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综合效益有效发挥
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综合效益有效发挥
《国家电网报》2012年9月18日第1版
截至9月12日,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累计发电量已达2.2亿千瓦时。该工程正在实现绿色、健康发展,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作用日益显现。
社会效益:兼容新能源、调节电源与电网的“微缩景观”
9月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考察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时评价,该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示范效应好,解决了风能和太阳能统筹利用的问题。
事实上,我国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给电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电力系统是一个发、输、变、配、用瞬间完成的系统,新能源如果不能满足安全、稳定、可靠的要求,那么,无论风电还是光伏发电,对于电网而言都不是优质电能,大规模应用将成为电网棘手的难题。”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风光储输示范电站有限公司新任总经理高明杰说。
从电力平衡的角度看,过去常规电源只需应对不断波动的负荷,如今则不仅要应对峰谷差越来越大的负荷变动,还要面对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的新型电源,不仅要满足负荷需求,还要担负起调节新能源的重任。电网如何适应新情况?如何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提供了这样一个研究试验平台。
根据我国国情和能源分布特点,未来,我国新能源将迎来大规模基地式开发,调峰电源的作用将主要由抽水蓄能电站和燃气电站承担,在大范围内统一调配这些能源的电网将以坚强智能电网的形态呈现。
在这三大领域迅猛发展之际,我们需要验证这三者能否实现“网源友好、智能调度”。于是,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这样一个新能源、调节电源与电网系统的“微缩景观”应运而生。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兼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白建华表示,该工程不仅是一个新能源示范项目,而且能够解答电力系统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能源与电力需求形势,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这一“大课题”。“如果把风光储输工程比成未来的电力系统微缩模型,那么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模拟的就是未来的大型新能源基地,而化学储能则模拟了电网中最具调节性的抽水蓄能电站或燃气电站,输电模拟的就是未来的坚强智能电网。”另外,化学储能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必将大幅推动国家在电池储能方面开展基础性研究,这对于推动电动汽车等相关产业发展也将做出前瞻性探索。
推动技术进步、开展前瞻性研究、展示并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建设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处处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工程研究了新能源之间的互补条件,为分析科学合理的新能源与调节能源的配比比例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从投入产出来看,该工程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已远远超出了经济收益范畴。
节能环保:每年减排相当于栽种460万棵树木
很多参观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领导、专家,都十分关心新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公司在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注意保护光伏区植被,采取相关环保措施,针对张北地区地形地域气候特点,有序开展水土保护、生态建设。
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被列为国家“金太阳”工程重点项目,自建成投运以来,历经多重考验。“该工程是最能显示我国在节能减排、采用新能源的态度和能力的亮点之一。”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参观示范工程时这样说。
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采用了世界首创的建设思路和技术路线,建成了国内首个智能网源友好型电厂、国内容量最大的功率调节型光伏电站、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类型化学储能电站,实现了风电、光电由不稳定电力向安全、可靠、优质绿色能源的转变。
按照国际通用的换算模式,工程每年实际至少减少2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燃烧760.79万升汽油、41.6万桶原油、9.36吨标准煤或1.01万立方米天然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这个数字也是栽下460.2万棵10年树木每年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
(记者 王大鹏 赵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