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家朱云来:公交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方式 其发展空间大

能见APP 2017年1月16日 456

能见APP讯:2017年1月14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7)在京召开。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在“电动汽车产业融合与国际创新协同”主题峰会上发言。他表示公交是最集中的共享机制,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应当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应为成为城市出行的趋势。目前我国公交系统还不足,未来发展空间大。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大家早上好,我是汽车的外行,原来说是一个讨论,结果现在变成每人十分钟,不过还好,我虽然不是直接讲汽车,汽车行业作为一个背景还是有价值的参考。咱们谈了很多现代经济发展、城市化,但究竟中国这个城市有多大,到底什么样,我找了点数据能够对问题有更为具象的了解,否则都是抽象的谈城市化发展如何如何。

我找了资料,发现我们设市的市有656个,总共面积有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城区,207万平方公里,有7.3亿人,一半在市里,这可能是夸张了城市化的衡量。生活在城里的人城区只有19万平方公里,19万里边又建成区5.2万平方公里,这是全国656个城市加起来5.2万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里的人实际只有4.6亿人,建成区的人口,建成区是真正盖了房子修了马路的,我们真正的城市应该讲的是这块(PPT)。我看了一下这块的状况,4.6亿人5.2万平方公里,我们生活的建筑区的人口密度是8800多人/平方米,比我们最常见的中国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6人大相径庭,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我们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

顺便说一下,除了所谓市域的建成区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县域,就是县城,县的领域。中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成设市的市,还有所有各种县城,县域有一个县城的城关镇,城关镇今天是1500多个,将近1600个。看下市域的建成区,如果平均算一下,平均79平方公里。想象一下79平方公里,可能不知道这到底有多大,把它开个方,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开方怎么做,开方后是8.9公里。城市大概是方的话,边长应该就是8.9公里10公里。北京比较容易理解,北京的二环路最小的这一圈边长差不多10公里,北京的二环以内的区域是100平方公里,全中国600个城市的平均比二环再打两折,80%,差不多80平方公里。

道路的密度到底有多少?我们的统计局确实不错,我看了这些数都想他们当年怎么想起来把这么多细节的东西全记录下来,确实有点用,我们在5.2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有36.5万公里的道路,这么长的道路到底是多少?是什么意思?把这个数一除,36.5除5.2,这两个好像有点驴头不对马嘴,上面是一个公里数下面是一个平方公里数,其实它给你的含义是你对应的这么一个1平方公里里边有多少公里的道路,算出来的结果是7。

我这张图(PPT)就是这个意思,你们仔细数数我到底画了多少马路,它其实是三横四竖。为什么这样?因为其实是7条公路,7个1公路,边长是1公里,有7条可以这样贯通的马路。平均状况下,考虑到有一个相邻的另外一个平方公里,中间共用一条路,因此我这上面多了两条,这就是一个平均状况,一个1平方公里的平均状况。一个城市有1千个路口,十字交叉,有将近2千个路段,甚至可以算出来这个路段平均间隔300米,两个路口之间的距离是300米,不信你们回去坐车的时候数一数。

我们有一个城市的基础状况,如果谈基础设施,比如设充电桩,设多少合适,大概预期多少,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指引。让我们理解城市里边的主要问题在什么地方?交通是城市相当核心的基本需求,4.6亿人中有2.6亿人将近3亿人要工作。每天交通怎么解决?656个城市总共有50万辆公交车,当然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不一定很准,但是反过来说也可能相当准,要理解统计的系统是怎么进行的。我相信统计局记录的50万辆交通车里提供了856亿人次/年。如果把它折算一下的话就变成了每天2亿多人次。

如果我假定一个人坐公交系统去上班,一天至少两次,把这个数除以2,公交系统目前如果有50万辆,按照统计局说的800多亿人次,可以提供1.3亿人左右来回上班。但是这些还不够,出租车100万辆,粗略估算一下,半小时换乘一个人的话,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围绕着上班的时间。私家车1.4亿,讲的都是2015年的事,主流都是在市区里,这样排起来就有点不得了了。一个车一天送1到2个人次,一个来回,1亿辆车大概提供了1亿人上班。

刚才说的2亿多将近3亿工作的人,可能有1亿人的交通是由公交系统提供的,剩下的人是私家车提供的。在这之间出租车起了一定的作用,小了一个量级的概念。我看还有其他统计,有300多亿人次一年由出租车提供,100万辆肯定是不够的。如果把黑车或者其他各种类型的车都算进去,达到200万辆,加了100万辆,一天一个车也要50人次,估计有点悬。当然黑车的数量也可能超过100万,但总而言之再加100万也就是这样一个状态了。私家车上亿的级别跟50万辆公交提供的效力差不多。

