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电力交易有了“商店”

国网能源研究院 2020年7月15日 598

电力交易有了“商店”

《经济日报》2016年8月11日第12版

  自去年《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快速推进,一系列配套文件陆续发布并落地。作为这轮改革的“破冰利剑”,今年3月北京和广州两大国家级电力交易中心正式“开门迎客”,标志着电力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如今,备受瞩目的两大电力交易中心成立已逾数月,电力交易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什么积极影响?运行还存在哪些障碍?带着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对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进行了实地探访。

  从1到702的变化

  “原来一笔交易就一个电价,出1张结算单,如今仅在之前银东直流的一次跨区交易中就产生了702张结算单。”虽然成立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后,工作人员从原来国家电网内部的一个部门的十余个员工,增加到了三十多人,但是由于工作量成几何级数增长,熬夜和加班反而成了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结算处处长李增彬和同事们的家常便饭。

  记者了解到,新成立的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作为电力市场的运营主体,主要负责跨区跨省电力市场的建设和运营,负责落实国家计划、地方政府间协议,开展市场化跨区跨省交易,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消纳。

  虽然交易中心的成立,意味着新电改多了一块“阵地”,员工大多来自电力相关专业,工作经验丰富,但是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经验也需要不断探索与积累。“对于发电用户等市场主体来说,参与市场化交易也都是新鲜事,大家都不熟悉。”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交易处副处长汤洪海告诉记者,原来电力交易都是落实国家计划为主,执行目录电价。成立交易中心后,服务的市场主体成几何增长,交易环节也更为复杂。

  在很多人看来,新成立的北京、广州两个电力交易中心的作用相当于股市里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但是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主任胡卫东强调说,“电力交易相对股票交易来说有其特殊性,除了交易,还要考虑电网的安全、调度校核,我们也还在不断探索之中。”

  以交易中心组建后开展的首次市场化跨区跨省交易为例,山东30家电力用户和西北地区824家发电企业,通过银东直流开展直接交易,交易先后经历了公告发布、交易申报、无约束出清、安全校核、结果发布5个环节,隔数千里的近千家市场主体在一天内达成交易电量90亿千瓦时。其中,通过双边协商交易达成40亿千瓦时,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达成50亿千瓦时。这也是我国电力用户首次大规模通过跨区输电通道与发电企业达成的直接交易。

  “进行电力交易必须要有平台和场所,否则电力市场化改革很难落地。对于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来说,交易中心提供了自由交易的平台,对于盘活社会资本,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推动作用。”国网能源研究院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马莉说。

  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成立以后,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探索改革实施路径,经营区域内24家省公司在地方政府指导下成立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基本完成交易机构组建,通过推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电力市场体系,电力用户等市场参与方通过直接交易获取改革红利。今年上半年,两级交易平台共组织市场化交易电量4822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跨省跨区外送电力1568.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59%,大用户直接交易39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2倍,节约用户购电成本184亿元。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支持改革、拥护改革的态度。

  企业用电成本大幅降低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成立时间不长,但是通过摸索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增强跨区跨省送电、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突破。

  “企业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发电企业,碰上大的交易,咨询电话都接不过来。”胡卫东告诉记者,现在所有跨区交易均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平台组织完成,直接面向发电企业,使得各类交易组织规范、高效,交易过程也更加透明,交易结果市场执行力进一步增强。诸多利好下,平台已经吸引了约2000家发电企业参与交易。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共组织跨区跨省送电2460亿千瓦时。组织开展各类跨区跨省市场化交易25笔,成交电量358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超过75%,促进了清洁能源更大范围消纳。

  胡卫东介绍:“4月底,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交易平台组织开展的汛期西南水电外送集中交易,首次实现了“藏电进京”。达成交易电量244亿千瓦时。四川232家、西藏3家水电企业参与交易有效减少了西南地区弃水。”上半年,四川水电跨区跨省外送电量4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8%。

  “作为用电企业,当然最关心的还是价格,通过电力交易中心这个平台,企业在市场化交易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参与银东直流跨区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一家山东企业负责人感叹说。

  数据显示,通过银东直流交易,山东电力用户购电价格平均降低约0.065元/千瓦时,共降低购电成本5.4亿元。可减少山东当地燃煤机组排放二氧化碳696万吨、二氧化硫20万吨。

  记者翻查交易信息发现,对于发电企业,同样是一大利好,在银东直流交易中,西北地区中标发电企业利用小时数可提高100小时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发电企业中多达482家太阳能发电企业和272家风电企业,成交电量中20%为西北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使东部用户享受到了西部清洁、经济的电能。

  胡卫东表示,这是促进形成市场化跨区跨省交易机制的重要探索,首次实现了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在跨区层面直接见面,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多方共赢,通过市场化跨区跨省交易,电力用户降低了购电成本,发电企业提高了发电利用小时,购电地区实现了本地的节能减排。

  此外,在积极组织跨区跨省市场化交易的同时,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还积极开展了电力市场运营规则研究,内部规章制度建设,深化交易平台应用,建立交易平台统一信息发布机制等工作。

  市场机制亟需跟进

  由于新电改刚刚起步,相关市场化机制尚不完善,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交易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的运作也遇到了不少麻烦。

  “在成立初期的交易中,有些市场主体不熟悉交易规则,出现了不理性报价或者错误报价的情况。”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市场处李竹说,很多企业都是第一次在中心交易,加强市场主体的培育也是交易中心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避免用户误操作,对电力交易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要去回复市场主体的咨询,培训用户成为了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前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规范交易仅仅是交易中心遇见的一个问题。“当前国内电力需求增长趋势放缓,新能源装机增长较快,因此各省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幅度较大,省外购电意愿不强。”胡卫东坦言,部分购电省限制外购电规模,电力用户不能自由选择参与跨区跨省交易,制约了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和交易规模扩展。

  马莉认为,省间市场壁垒制约了清洁能源消纳。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需要通过机制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本来交易中心就是改革的产物之一,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的研究和探索。”采访中,谈起交易中心这段时间碰到的问题,胡卫东说到,作为一个电力交易载体,需要国家相关配套机制的不断完善。

  在应急保障和市场风险防范方面,马莉则认为,应当超前研究制定市场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方案,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和市场有序运作。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理,合理设定市场波动准许空间,有效控制市场运营风险。逐步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和保证金制度,加强市场主体诚信建设,规范市场秩序。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国网能源研究院企业战略研究所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交易处 / 山东电力 / 上交所 /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