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I视野】中国能源报:能源行业是破解生态危机的“牛鼻子”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2022年3月28日 5793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于3月26日再次来临。今年的主题为“行动!共创未来”旨在将以人为本、以地球为先变成新常态,建设一个公平、碳中和、自然向好的未来。“地球一小时”活动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发起于2007年,倡导社会各界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8点半到9点半,关掉不必要的灯光和其他耗电设备,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当前,由于粗放式的化石能源开发生产,导致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危机出现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作为破解生态问题的“牛鼻子”,能源变革形势日益严峻。而鉴于能源行业发展对生态文明的全面评估仍有欠缺,能源、气候及生物多样性等关系到全球生态文明的行业应协同治理,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能源转型日益紧迫

多位业内专家坦言,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化石能源利用是引起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粗放的化石能源生产也引起了空气、淡水和海洋的直接污染。目前,这些趋势在全球围内不仅未得到根本改变,甚至更加恶化。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行动之友成员彭奎指出,能源粗放式发展不仅会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也会引起气候变化,从而威胁生物多样性。“传统的水电大坝和油气管道建设的快速扩张,导致森林破坏、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等。即便是新的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的基础设施建设,若不充分将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纳入评估,也会引起较大的自然破坏,带来高昂的环境和社会代价。”

天合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海告诉记者,地球因人类活动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是业内共识。“在前5次的物种大灭绝中,当时地球上占统治地位的物种全部都在大灭绝中消亡了。人类当前面临的,就如同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指出的——‘是人类最后一次扭转局势的机会’。”张海认为,基于此,能源革命的重要性、紧迫性不言而喻。

“长期以来,人类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薪柴等初级生物质能大量开发、过度消耗,这一不合理的能源发展方式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全面影响,成为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根源。”能见研究院副院长曹开虎指出,能源与气候、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抓住能源的转型变革,就是抓住了破解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牛鼻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发展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不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亟需一场深刻的能源电力革命。”

对危机的忽视是最大危机

忽视危机是最大的危机。错误观念和发展理念是导致人类不断埋下生态危机、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种子。又因为存在侥幸心理,难以正确有效地应对危机。

“尽管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上述危机的根源是来自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但是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全球并未形成思想共识和共同行动。”曹开虎说。

以能源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为例,在彭奎看来,当前保护生物多样性与能源发展最突出的矛盾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某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和栖息地的直接破坏依然严重,使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的冲突难以平衡。“例如,传统化石能源开发的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水电大坝建设淹没和破坏重要栖息地及森林等生态系统、能源管道和输电网络建设毁林、风电和太阳能电厂对生境和鸟类迁徙通道的干扰等等。”彭奎指出,能源行业建设的直接破坏依然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的应对方案并不能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问题。

其二是能源行业发展还未能将生物多样性纳入主流化进程,难以采取行动促进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协同增效。“当前能源发展更多从用户需求及气候变化的角度开展工作,很少考虑行业对生态功能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这使得生物多样性并未像应对气候变化一样,被纳入能源行业的战略、规划、投资和行动,成为行业和企业决策治理的必要部分。因此,能源行业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协同的效应无法实现,其可持续战略并不完整。”彭奎举例,即使是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建设的大规模海岸带风电。如果缺少对滨海湿地、鸟类栖息地和迁徙通道影响的全面评估,反而会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进而导致更严重的生态文明问题。

曹开虎指出,摆脱危机难在脱离“老路”,过去的老路已经造成经济系统对化石能源的强大路径依赖和“碳锁定效应”,破解气候、生态等危机就要实现碳排放和经济增长脱钩,必须要有新的思路。

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生物多样性丧失具有多方面原因,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全球评估报告》,总体可归纳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生物资源过度消耗、生物入侵五大因素。曹开虎指出“这五大因素既独立作用,又产生叠加效应。”

“气候、能源、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保护与修复要强调协同效应。比如,不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出台一套技术资金支持体系,生物多样性方面出台一套技术资金支持体系,能源行业再出台一套体系。所有方面应该发挥协同效应。”张海认为,人与生物圈生存空间的生态系统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在谈及治理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危机和挑战放在一起来解决,各个方面协同增效。

曹开虎指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就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与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的有力举措和系统性方案。按照该组织的定义,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的现代新型能源体系,实质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全球能源互联网通过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消费电能主导,实现能源发展与碳脱钩、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是路径优、速度快、经济性好的全球碳中和方案。”

曹开虎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引领清洁低碳发展,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从而化解最致命的气候环境危机;消除人为污染源头,守护天蓝、地绿、水清的地球家园;改善人类生存状况,大幅降低灾害和疾病对人类威胁;有力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全局性作用,助力实现自然万物和谐共生;构建零碳循环经济体系,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能源普惠普及,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繁荣。

