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客户端):“留下来当我们的村干部吧”

国网黑龙江电力 2019年5月30日 431

  每年5月,大雁北归时节,都是位于祖国东极的抚远市浓江乡生德库村生机焕发之时――成群的大雁在这里觅食休整,为继续飞往贝加尔湖储备能量,也为村民衔来春的讯息,为周而复始的春耕增添些许诗意。到城里避冬的村民纷纷打道回府,沉寂一冬的村子在雁飞雁叫中热闹起来。不过,今年生德库村的村民们却有点高兴不起来,因为闻听省电力公司驻村扶贫的工作队要换人。

  采访中,直率的村民孙景新道出了乡亲们共同的心声:“别走了,留下来给我们当村干部吧,我们再给你们开一份工资。”朴实的话语,既说出了乡亲们对工作队的依赖,又道出乡亲们与工作队的深情厚谊。

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功礼(右)到致富带头人王景新家回访。李瀚凌摄

一批项目立起村

  现有户籍人口336户、733人的生德库村是抚远市最大的一个自然村,紧邻黑龙江,虽然耕地不少,有4万多亩,但只有四分之一在坝里,四分之三在坝外,也就是黑龙江的滩涂上。坝外的地,种十年被淹三四年,收成没保障,是生德库村的穷根。

  2013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水使全村三分之二的房屋倒塌,直接损失3000多万元,生德库村由此成为国家级贫困村。就在这艰难时刻,生德库村与省电力公司结下良缘――2014年,生德库村与省电力公司下属的佳木斯供电公司结成帮扶对子,一个投资15万元的150吨地秤项目,让村集体开始有了固定收入;2017年6月1日,省电力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正式进驻,生德库村的幸福新生活由此展开――

  当月,总投资170万元的中心村电网改造项目建成投运,彻底告别电压不稳、经常停电的旧生活,亮堂堂的日子让村民的心气儿骤然提升;

  当年,投资300万元、占地8000平米的生德库村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建成投运,村集体又多了一个创收途径。光伏电站并网发电那天,村民们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这高大上的东西就是咱的啦?以耕种打鱼为生的生德库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能在“土”外刨食;

  接下来,在工作队的积极努力下,更多项目纷纷落地――8000平米的食用菌扶贫基地建成;村产业园供电变台项目完工;150吨地秤迁移及粮食晾晒场项目完工……不到两年时间,635万元资金的注入,就为生德库村撑起壮大集体经济的“四梁八柱”。另有一批项目正在推进中:投资50万元为村上购置机动地;投资35万元创办磨面厂;投资建设小型榨油厂……

  每一个项目的落成,都让生德库村上一回“抚远新闻”。说起这些项目,村支书万仁军发自肺腑地感激,“这些项目,就是一个个带不走的财神爷啊。省电力公司这支扶贫工作队,可真是扶到了根上。这几年光地秤和光伏发电项目,就已经给村集体创收35万元。有了这些项目,以后村上每年创收近30万元没问题,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再也不用犯愁了。”

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功礼(右)到致富带头人王景新家回访。李瀚凌摄

一句知足道感恩

  走在今日的生德库村内,只见房齐路平,绿树荫荫,路边的板障整整齐齐,连排水沟都清理的干干净净,一幅恬静美丽的乡村画卷;与静谧的风景形成反差的,是村民们爽朗的笑声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原来,工作队在上项目强集体同时不忘村民,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送温暖,更送志气、送信心,千方百计引领和带动村民致富,与村“两委”密切配合,在村内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致富带头人”培养工作――

  49岁的吴桂红,养羊致富带头人。记者去采访时她刚放羊回来,见到省电力公司驻村工作队的同志,笑容灿烂地迎上前来,对记者说:“工作队就像亲人一样,经常来给俺送温暖送爱心,就像电灯泡一样,照亮俺们的生活。”吴桂红的不幸遭遇让每一位知情人动容――19岁的女儿患白血病,19个月,搭上50多万元的治疗费后撒手人寰,徒留悲痛欲绝的她和刚满4岁的小儿子,还有天文数字般的外债;父母年迈多病,哥哥为了帮她投资失利,急火攻心也患上严重肾病……是工作队贴心的照顾和帮助让吴桂红学会了坚强面对。“这些年帮我的人太多了,县委书记都来看我鼓励我,工作队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帮我架电,扶持我养羊,送吃的给穿的,连孩子学习的用具,都给送上门来。”

