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时璟丽:新疆、甘肃1-8月份弃风比例达20%左右 解决消纳问题是首要任务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全球光热及风光发电并网储能项目共计246个,装机总规模达10.3GW。新能源发电侧建大型储能电站对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缓解日益突出的弃风、弃光问题,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意义重大,备受行业关注。
9月19日-20日,2018首届全国发电侧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层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就进一步推进储能在发电侧上的项目规划、安全施工、系统集成技术应用、运营模式、电网接入、标准体系、风光储电站考核机制、调度模式、储能项目备案、审批流程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可再生能源发电现状趋势及其西北地区发展路径分析》。
以下为演讲实录:
时璟丽:从09年到现在我们国家陆续制定了2015年、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的发展目标。从现状上来看,到去年年底可再生能源达到了5.3亿吨标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0.1%,这个数量超过了“十三五”可再生能源规划中提出了11.6%的目标,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十三五”规划的占比目标和总量的目标能够提前实现。
从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看,进入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面增长替代,部分地区实现存量替代的阶段,数据上展示的是2017年的情况,可再生能源装机接近了三分之二。水电是我们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绝对主力,十多年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形势。今年前七个月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略有下降,这个会影响我们整个可再生能源电量的出力,各年间的出力也是比较大的。近几年一说到可再生能源大家比较关注的,更关注的是弃光情况。弃水今年前七个月弃水电量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下降,主要是分布在四川,云南也大幅度的下降,广西的量比较少,还没有做相应的统计。
风电进入“十三五”以来,保持稳步的发展,新增装机1503万千瓦,占比11.2%。累计装机1.64亿千瓦,占比9.2%。风电进入“十三五”以来,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东中部和南方为风电开发重要地域,右下角的数据可以看到逐年的在上升。从今年来看“三北”地区占比有所增长,占到了54%,去年是中东部和南方的地区达到了54%。
为什么中东部大幅度的增加?由于经济的因素,以及“三北”地区2015年、2016年并网消纳困境的因素影响。东中部地区近期开发难点主要是对于生态红线的要求,中东部和“三北”于是有了这样一些小的调整,总体上来看基本上保持各占半壁江山的水平。西北地区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装机总量上累计超过1000万千瓦的省区有5个,西北有两个。全国风电上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超过10%的省区有7个,其中6个装机占比超过20%。
从2017年开始,国家对于弃风弃光的问题采取了很多的政策以及相应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全国保障性的收购制度,建立风光的预警和评价机制。挖掘电力系统调峰,建立辅助服务市场,去年无论是弃风还是弃光的范围得到控制,电量和比例都实现了双降低的成果。当然有个别地区,比如西北的新疆和甘肃,弃风的比例像今年1到8月份,新疆超过了20%,甘肃是接近20%,这个数字是相对比较高的。
国内的光伏发电市场呈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形势.2016年新增装机3400千瓦,2017年新增装机5306万千瓦。国家出台了文件,对于需要国家补贴的建设规模加以适度引导和控制,尽管这样新增装机仍然是非常大的数字,接近了50%的水平。上半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超过了2400万千瓦,这个数字和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累计装机超过了1.5亿千瓦,发电量占比达到了2.6%。上半年国家的光伏发电市场分布特点是集中式的光伏发电电战基本上占据了50%,各占50%,超过了20万千瓦的水平。一直到823号文件出台,光伏发电市场以及产业出现了一些局部的过热以及产业失衡的局面。为了引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出台了823号文件。尽管如此在823号文件之后,政策出台还是有滞后的效应,颁布以后6月份的新增装机有一个抢政策,当月还是超过了1089万千瓦,7月新增装机超过了702万千瓦,使我们目前的累计装机超过了1.61亿千瓦的水平。
