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能源陈为国:测试验证打造风机高可靠性
9月19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办,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承办,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慧能源、海装风电、施耐德电气协办的“2019第三届中国风电设备质量与可靠性论坛”在株洲召开。
远景能源测试验证总工程师陈为国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题为《测试验证打造风机高可靠性》的主旨演讲。以下为发言全文:
陈为国:各位同仁大家好,前面对可靠性这方面的一些介绍,已经非常全面了,这个事肯定是个系统工程,从原部件的材料的质量,到上游部件出厂的一些工艺控制、过程控制、出厂检验,最后到风场的活动,非常全面,我今天单独就新的就整机开发过程中,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大致上分这么几个部分,一个是开发过程中,我们提高可靠性需要关注的几个点,就是整机开发中,当然这不是全面,我只是拿出几个点,我认为比较重要的聊一聊,另外的话,我们为了解决这些不确定性和进行的一些努力。
风机我觉得一个最大的特点,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不确定性的,风可能有风速变化,当然还有湍流、风向、空间、时间都不确定,我觉得风机作为一个产品,相对于其它的像发电机等等,或者成熟的一些机械行业,这个决定了我们的起点,我们的产品面临的环境,必须把这些不确定性掌握清楚,否则你拿到的东西你输入的是错误的,必然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那这样的话可靠性就无从谈起了。我们知道的风资源和风况到底有什么样的,我们的了解是不是足够的全面,是不是把关键因素掌握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实际上它相当多的内容,不足以代表我们现实遇到的情况。比如说我们地形会有很多差异,甚至说风切面,是不是有个简单的系数就可以代表了,这是不够的。另外一点,比如说我们之前用的1400-1 2005第三版跟第四版有什么差别,它增加了一个(英语),风机必然会经历这个过程,依据第三版标准做的设计,是不是能够反映你遇到的情况呢?但是这是一个例子。那么第四版做的补充,但是仍然不够,标准总是落后于实践,这个需要各个厂家深入的挖掘,去找找自己的风场,你的目标风场到底有什么问题,把那么真正的影响因素都挖掘清楚。另外一个就是说,我们数字模型和物理实体的的一致性,比如说载荷仿真中,大家用(英语)用得比较多的,这个模型是一个高度简化的模型,尤其是叶片,一些结构,可能你的简化过程中,必然去失掉一些东西,尤其是一些选择的过程。
这块的话,一样的,你如果过度简化模型,或者说模型的简化这个度把握不好,那就可能在你的载荷边界中引起一些误导。一个是模型的精度如何去把握,可能需要各个厂家自己深入的去摸索,另外一个就是说,模型可能是准确的,但参数的边界、参数的设定是不是能够符合我的实际情况,这个需要有大量的现场运行数据,跟仿真做一个对比,把关键的点找到。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齿轮箱或者传动链,既可以直接用(英语)给你提供的一些模型,直接简单的输入几个参数就行了,自己去构建部件模型,外挂DNL复杂到什么程度,精确到什么程度就全看你自己了,这两边会产生大的差异。这些都是决定了我们的输入,当然还有控制器,实际仿真的控制器,跟现场运行的时候,到底有什么差异,仿真的时候十分钟一个例子,跟实际过程中,会不会引起差异,比如说你用了一些特殊的控制器,十分钟是不是能够稳定下来,这些看似是细节,但是它会对你的输出造成一些很大的差异。
前面两个解决了输入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说,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前面两步产生了我们对部件的输入,我们对叶片,对齿轮箱,对轴承等将要承受什么载荷,假设我们做得比较准确了,那这样的话,我们输入给供应商,或者我们自己去做部件设计,你用什么样的标准去验收它。根据我们现在来说,大家对部件测试的标准是不够的。
比如说你的主轴承是怎么测试的,你的齿轮箱是怎么测试的,这些东西是不是能够充分代表你实际应用环境,如果你的测试标准,不能代表实际应用环境,怎么能够保证在现场应用二十年。比如说我们测试标准包括一些工作条件的差异,有可能环境方面的,有可能温度、湿度,比方说西门子的早期风场,因为这个事,全场叶片更换,可能就是腐蚀引起的,可能强度没问题,但是腐蚀这个问题,他可能也考虑的点可能有差异的,但是考虑的点跟实际情况是有差异的,最终结果很不好,把西门子全部利润都吃掉了,可能一个非常细节的点,就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当然载荷也是非常重要的,刚刚我们说的是载荷这块,比如载荷的边界是不是准确,疲劳的话,当然要做加速测试,那怎么去加速的话你怎么去加速这个事,疲劳你既可以110%去加载,200%去加载,这个度怎么掌握,你算出来200%的加载和115%的去加载,你可能算出一个等量的来,你可能从数学意义上,好像是等效的,但实际情况呢?微观情况有什么差异,是不是已经跨越了疲劳边界,或者一个灰色地带了,这些东西是需要我们在建立标准过程中深入把握的,也需要大量的投入测试,用实际的结果来说明问题。