我想理解一下我们的拥堵,在座都是汽车专家,我估计应该差不多,平均在路上占道,简单点算3米乘5米,因为车没这么大,但是车占的道宽有3米的话,这路也是你占了,3米乘5米。如果1.4亿车都上了路的话,我们占到城市道路面积的40%。这个车前后有点距离,每个车之间隔一辆车的距离,我们这1.4亿辆就可以把600多城市的所有道路面积全部占满。可想而知为什么有拥堵了,因为拥堵通常不是发生在所有地方,其他地方不堵的地方也没人要去,根据你生活的需要。

根据这样的基本情况,我们想到了这些经常遇到的基本问题。如果是这样的拥堵状况,限号恐怕也不是个办法,目前限制了50%,1点几亿去掉20%,基本上没啥用,单双号也起不了太大作用,根据刚才我们的计算。相反单双号的限制对使用车的人来讲影响太大了。相比之下我们应该还要看其他的方法。刚才这个分析,发展公交还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也有骑自行车的,重新开始骑自行车符合中国的国情。像这样的城市密度,70万人生活在城市,我们的规模,国外很少有城市有这样的比较。

过去大家听到,可能这不太容易。但是考虑到我们面临的非常难以克服的具体的物理的问题,房子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多,路只有这么少,你是不可能短时间把它改变的,你必须想办法围绕着它来解决问题。可能错峰还是值得考虑的,现在有网约车,过去传统的出租车相应的延伸,还有关于时租的方式。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方面都带着共享的背景,这个商业模式应该是什么样?中国还有一个特点,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相对的车驾比较高,所以真正私人拥有汽车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比较贵的事,同时又因为我们城市的特点,用起来又非常难用,如果用了某种共享的模式,公交是最集中的共享机制,另外是出租车、网约车,提高车辆的使用频率,相当于降低了成本。

对车型的考虑,我提一个思考,对以后未来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可以有一些参考作用。我们刚才看了城市的交通因为这样多的路,因为这样的隔断,使得旅行的速度提不起来,也不可能快。你在城市里,车可以开得很快,行人反应不过来,为了快,但不能飙车,限制了每小时15公里、30公里,最多开到60公里,本质上是低速的形式。另外低速的话就相对安全一点,撞车的保护相应的要求就会低一点,我知道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问题。至少从交通的概念来说,刚才的图上显示的城市内部的交通,跟长途显然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短程的,一个是长程的;一个是低速的,一个是高速的。

另外过去车的模式,买一辆车做的是兼顾的,它是通用的,既能跑城内又能跑城外,既能低速又能高速,这样的兼顾把系统的性能提高了,将来是不是车型的模式要有一个重新的考虑。如果把它发展成特用的,短程开用短程的,长程开用长程的,一个人开两辆车,这又增加了持有的成本。在这样的综合框架下怎么去考虑兼顾两个情况。我倒是觉得至少有一个启发,有人打高尔夫(我是不打高尔夫的)大家对这个例子比较熟悉。进了高尔夫球场,大家都采取高尔夫球车,高尔夫球场如果想象成城市区域的话,你进去就坐专用车,维修等各种问题都很好弄,到哪儿都没问题,出来以后接到外面的交通系统也没有问题。

我们将来的城市如果从这点考虑,比如电动车小型一点,包括充电的问题,如果是一个专业的服务公司,这个换电、充电的问题可能就不是问题,车谁来取,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即便电动汽车相对比较贵,但是因为提高了使用率。大家平常开车,24小时在路上运动的时间有多长,提供这样的服务有多长。如果是一个专业服务公司,除了半夜没有人跑了,车总是在动。如果为交通服务收费的话,同样的车能够提供的服务高了好几倍,现在电动汽车比同样的车高出1倍或2倍,即便是这样可能也是一个可以具有经济性的。如果用电动汽车把城市交通的服务系统地提供起来以后,毕竟还是有一个量、有一个规模,以这个为基础再继续发展电动汽车可能就更有基础了。

看一个城市的基本状况,现在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城市交通的困难就在于有这么多路口,一辆车没有灯的限制,没有速度的限制,按照车速就能达到这么快,但是因为有了路口的限制以后,你的旅行的速度大大打折了,这是一个不可绕过去的物理问题。围绕着这些特点,怎么设计我们现在新型的交通模式,解决城市内的交通问题,提供了一点思考的技术。

谢谢大家。

如果您从事储能、新能源相关工作,希望在能见发布重要新闻或加入相关行业交流群,请联系能见储能研究员冯优手机:18611722885微信:fengyou0311

充电桩 / 商业模式 / 朱云来 / 通用 查看更多
资讯

中国电力报:湖北电力开展充电桩体检

“设备电源、充电连接头温度无异常,充电桩指示灯状态良好,可以正常充电……”4月2日,在湖北汉口火车站北广场的国家电网智能充换电综合体内,国网湖北电动汽车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站内充电桩进行巡视检查。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车主选择新能源汽车出行。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充电需求,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展清明节绿色出行充电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做好高速公路、春季景区

