以说,对于我们来说的话首先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呼吁建立一个合理的标准,能够在整个行业进行,为什么呢?首先就是标准有据可以,标准作为我们核心的工作文件,他本身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也是一道非常体系化的东西。我们风险的评估、应对的手段使得我们的工作不流于形式,最起码让我们下面的分支机构知道我们采用什么方式做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
我们内部现在在做、推动的情况来看,我们现在一个是基于我们行业的风险察看的行业和标准,我们希望在这个基础之上评估他的有效性,基于此做一些包括我们风勘的一个导则,这起码使得我们整个行业对于风险的一些认知能够通知,因为我们现在在整个行业的交流过程中,经常出现什么情况呢?经常出现我们的一个公司的风险认知和其他的同业公司是不一致的,甚至跟我们公司差距非常非常的大,所以我们就希望通过标准语统一,能够使得我们大家对于风险的认知、尤其是他的量化能够处于同一水平、大差不差。所以对于减量的评价有一个合理的认识形成一个行业的指引。
中间那一方对于内部我们还是希望刚提到的不仅仅限于我们的风控。从标准的情况来看,因为他作为一个全链条,保险的全链条是承保,然后是风控、理赔,作为全链条有一个合理的承保标准,每个公司的承保的策略肯定是这家公司的一个核心的东西之一,肯定是保密的、肯定是不可能提供的。
所以我们希望在某些不能承保的形成框架性的意见之后,能够在承保过程中避免我们行业中的内卷和分利益性竞争。我前几天看家一个东北的业务,他整个的支架情况我们去了不是特别理想,我们就拒了,我们拒了之后有一家小公司就包下来了。从实际的标准来看,他的支架标准是非常低的。
最后我们希望这个不仅仅是我们保险公司自己的事,希望大家融入我们的第三方,通过第三方的行业的知识,从我们的内部指引到行业指引到行业标准,通过这么三步走形成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然后最终避免我们行业现在行业的内卷、营业,对我们后续的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