编辑:张超义

审核:宋小威

中国能源报 / GE 查看更多
资讯

谢戎彬:中国能源报将持续为能源行业发挥风向标作用

6月1日,2023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在京成功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研究会联合主办,会议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推动发展绿色转型”为主题,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更好地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谢戎彬出席会议并致辞。 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 能源行业规模体量大、关联作用强、影响范围广。能源安全是

资讯

《中国能源报》:坚强电网织锦绣 巴蜀大地谱新篇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员工对城市配网线路及供电设备测温巡视,以保障春节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国网四川电力/供图 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共产党员服务队在四川甘孜二郎山对500千伏甘蜀一、二线开展特巡。孙琦/图 雅中换流变压器运输是国内迄今为止条件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大件运输项目。图为运输队伍行至“九道拐”时的场景。安伟/摄 雅中至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张超/摄 ±800千伏布拖特高压换流站航

资讯

【中国能源报】绿色塞上 澎湃脉动

作者:李莹洁祁玉金包兆鑫 绿色塞上澎湃脉动 ——国网宁夏电力推动能源转型赋能绿色发展   12月4日,“宁电外送”累计电量突破6000亿千瓦时,达到6002亿千瓦时,凸显了国网宁夏电力全力服务地方能源转型、助力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利用的实践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网宁夏电力贯彻国家能源战略部署,先后建成投运宁夏至山东、宁夏至浙江

资讯

中国能源报:国网天水供电公司打造“电管家”团队 提供一揽子服务

“多亏了‘电管家’团队及时通电,我们才能按时开工。”12月5日,在天水市麦积区颖川河孵化园建设项目现场,项目建设负责人李随安对天水供电公司提前19天为建设工地的临时用电项目送电表示感谢。 据李随安介绍,他们这个项目距离电源点较远,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天水供电公司接到用电申请后,第一时间组建“电管家”团队与其对接,并从团队中选出2名党员担任“双经理”在施工现场驻点,及时协调处理施工用电问题,并合理规划

资讯

【中国能源报】国网宁夏电力:拥抱“沙戈荒”上的“绿动能”

  到“十四五”末,宁夏新能源装机将突破5500万千瓦。国网宁夏电力将全力保障实现新能源发展的两个50%(新能源装机占比50%,发电量占区内售电量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近年来,宁夏积极落实“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部署,依托腾格里沙漠的丰富资源,稳步推进建设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作为自治区能源清洁低

资讯

2023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大会在瑞安召开

中国能源报记者丨杨梓 6月29日,2023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大会(CIEV)在浙江瑞安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温州市人民政府、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共同主办,中共瑞安市委、瑞安市人民政府承办。大会以“新汽车、新技术、新生态、新机遇”为主题,来自整车及头部零部件企业、行业机构、科研院所及高校等领域的700余位专家学者

资讯

中国能源报: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2月11日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开工。该项目是围家能源局发布《围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和《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长期开工建设项目。 电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境内,是陇东南开工的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约153 亿元总装机容量为2100兆瓦安装了6台单机容量为350兆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设计年发电量23.50亿干瓦时,年抽水电量31.

资讯

【中国能源报】宁夏首个电网侧储能项目投运

  本报讯12月12日,中核(宁夏)同心新能源有限公司泉眼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电站一次性带电成功。   作为宁夏首个电网侧共享储能项目,这一“超级充电宝”的成功并网,标志着宁夏电网“储能+”时代全面开启。截至目前,宁夏已备案65个新能源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规模为958万千瓦/1978万千瓦时,计划年底并网135万千瓦/270万千瓦时。   吴忠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风光资源得天独厚。中核(宁夏

资讯

中国能源报:(公司 整版)用心点亮美好生活 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2022-10-1721版 用心点亮美好生活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国网辽宁电力持续优化供用电营商环境 ■宋青 “我有一个向往,把美好生活点亮;走过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守护万家灯火幸福安康……”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辽宁电力”)一直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辽·亮》。这首歌唱出了辽宁电力人的心声,也是国网辽宁电力十年来优化供用电营商环境,持续打造“辽·亮”品牌,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

资讯

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完美例证

7月3日,第2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诞生了。从第1000万辆到第2000万辆,中国只用了1年零5个月的时间。这个速度令人惊叹! 众所周知,在国内汽车市场上,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占据着大多数市场份额;到今年5月,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新车市场上的份额已经上升到27.7%,远超14%的全球平均水平。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8年位居第一,市场份额超过60%。出口量连年持续快速增长,今年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