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协会绿色证券委员会副秘书长徐洪峰:中国光伏产业投融资发展、困境以及绿色金融支持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售电与综合能源服务分会)、中国国际商会、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于2020年9月6日-8日在盐城召开。能见App全程图文直播。
中国证券业协会绿色证券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徐洪峰出席资本市场分论坛,并发表题为《中国光伏产业投融资发展、困境以及绿色金融支持》的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全文:
徐洪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今天借着盐城新能源高峰论坛,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中国光伏产业投融资发展情况,包括目前发展的主要问题、困境,以及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光伏产业包括两大类:上中游光伏制造业、下游光伏电站。主要介绍光伏制造业投融资情况。
光伏全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对于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可以说差别很大。由于技术要求不同,对于相关投融资对资金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
总体来说,在上游整个多晶硅制造技术门槛相对来讲比较高,对于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存在资金、技术门槛双高特征。
在中游,光伏电池,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主要原因在于技术更迭速度特别快,所以要求企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所以对资金要求比较高,另外还需要在发展初期采购大量国外一些价格比较高昂的设备,所以造成整体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在光伏组件层面,是光伏产业整个上中下游中技术含量要求最低,对资金需求量最小,组件生产相对来讲周期短、规模可大可小(规模小),所以资金需求比较低。
下游主要是一些光伏电站,还涉及到一些设备,比如逆变器、变压器、电缆等等。光伏电站整体来说跟上游硅制造和光伏电池制造相比,它的技术门槛相对比较低,技术含量并不是那么高,但是它属于资本运营型的,光伏电站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资金量大小。所以下游不管是分布式电站还是集中式电站,分布式电站资金规模要求比较低,集中式电站规模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的投入量。
首先从整个光伏全产业链角度各有特点,总体来讲光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对于资金要求量非常高,也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光伏制造业发展有几个阶段,随着产业发展不同,投融资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2001-2005年,最初发展是由于国外,尤其是德国和西班牙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从政府层面出台了大量鼓励光伏发展的政策,在政策刺激下,欧洲光伏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这种情况下,我国当时光伏企业、光伏产业几乎可以说从零起步,没有什么基础,但由于国外尤其是欧洲市场爆增,对光伏产品需求大幅增加,这时候中国企业也开始介入。
第一阶段主要特点是来料加工,就是进口国外硅材料,在国内加工成光伏电池,以及电池组件,把加工后的光伏电池组件再出售给欧洲企业进行下游应用。在第一阶段,我国介入环境主要是两个:一是光伏电池和组件,主要是组件,组件环节对技术的要求是最低的,对于资本的要求、对于资金的要求也是最小的,所以最初介入的都是电池片和组件行业。有几个相对来讲有些规模的企业,如江西赛维、上海太阳能等,总体来讲,在第一阶段这些企业规模非常有限,基本上都是在注册资本一千万美元以下。另外还有多晶硅材料企业,当时只有3家,这3家企业都是以前政府背景的企业,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已经有这些多晶硅材料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当时多晶硅材料还没有应用于太阳能,所以相继倒闭。所以最初多晶硅材料企业只有这3家企业,非常少。
