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工商联副主任刘屹:推广清洁能源汽车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的抓手
“2018 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 于2018 年 8 月 25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主办。大会邀请国家相关部门、国内大企业、国外相关国际能源机构、企业和咨询管理机构与会,讨论天然气、地热能与能源互联网、能源转型的发展趋势和实现途径。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工商联副主任刘屹出席会议并作精彩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叫刘屹,这是我和一些从国外海归回来的博士一起创业,主要从事的是发动机的尾气治理工作。结合这些年来我自己的工作精力和这样一个蓝天保卫战的环境下,我想简要汇报一下不同的能源在移动,特别是移动的应用以及一些污染防治的现状和我们采取的哪些措施,请予以指正。
汇报三个部分,大家知道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十九大报告中间总书记阐明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有措施,比如说提出了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包括了对散煤的治理,71%的煤炭基础超低排放,优化能源结构等等,包括提出了品质和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等等,可以说指标非常具体,措施非常详实,指向性非常明确。
从回到这个交通上来说,大家主要是优化和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为导向,建立事实最严格的机动车全防全控的监管制度,有清洁柴油车行动等等。刚刚闭幕的这次的政协常委会上韩副总理做了一个报告,给了一组数据,说目前中国的公路实现的运输占到77%,通过铁路占了7.7%,因为交通运输大家知道主要是车辆,是商用车,意味着柴油机驱动的,这样一个旺盛的需求和大量的占比的话,短期内可能仍然会长期存在。
从油品来看北京、天津等26个城市,今年9月底全部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柴油,从11月1号起全国开始供应低硫含量的普通柴油,个别指标超过了欧盟的标准,根据过去的九个月,国六标准在2+26城市进行升级,这种升级的速度和力度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
目前,车用能源大概有这么几大类,除了我们知道的汽柴油,以及刚刚提到了进一步提高它的标准,还有氢能和电能,天然气和乙醇等等。大家知道除了这个氢能和纯电动,在使用环节,我们认为基本上没有什么污染和有害的排放之外的话,实际上包括了天然气醇类,目前对他们的利用方式,特别是通过发动机的燃烧产生动力的话,仍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有害的污染物,当然有一些专家还有提到,比如说甲烷和氮氧化物等等有一些排放比较高怎么办?实际上如果在交通运输的这一块的话,进一步的降低有害的排放的话,还是要通过很多尾气治理和净化治理的措施来实现。
这是一组数据,内燃机产量达到了8000万台,功率达到了26.6亿千瓦,火电仅11亿千瓦时,内燃机消耗中国石油总量的60%以上,内燃机是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一个很大比重的动力需求,人类活动导致碳排放中交通运输占了25%以上。看看一些新的清洁能源在新的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比如说甲醇的柴油或者是乙醇的汽油,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的话,都已经基本完成了这样的一个试点工作,处在推广应用的阶段。
说到电能和天然气,刚刚说到从去年来看的话,我们新能源汽车的电动车的产销量和保有量,目前中国基本上占到了国际的一半,目前仍处在一个比较快的增长的势头,我们今年新能源车的产量会突破一百万辆。天然气车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动力了,也就是说明年的7月1号开始的话,执行国六的排放标准。那么,氢能源,日本的汽车工业预计,日本一直在氢能源方面开展工作比较多,2050年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加上电动汽车等等将占到汽车总数的40%。氢燃料电池在寿命、可靠性、使用性能上基本达到了使用要求,中国也初步掌握了相关的技术,基本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和汽车动力系统的平台,未来还要加快协同创新,加快氢能的燃料电池的全面发展。
工信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争取2020年实现产销量达到两百万辆左右的目标,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不同新能源汽车具有不同的优势。目前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加气站和加气桩的数量等等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完成,以及新能源汽车会推进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我们新能源汽车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新能源的侧重进行发展,城市和近郊推广使用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还有推广使用天然气车等等。