工作队的支持和帮助让吴桂红学会了坚强和乐观。李瀚凌摄

  “去年多亏工作队了!不但帮我卖了1500斤木耳,还卖上了每斤40元的高价。”村里的食用菌致富带头人孙景新,见到记者时脱口而出。虽然懂木耳种植技术,但孙景新原本不想当这个致富带头人,他担心销售问题。“咱这地方这么偏,卖不出去咋整?”工作队队长王功礼拍了胸脯:放心吧,我包销!在工作队的帮助和鼓励下,孙景新承包了村里的食用菌基地。承包费5000元无偿分给村里的10位建档立卡贫困户;64名村民通过木耳采摘人均增收1100元;有两位贫困户在孙景新的带领指导下尝试利用自家庭院种植木耳,也获得了成功。

  走进贫困户胡彦梅家,窗台上的月季和倒挂金钟开得正艳,凳子上、地上摆满了新育的各种菜苗,嫩嫩的绿生机无限,将主人对未来的希翼与信心和盘托出。75岁的胡彦梅因脑出血后遗症瘫痪在床,女儿范丽华两口子一直照顾着她。看到随行的工作队队长王功礼,范丽华热情地打招呼,不待记者提问,就打开了话匣子:“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可大了!自打工作队进村,我们就像有了主心骨,啥难事愁事都没了,他们还经常来家走访,嘘寒问暖,虽然每天伺候老妈挺辛苦,但俺现在可知足了。”原来,在工作队的扶持下,在家照顾老妈的范丽华,趟出了一条庭院搞养殖挣钱的新路子。

  为推广当地的农副产品,工作队不仅发动亲朋好友帮忙销售,积极联系电力系统内的企业食堂采购,还开通了“东极??”微信公众号,专为村民服务。仅去年一个冬季,就帮助村民销售江鱼、庭院鸡、鹅共计2万余元。

如今的生活,让范丽华心满意足。本报记者张桂英摄

一支队伍聚民心

  2018年6月1日,在扶贫工作队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德库村终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就在村民们笑逐颜开,向往着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再迈出一步的时候,省电力公司驻村工作队队长丁志辉却因操劳过度、意外摔倒住进医院。省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功礼临危受命,接过扶贫“接力棒”,带领两个80后的小伙子,在祖国东极的这个村子里继续脱贫攻坚。

  采访中,工作队队长王功礼是瘸着一条腿陪同的。原来,入村后,为尽快掌握民情,进入角色,他每天早早起来走访农户,一走就是一整天。很快,跟村民的关系近了,感情深了,村里的大事小情也都装在了心里。膝部旧疾滑膜炎生生地累犯了,膝盖肿老高,疼得回不了弯,但他不当回事,疼的厉害了就让村医给打一针封闭,稍有缓解就又开始工作。

  说起工作队,村民们赞不绝口。“从原先的丁书记,到如今的王队长,真是一心一意为我们谋幸福呀。”村支书万仁军也有话要说:“工作队给我的教育最大。跟他们一比,我的思想境界、干事创业的心都差太多了。现在工作队就是我的榜样。”同时进驻的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荣学军对省队同行也赞不绝口,“‘敢叫日月换新天,不破楼兰终不还’,在电力人身上,这种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勇气体现得非常充分。”

  如今的生德库村,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村民收入增加了、生活环境改善了,路房水电、村容村貌、医疗养老、教育文化,样样舒心……变化最大的还是人,心气高了,人气旺了,人心齐了――过去,生德库村党支部曾被列为软弱涣散党支部,党员活动开展少,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党员开会召集不上人,连续四年没有召开过村民大会。如今,不仅党员活动积极,过春节、庆三八、迎端午,村民的庆祝活动也都有板有眼、吹拉弹唱、热热闹闹。

  2018年,生德库村又上了一回抚远新闻:全村有10个农民写入党申请。此前,80岁村民王永志要求入党一事,已经轰动过一次。事过一年,说起入党一事,王永志老人依旧充满激情,“我从年轻时就想入党,那时候讲成分,我家成分高,入不了。工作队来了,说现在不讲成分了,也不讲年龄,只要有意愿都可以写入党申请,这就满了我的愿啦。我为啥要入党,共产党好啊,我从旧社会过来,共产党怎么带领人民翻身得解放、搞建设、一步一步把国家建设得这么强大,我全看在眼里。我入党,不为升官,不为发财,就图我也能像工作队一样,尽己所能为村里发展、为乡亲们做贡献。”

说起入党一事,81岁的王永志老人依旧充满激情。李瀚凌摄

生德库村党支部 / 佳木斯供电公司 / 万仁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