第二阶段,迎来快速扩张到产能过剩(2006-2009),是盛极而衰的过程。爆发点是2005年,当时我们国家最初的企业是无锡尚德,2005年在上市,上市之后股价暴涨,吸引了国内大量企业和资本快速进入这个行业。在这个时期,投融资规模一下上来,从2005年到2009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每年至少增长50%以上。一些企业开始陆续去国外,主要是纽交所上市。在这期间,除了第一阶段电池和组件,还有大量企业涌向上游硅材料制造,当时硅片价格从最初50美元/公斤,最高暴涨到500美元/公斤,吸引大量资本疯狂涌入。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很久,2008年马上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之后,硅材料价格暴跌,从之前最早500美元/公斤跌到20美元/公斤,所以很多企业破产。这时候很多企业资本融资方式主要是去国外进行上市,还有一些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因为在这个产业发展之初,大家都看不懂这个市场,不知道这个市场未来前景怎么样,面临很大风险,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贷,国开行贷的规模有限,但企业有大量规模情况下,VC/PE第一时间介入。这一阶段银行介入比较少,主要是国外银行,因为当时客户主要是一些国外客户,主要是来料加工,中间在国内,两头在国外,这种情况下,合作方主要是在欧洲或美国、日本,由国外一些银行给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国内银行主要是国开行,国开行作为政策银行当时起了带头作用,但国开行总体提供的资金规模非常有限,并且在发展初期,国开行发挥示范作用之后,有一些商业银行开始陆陆续续给光伏行业企业发放贷款。
第三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个小反弹,我称之为“虚假的繁荣”。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量被压制的需求2010年释放出来,此外2010年时欧洲主要国家去补贴,在完全去补贴之前,大量企业开始抢装电站,所以光伏产品需求量一下下来了,这种情况先造成整个光伏市场最后的疯狂。但好景不长,2011年,随着欧洲对我们国家“双反”政策推出,价格暴跌,加上欧洲整个彻底去补贴化,2011年是光伏产业、光伏企业的寒冬。在这个阶段,银行在最困难情况下肯定抽贷,在国外上市的企业股价基本都在1美元以下,面临退市风险。
第四阶段,在2011-2012年,造成了国内大量光伏企业倒闭,这种情况下主要依靠国家政策补贴和金融机构贷款可能比重相对高一些,但当时商业银行对把光伏行业作为高风险行业,都采取了多重限贷或禁贷政策。
第五阶段,好内光伏应用市场兴起,就是下游电站,之前我们国内电站没发展起来,从2013年开始,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下游电站发展起来了,所以我们光伏产品很多可以供应国内,不用再依靠欧美的市场了。从2013年开始,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国内光伏产业又迎来一个爆发性增长。随着光伏产业复苏,银行立即跟进,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之前把光伏产业作为黑名单,现在逐步解除,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光伏产业特色的金融产品,如上海的阳光贷、江苏的光伏贷,还有一些融资租赁在这个时期也开始参与其中。
最后一阶段是从2018年资金,2018年5.31新政,去补贴化。去补贴政策对于整个光伏行业打击是致命性的,令很多企业出现困境,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从之前注重数量扩张,去注重通过技术进步增加行业本身高质量发展。这个时期从融资角度来讲,国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更加恢复,不但有IPO,还有上市之后的配股、增发或发行可转债、再融资。在这个阶段还出现比较突出的现象,前期在美股上市的企业更多回归到A股,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有几个原因:
一是在发展初期,客户主要在国外,所以在国外上市比在国内上市更有利于提高他们在国际的知名度,拿到更多的订单。
二是在企业发展初期,很多企业是满足不了当时主板上市要求的,主板上市要求比较高,当时创业板还没出来,很多企业迫不得已到国外上市。但2018年至今,很多企业连续发展很多年以后,已经满足了主板上市要求,并且咱们国家创业板已经出来了,有更多的选择,所以很多企业开始回归A股。
从目前投融资困境来说,主要存在几个方面:
绿色信贷。从2013-2017年,绿色信贷支持光伏产业整个支持量大幅增加。
绿色债券。对企业有很高要求,首先必须是上市公司,还必须有一定的评级。最初这些光伏企业不可能发绿债,但经过近十年发展,很多企业已经上市若干年,已经有发行绿债的资格,所以他们发行绿债也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
绿色基金。盐城也有一些产业引导基金,除了引导基金,在其他地方还有一些政府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如果金融机构给光伏企业进行贷款,贷款最终遭受损失,政府可以提供30%的补偿额,广州正在做。
绿色ABS。现在尝试主要是把拖欠的电价补贴进行基础资产来进行打包,通过绿色ABS可以减轻对电价补贴所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绿色保险。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太阳辐射发电指数保险,就是说当地太阳辐射量不够的话,保险公司可以给光伏企业提供补偿。
绿色融资租赁。
光伏供应链金融。光伏整个产业链技术要求、资金需求都存在很大差别,产业链上不同企业资金实力、融资能力各方面都不一样,通过供应链金融可以把整个产业上的企业提高整体融资能力。
盐城海上风电发展非常快,希望盐城借助更多绿色金融的一些工具和手段来降低自己融资成本,更多通过资本市场来发展壮大。
谢谢!
(发言根据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如果您从事光伏、新能源相关工作,希望在能见发布重要新闻或加入相关行业交流群,请联系能见 App 光伏侦察员饭饱饱手机:18501929214微信:kangxi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