资讯

广西布局城乡一体充电网络 前两月新建充电桩6333个

经济日报南宁4月17日讯(记者童政)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获悉,截至今年2月底,广西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累计建成17.18万个;今年前2个月,全区各地新建充电桩6333个。广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覆盖城乡的充电网络进一步完善。 充电基础设施不仅在广西城市多点开花,也延伸至乡村街坊、大山深处。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近年来进一步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助力新能源汽车下乡。 位于漓江边

资讯

国家电网报:缩短业务处理时长 提升供电服务质效

4月7日,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供电公司员工王萍打开电脑上的“江城追光者”AI数字助手,不到5秒,系统就生成了所有待处理的安全隐患排查工单并自动派发给相应的供电所,相比原先人工处理时,效率提升了20倍。这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要求,应用“江城追光者”AI数字助手促进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 “江城追光者”AI数字助手是利用现代数智技术打造的提升供

资讯

一季度公司运营充电桩充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

4月7日获悉,今年一季度,公司运营充电桩充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达1.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84%,较2023年提前50天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 目前,全省有国网充电站4121个、15180台充电桩。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期,全省国网充电设施的充电量逐年走高。据统计,2021年公司运营充电桩充电量9022.82万千瓦时,2023年充电量达到3.3亿千瓦时,同比上升93.67%,与2021年相

资讯

燃油车正式成为少数派 挚达科技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近日,微博上掀起一股热议--“买燃油车的人正式成了少数派”。网友对于燃油车逐渐变为少数派的现象议论纷纷。有人表示:“电动汽车环保又经济,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也有人感慨:“虽然怀念燃油车的轰鸣声,但为了地球的未来,支持新能源汽车是必然的选择”。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政府对环保的强烈推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拥抱电动汽车,传统的燃油车似乎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一转变中,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显得

资讯

《亮报》:河北无极县张段固供电所打造全流程数字化服务

供电员工在20兆瓦光伏电站检查光伏发电设备。程晓坤摄 ●应用阳光办电数字化服务平台 ●开展全过程线上化、全流程节点化、全环节可视化供电服务 ●全面提升客户办电体验 ●深化应用数字化全业务支撑平台 ●实现装表接电、线路故障巡视、运维采集等关键业务全流程线上管控 ●为客户提供高效的供电服务 “我要申请安装充电桩,怎么办理?”4月16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东两河村村民张英立在村微信群里询问“电力e管家

资讯

应大力推广盐城供电的充电桩建设“一小区一策略”成功经验

报载:最近,盐城供电公司配合市政府出台了《江苏省盐南高新区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一区一策”方案(试行)》,文件规范了既有小区充电设施统筹改造原则及各主管部门职责,并对改造规划方案进行公示,极大提升居民获得感,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在基层社区的推广、落地提供了有益的实践范本。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群众的充电需求大幅增加。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助于更好满足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

资讯

苇渡科技完成1.1亿美元B轮融资 电动重卡即将登陆中美欧等市场

消息显示,这是苇渡科技继2023年12月完成B1轮融资后又一轮新的融资。苇渡科技B轮已累计获得1.1亿美元的资金,以支持其零排放重卡在中美欧等地的测试和量产交付。 图片来源:苇渡科技 据“苇渡科技”消息,北京时间4月11日,苇渡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汇丰银行HSBC,总部位于波士顿的HITE Hedge Asset Management,嘉民集团Goodman Group(ASX:GM

资讯

《国家电网报》:党员三聚焦 服务提质量

河北邯郸供电公司丛台供配电中心党支部探索开展“党员服务三聚焦”活动,围绕提升办电速度、做好电力保供等工作,打造有温度、有价值的供电服务模式。 办电服务上聚焦先锋攻坚。党支部依托共产党员服务队,结合不同客户的用电需求提供点餐式、套餐式服务,推动供电领域“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升级,保障客户快用电、用好电。针对老旧小区“装桩难、充电难”的问题,党支部组织成立了业扩报装党员突击队。党员突击队积极对接政府相关

资讯

深圳超充站数量超过加油站

科技日报讯 (记者罗云鹏)记者4月10日从深圳发展改革委获悉,截至3月22日,深圳全市累计建成超充站306座,率先实现超充站、充电枪数量超过加油站、加油枪数量。在深圳充电已经能够像加油一样高效便捷。 深圳从2023年6月开始推进“超充之城”建设。2023年10月,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实施《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提出2024年3月底前,建成不少于300座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