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政策红利加码光伏发电 激励政策是推广关键
政策红利加码光伏发电 激励政策是推广关键
《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10月25日
国内有关光伏发电的利好政策最近密集出台。
除此以外,一直制约光伏发电并网的瓶颈有望打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10月24日从相关渠道获悉,《国家电网(微博)关于大力支持光伏发电并网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制定完成,其主要内容为国家电网拟有条件减免光伏并网的接入费用。
政策利好促产业发展
10月15日,是各省份能源主管部门上报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方案的最后期限。在光伏市场接连经受欧盟补贴下调、反倾销和美国“双反”重重打压下,国家能源局于9月底下发了《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被视为国家从政策层面扶持光伏产业的具体举措。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9月份印发的《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分布式发电为1000万千瓦。
“如此密集出台利好政策,与近期国际市场上中国光伏产品的境遇不无关系。”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周凤起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通知》的下发对于光伏行业,特别是加强分布式发电应用确立了政策导向。
周凤起表示,以上国家政策的密集出台,有利于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从外部市场向内部市场转换。
本报记者获悉,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进入今年以来呈加速发展的态势。以国家电网经营区域为例,截至2012年9月底,并网光伏发电装机270.58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加218.09万千瓦,同比增长415%。今年1至9月份,国家电网收购光伏发电电量24.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7%。
对于电网企业减免光伏发电接入费用一事,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10月24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发电并网接入成本主要有四部分:用户侧成本、电网侧成本、电网改造成本以及电网设计成本。《意见》针对单个并网点装机容量在1万千瓦以下,且接入电压在10千伏以下的光伏发电项目,拟减免电网设计费用。
并网成为制约瓶颈
并网一直是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启动的重要瓶颈。对此,《规划》提出了分布式发电大规模应用的系统思路:在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屋顶”分布式电站,而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则鼓励在城市工业园区、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同时提出,建立自发自用为主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非歧视无障碍并入电网的管理机制,强调要调动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的积极性,形成全方位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格局。
同时,《通知》也明确规定,电网企业要配合落实示范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方案并提供相关服务,本着简化程序、便捷服务的原则,规范并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电网标准和管理程序,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应用。
李琼慧认为,目前我国地面光伏电站并网基本能够按照已有的程序和管理办法顺利并网,不存在问题。但用户侧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介于电站和用户之间的一种新型发电类型,由于缺乏规范的并网程序和并网管理规范,并网还不十分顺畅。
她向本报记者分析认为,影响用户侧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相关政策不配套,使得电网企业的并网技术要求和项目业主预期收益要求难以协调,造成部分项目难以顺利并网。二是用户侧光伏发电系统介于电站和用户之间,因此难以完全作为电站或用户管理,目前相关并网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并网管理程序还不明确。三是多数用户侧光伏发电系统开发商对电力系统的特性不了解,不熟悉、不了解并网管理程序。
她呼吁,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标准,调整激励政策。
激励政策是关键
周凤起认为,国内光伏发电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用户侧光伏并网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管理程序。他建议,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先行,由电网企业牵头,管理部门和光伏业界协助,尽快出台相关并网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管理程序,做到科学透明和可操作。
李琼慧则建议,应该尽快调整用户侧光伏系统激励政策,采用固定上网电价政策更利于用户侧光伏系统的推广应用。
她说,鉴于德国经验及当前我国“太阳能屋顶计划”和“金太阳示范工程”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国家适时调整用户侧建筑光伏系统激励政策,研究建筑光伏系统采用上网电价政策的可行性和上网电价标准。
他们接受采访时均表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光伏系统,国家应该出台有差别的上网电价政策。建筑光伏系统具有就地利用的优越性,我国不同地区均拥有太阳能资源,但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为广泛推广太阳能建筑光伏系统应用,建议国家根据资源区不同出台不同的上网电价。”李琼慧说。
(记者 范思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