推广清洁能源的汽车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的抓手,包括刚刚咱们说的醇类的和天然气的动力,仍然需要大量的尾气净化的工作,这个工作不可避免的,我们也意识到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将长期并存,现在还能做哪些工作。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目前我们对现有的汽柴油的动力做哪些方面的尾气净化方面的治理工作。配合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需要,主要是四个方面,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加快车船结构的升级,打好柴油货车污染等。
从国家目前的排放标准的进步来看,我们基本上一路以来参考欧洲的标准,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这里写2020年的国六,实际上明年开始分区域,中国开始执行国六的标准,也号称是史上最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相比欧洲执行欧六的时间大概滞后了五年。那么对移动机械等等的使用发动机动力的标准也都在不断的颁布和实施,从左边这张图可以看到,这个排放的进度,越靠近圆点的地方排放量越小,中国界定的圆点在欧美日三个国家相比,欧六标准我们基本上也叫做近零排放标准,接近于零。这是我们这些年来汽车发展的产销量的情况,大家知道这些年来保持一个增长的势头,污染源的分析来看的话,汽车主要的排放的贡献,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还包括了碳氢化合物等等有害污染等等。下面一张图大家可以看到,仅仅从PM2.5排放,从国二,国三,国四,国五一路升级的话,排放量是搜集到的PM2.5的量,是一个急剧的,降低90%,到国六的话还进一步的大幅度的下降。
从北京做了一个PM2.5本地排放的路线的分析,PM2.5在北京地区45%来源于机动车。在对机动车再进行分析,实际上我们发现这个氮氧化物和PM的排放主要贡献源是柴油车,主要是交通运输,主要是公路的柴油车,实际上占比并不大,总的汽车保有量当中,我们有2.17亿大数,PM的70%的全部都来自于柴油车的贡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柴油车的专项治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也就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都是更加具体的分析了。实际上,排放的升级也是基础产业的升级,发动机本身和车辆的本身,再结合使用适当的,当然是越来越精密和复杂的尾气净化装置,从国三到国六的进步,之后应用到很多的催化剂的原理等等。大概要净化掉95%到99%以上的有害的排放污染物,有的是气态的,有的是固态的,才能达到这样一个国六排放的标准,基础路线还是比较清晰的。
从产品的产业量来看的话,对主要的汽油、柴油、天然气和主要的动力都有了相对应的产品来净化,这是过去十年我们排放法规的进步,对空气排放污染在产业上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认为这里对移动源的治理,特别是对柴油车不仅仅是说对新车的排放法规不断的升级,打好一个准入关,同时加强监管,优化交通的结构,大力推广这样一个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共同实现这样一个目标,这是一个技术路线的分析。
那么,很喜人的事情,除了全国和刚刚介绍的机械,主要是指工程和农用机械,主要是工程机械,工作区域在城市或者是厂矿里。最近交通部提出来对船舶这一块,除了长三角、珠三角的排放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地理范围,降低要求,降低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并且制订了明确的指标,这些的法规正在争取意见中,前几天常委会上韩总理特别讲了这句话,大家看到了机动车的排放污染,其实船舶的污染更大,确实是这样,单体排放来看的话船舶污染更大,有了这样的标准以后,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二阶段的标准,不仅仅是发动机的升级,都需要加装尾气净化装置才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净化标准。这是一个全国的大概构成和控制界面。
除了每年将近三千万辆的新车流入以外,还有大量的保有量,特别是这次还发生了大众的柴油门事件,说明很多的车辆在使用使用中并没有按照规范,我们统计的数据,柴油机的排放需要用到车用量数,实际使用量只有理论的,就是需要使用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说明它还有很多的车的排放是大大超标的,如果说这个尾气净化标准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的话,它的排放可能超过实际的限值五倍,十倍,甚至是更高,所以如何对在用车辆进行管理提出来加强监控,通过遥感或者是年审等等各种方式结合,在线监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实时把车辆的排放情况传送到管理后台,实现一个精准的管理。
那么,我们建议第一个是对目前特别大量的保有的车辆,无时不刻的排放的有害污染物,对他们还在进行进一步的排放治理,特别是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另外首先开展监管平台的建设,包括卖出来的车出厂使用达标的,使用寿命中的排放也是达标的。第三个是推广新能源汽车,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因地制宜,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保证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两百万辆,第四个加大研发投入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先进技术赢得市场,第五个建议是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我的汇报就到这里,大气污染治理是人努力,天帮忙,我相信我们一直努力的话,一定能实现一个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谢谢大家。
(能见App根据速记整理,未经发言嘉宾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