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0中国风能摄影大赛
在去补贴时代即将到来之际,海上风电到底应不应该发展,又如何发展,一直争论不休。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透露,中国工程院启动了一项重大战略咨询课题——海上风电支撑我国能源转型战略研究。 “ 到现在为止,中国工程院已经给中央部委递交了两份报告,或者叫院士建议。 其中很重点的一条是,关于海上风电去补贴、抢装潮、技术创新、统筹规划的问题,以及我们怎么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的问题。”刘吉臻说。 他认为, 应对碳达峰、碳中和,风电、光伏、西电东送、氢能、储能等都是好招,但是海上风电才是最可能倚重的重招、实招,能解决好我们国家能源转型。 这是他在“2020中国海上风电工程技术大会”上给出的观点。此次会议于2020年12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主办。 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战略
我现在经常建议,大家简单记住三个数字,认识能源转型的紧迫性。 2019年,中国消费了世界1/2的煤炭,碳排放占了全球1/3,我们总的能源消耗占了世界1/4。 有一些数字变来变去,经常有一些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也不精确,但是这三个数据大家都有印象。 为什么中国现在对能源转型已经到了如此紧迫的程度?今天早上我还看到微信,大家带着情绪对去煤化等问题进行探讨。这不是感情的问题。1/2的煤炭、1/3的二氧化碳排放、1/4的全球能源被中国消耗掉了。 中央关于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国家战略,后面有着深刻各种各样的要素,包括政治要素、经济要素、地缘要素,这是国策。 大家要真心实意理解和支持这一场能源革命。 我在科技部做了两年,大体理了这个思路,至少在现阶段我们有三大任务—— 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以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目标,同时要认识能源转型的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不是一蹴而就、一招致胜。 我们2030年的目标是什么、2060年的目标是什么?2030年能源强度比今天还会更高,碳排放可能也比现在还高,但是2030年我们要稳中有降。 昨天在中科院开会也有人在冒进,我们能不能快点到2025年就达峰。 我认为,这个观点就偏左了,中国人经常忽左忽右,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这是不行的。 海上风电在能源转型发展中的地位和前景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提出海上风电在能源转型当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风电,也不能看成是一个简单的新能源。
我们实现上面这个路径怎么走?用什么招?说风电、光伏、西电东送,现在又讲氢能、储能等等,这些都是好招。 但是哪个是最可能倚重的重招、实招,能解决好我们国家能源转型?所以这里面我们提到海上风电。 相比西电东送的局限性和不可持续,海上风电有资源、离负荷中心比较近,不存在弃风的问题。 我们建设海洋大国,开发海洋资源,陆上寸土寸金,所以海上风电是很好的契机。 放眼看一看欧洲、世界早走在了我们前面,选择了这样的战略。 我们现在搞了25条西电东送的路线,搞了15年,现在我们一共能够送1.3亿千瓦的容量,是不是还可以再搞1.3亿千瓦? 这个很难,走廊都没有,工程院研究的结论是西电东送不可持续,电网的稳定性也保证不了。 我们如果搞1.3亿千瓦的海上风电是否可能?是完全可能的。 而到了那会儿,对于负荷中心来说,电从西边来、电从东边来,海电西送、西电东送,就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再加上传统化石能源,能 形成我们国家东中部地区主力电源的四点支撑格局。 海上风电重点技术领域
海上风电在工程技术领域,今天的海洋工程技术,一定意义上是我们国家的长项。 美国以科学立国、日本以技术立国、中国以工程立国。 有人把工程技术和工程科技混为一谈。中国的工程能力可能是世界老大,但是工程技术还是日本人、德国人做得好,科学问题中心在美国。当然我们也不是放弃科学与技术,我们具有很强的海洋工程的能力。小的一些东西不像几纳米、微电子卡脖子,大体上能攻克,这样的战略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做好。 海上风电四大技术: 一是风机机组、二是海上输电、三是海洋工程、四是运维技术。 实现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二是要加大对海上风电资源的勘测、评估的力度。把工作做细,而不是拍脑袋。 有人说5亿千瓦、有人说7.5亿千瓦。究竟经济可开发的海上风电资源有多少?就像探黄金、探钢铁一样,把这些宝贵资源探测清楚。 三是加大国家层面对海上风电发展的宏观统筹与整体规划,不要跑马圈地,各自为政过后又弄出一堆问题。 四是不光是去抢容量、建规模,一定要全国一盘棋聚焦卡脖子问题,在要容量的同时更要突破科技方面的难点,成为海上风电大国,更要成为海上风电强国,健全政策扶持。 五是引导海上风电健康发展,所以不能搞去补一刀切、不能推动抢装潮。 我们是一个国家体制,最有力把这个事情做好,但是我们现在做得最不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