从新增装机的地区分布来看,上半年光伏发电的地区分布比较均衡,华东和华北分别各占四分之一,全国有五个省份累计装机超过了1000万千瓦,西北地区累计装机超过了,五个省区超过了4000万千瓦,但发展比较均衡,除了陕西以外几乎都是接近1000万千瓦的水平。总的占比西北差不多占了四分之一。储热、联合或耦合互补发电是其优势,尚需要在产业链建设、电站规模化、降低成本方面要持续推进。光热发电的起步和成长阶段比风电和光伏分别晚10年到5年的时间,所以需要在产业链的建设、规模化、降成本方面持续的推进。目前我们在青海德令哈和甘肃敦煌一期各一万千瓦的电站,国家首批示范项目20个,今年年初其中有4个选择退出,还剩16个首批光热示范项目,总装机能够超过100万千瓦,预计今年年底有望投运达到4个和5个,青海项目进展是相对比较快的。
生物质发电是近三五年以来市场发展比较平稳的,去年新增了270万千瓦,今年1到7月份新增了186万千瓦,装机超过了我们国家提出了“十三五”末期1500万千瓦的目标。
从政策的角度来说,我们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得益于国家很重要的政策措施。在823号文件之后,我们国家可再生能源的政策雕像是不是有相对的一些变化,从国家总体的宏观战略上来看,应该说没有什么变化,因为十九大报告中的发展直接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张节,并且十九大期间也提出来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方面形成新的动能。从去年开始我们的能源发展大方向是强调能源的高质量的发展,总的发展方向、政策导向没有变化,发展模式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近期关键的内容对于可再生能源来说,既有项目的利用率的提升,还有是推进市场化,还有通过技术进步降低风光的成本,提高补贴资金利用的效率。
我们建立目标导向的管理体系,2016年2月颁布了文件,发布年度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已经发布了2015年到2017年三年的检测报告。从2016年开始实施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尤其是“三北”的很多弃风弃光严重的地方。对于项目管理方面,要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推进市场化,尤其要扩大竞争领域的机制和范围。光伏从2016年开始,风电是今年5月份发布了《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要求》。对于风电和光伏分别实施了预警和监测评价的机制,对于成熟的商业化应用方面,可再生能源发电应用技术补贴退坡,2018年9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通知,进行了这方面发电的去补贴。
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初期和成长阶段,应该说资源条件丰富的西北地区是发展的主力,尽管我们说西北地区风光限电比较严重,但非水电消纳比重在全国占比最高。从长期发展战略上来看,西北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去年国家提出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2030年占比20%,2050年占比50%。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即使是这样,2050年非化石情景中也只是达到了47%,离50%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既定的情景下,风光的装机量超过15亿千瓦的水平,到2050年才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2017版的可再生能源展望报告中的能量图,这个是2050年的能量图,我们的能源结构按照这个情景分析,可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于西北地区2030年预期的发电量是1.4万亿千万时,可再生能源即使在既定政策的情景也要占据一半的水平。2050年全部发电量西北地区达到1.7到2.3万亿千瓦时的水平,其中可再生能源占据的比例接近80%。所以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近期首要解决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后期才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从今年的情况上来看,风电的监测预警2018年发布的结果,新疆、甘肃仍是红色预警区,尤其是宁夏从2016年的红色直接减为绿色,还是有很大的显著变化。光伏发电今年上半年的市场监测评价结果,新疆、陇西是红色,所以解决消纳问题是首要的任务。
提升可再生能源能源在西北地区的利用性是非常重要的,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我们不考虑弃风弃光限量的情况下,其他地区煤电价格比较低,在推进市场化的方面,风光需要跟非常便宜的电力相比,这样可能对于实现平价上网,在西北地区虽然有天然的太阳能和风能的资源优势,但挑战仍然还是非常大的。我们对2020年的补贴做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西北地区仍然是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高于大部分地区的水平。
最后我简单说一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与储能。考虑了多种的储能因素,以及未来的储能成本的预期,最后得出来储能容量和电量分年度的预期,如果需要详尽的信息可以看我们的展望报告2017版,展望报告2018更新版下个月在北京太阳能风能光能大会上发布。在具体的支持政策方面,储能提升经济性、降低成本方面,行业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