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中俄跨国联网成能源互联互通典范(能源70年?互联互通互供)

国网黑龙江电力 2019年9月19日 468

  编者按 经过70年风云变幻考验,中俄两国关系愈加成熟、稳定、坚韧。今年6月5日,中俄两国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其中能源合作是重要内容。作为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电力合作机制日趋完善,电力贸易保持稳定,为东北亚地区进一步深化电力、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础。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我国今年已完成对俄购电20.22亿千瓦时。自1992年7月1日国网黑龙江电力110千伏布黑线(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变电站-中国黑河变电站)投运送电以来,我国通过3条在运跨国联网线路,累计对俄购电294.53亿千瓦时,减少境内煤耗约992.8万吨。

购电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

  上世纪90年代初,不论对黑龙江省、还是对我国来说,跨国供电都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全新尝试。1992年7月1日,110千伏布黑线合闸送电,开辟了中俄两国历史上电力合作的先河。

  实践证明,第一条跨国输电线路的成功投运,增强了中俄双方在电力合作领域的信心。1996年,从俄罗斯锡瓦基到中国大兴安岭的十八站输电线路送电(现已停止运行);2006年,220千伏布爱线(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变电站-中国爱辉变电站)送电;2012年4月,中俄500千伏直流联网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是我国规划建设的从境外购电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输变电工程,大大加强了与特高压相协调的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东北网架,实现中俄经济发展和优势互补。

  110千伏布黑线、220千伏布爱甲乙线、500千伏中俄直流联网工程,一项项里程碑工程联通了中俄电力的“丝绸之路”,承载着俄罗斯丰富的能源资源流向中华大地,使中俄能源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进一步走宽、走深、走实。

中俄加强电力深层合作

  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接壤。远东地区能源资源富集,水能超过1.1亿千瓦时/年,煤炭储量预计超过3500亿吨。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有序深入推进,中俄电力能源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自1992年7月1日110千伏布黑线投运送电以来,我国对俄购电整体呈上涨趋势。2012年2月25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同俄罗斯东方能源股份公司签署了长达25年的购电协议,协议规定,到2037年前俄罗斯向中国供应1000亿千瓦时电量。2016年6月25日,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国网与俄罗斯电网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署设立合资公司开展电网业务的协议,合作范围从电能交易扩展到输配电网投资等业务,进一步加强了中俄电力能源的深层合作。

  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中俄能源领域合作愈发紧密,对俄购电既提高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富余能源利用率,也为我国东北部尤其是黑河地区提供了充足稳定的清洁电能,在助力两地经济发展的共赢局面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助建东北亚能源互联网

  “中俄两国电力能源合作起步较早,基础扎实,成效显著,已成为跨国电力能源合作、能源互联互通的成功范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倡议和推动的东北亚联网工程,中俄两国都是重要的参与方和坚定的实施力量,围绕东北亚联网及其他双边联网项目,双方合作必将愈加紧密,也必将取得更大成绩。”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新闻发言人、合作局副局长林弘宇此前对媒体表示。

  9月4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席第五届东方经济论坛时表示,俄罗斯远东、蒙古和中国东北华北等地区的清洁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中、日、韩三国能源市场空间巨大,充分发挥资源与市场互补优势,将促进俄罗斯、蒙古等国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为中、日、韩、朝等国提供清洁电力供应,实现各国合作共赢。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研究提出,构建东北亚能源互联网的总体思路是加快开发俄罗斯远东水电和风电、蒙古太阳能发电和风电、中国东北华北风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环渤海/北黄海、环日本海、环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连接蒙古南部至中国华北的“三环一横”跨国联网通道,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多能互补”的能源发展新格局。预计到2050年,东北亚能源互联网建设投资达2.7万亿美元,将创造就业岗位超2400万个,年跨国电力贸易规模可达5500亿千瓦时。

成能源互联 / 中俄 / 中俄电力 / 国网 / 助建东北亚能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