当然还有基层测试。尤其都是标准化了,61400都已经规定了一些,我们需要做的内容,我们做了一遍,证据拿到了,但是作为一个部件来说,你拿到证了,你的产品是可靠的吗?我们做的61400规定的测试,是不是能够反映二十年真正规定的工况,这些东西我们需要从第一步中,在现场获得的认知,对它增加我们认为的部分。所以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有完整的载荷基地,载荷基地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英语),也可能包括一些环境数据,有了这些完整、准确的载荷,才能提出完整部件的要求,那这样的话,部件去开发,你必须有完整的测试级,才能保证我的部件是达标的,有了部件的达标,才有整机,整机可靠了,才能实现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如何去评价。当然评价的话,其实我觉得整个物料成本或者是初始的投资,可能不见得是个重点,真正达成评价的还是要SUE,那可靠性就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了,包括后期的运营成本,包括故障率。
举个简单的例子,变桨轴承外圈开裂的事,可能是行业内前几年发生的事,这就反映了我们早期对部件不了解,可能以那时候的认知去开发的时候,我不相信整机厂家会去确定,他可能依据他的认知,依据行业的标准,该做的事做了,安全系数的满足的,但是事情就发生了,那么说明我们认知上还有盲点。
我们回忆一下这个过程,变桨轴承开发的过程,我们会经历哪些东西,每一步会产生什么偏差,如果我们重新做这个事的话,怎么做好。第一步,整机载荷,这个大家必须做足,然后供应商,他会根据现有产品目录,给你推荐一个型号,你根本他的推荐,看是不是合适,不合适的话做一些修理,做一些计算,这些东西都有相关的标准。做测试的话,肯定先是供应商的台架测试,我们这是两个行业内比较领先的供应商测试台架,我们看左边这个,看着还是比较高大上的,反正它也测了,也去运营加载了。这边可能是模拟的叶根部分,那时候是个不错的测试台架,但实际上现在看的话,是有一些致命的缺陷的,比如说它是一个钢的材料,它一定会在受载过程中变形,也就是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轴承引起变形,在这个台架上是不存在的,可能是因为轴承的变形引起的,然后引起轴承的管道进行变形,跟理想情况不一样了,这样的话,你在这个台子的话,因为没有这个变形,你再怎么转,它也不会有现场的条件。所以说,这种台架做出来又怎么样呢?可能引起误导,所以测试条件,也就是说我们认知不够,即使是符合标准了,即使是通过测试了,你拿到的东西仍然是一个不可靠的东西,这样的话可能是比实际情况,比左边更进一步了,对吧,它是用了一个轮毂,然后后边是模拟了叶片的情况,但是这个毕竟是部件供应商,他们有一些先天的信息的缺失,一些不对称,这些轮毂跟实际轮毂不一样,他们可能拿不到真实轮毂的数据,他做的东西钢度要比实际的大一些。甚至后边叶片部分的话,叶根的法兰,叶根的一些结构变形,跟实际情况也会有出入,比它近了一步,但离实际情况还有差距。这块做好的话,对主机厂家有优势,也就是说在测试标准这方面,不是说部件厂家的问题,需要主机厂家联合部件部件厂家,一起做一些真正符合实际标准的测试来。
最后完了以后是集成测试,继承测试也不是说简单的去满足那些标准得了,那我们也有一些必须要针对轴承特殊的受载条件的测试,从我们的现场测试的数据里面,提取出来的一个新的测试机。
这个的话我简单的举一下,测试在开发过程中的几个点,只是指的新品开发这段,不是风机全流程,我们在立项阶段的时候,必须完成测试需求,这个测试需求就是以一个标准,当然这也是在不断丰富过程中。说一点,我们这几年在飞马苦(音)的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很大的心力,飞马苦(音)的建立,每一个新品开发都是一个起点,设计变更有哪些,有可能带来哪些实效,这都是测试验证需求的起点。行业内的失效,S1过程中的失效等等,还有设计变更,包括部件变更,概念变更,运营参数变更,所有变更必须得回答,对整机、对部件到底有什么影响,这个影响就是完成我的数据需求。
做一个非常完整的测试需求,后面就必须得给它相应的验证计划,每一个需求对应一个验证,然后后面验证执行,最后就是验证结果的闭环,也就是说我们在样机阶段的时候,必须得有一个测试验证闭环,把前面所提出来的需求,都一一对应的,有我的测试报告,有我对结果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产品验证,我们既是整个测试验证的实施方,也是这个事的监管方,我们在制度方面,也是效仿三权分立,我是开发是一方,测试验证是执行监管的职能,开发说出来一些问题,然后去测试了,有些测试不是我们执行的,但是最终结果,我们是要做把好关,每个结点测试验证闭不了环,没办法去说,开发过程就必须得终止。一个就是说测试级的完整性,另外就是说对于测试结果的追求,然后就是说技术和制度层面来保证我们,能够把我们历史发生的问题都解决掉,设计变更发生的问题都解决掉。
然后我们的职能简单概括一下,就是说测试机的建立,然后测试验证关闭环的一些结果监管,另外的话,就是一些现场的运行条件,有些部件,尤其是机械部件,天然这部分比较低一点,比如你去跟筑建,如何去测试,如何去挖掘数据,他看到数据有些畏惧,所以说这些的话,我们深度支持的地方,比方说轮毂是热点,我们如何去帮它验证,帮它采集数据,帮它把模型纠正,在这方面我们做的工作也非常多,我们在整机方面的开发、验证、建模,也是投入了非常多的力量,包括叶片、轴承、轮毂、螺栓,还包括电气方面,都是我们深入参与的,我们测试团队针对于这些部件,也是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专业的工程师去进行分析、测试、闭环,测试验证的组织方面,更多是执行一些监管。
好,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环境有一些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以为剪切可能是一个指数分布的,但是有些地方的剪切,可能是个普遍性的,不是一个单方面增长的,你仿真的时候,它竟然是一个普遍剪切出现的,那你拿到的叶片情况准确吗?载荷分布不均匀影响越来越大。这是整个风湍流的截面分布,这可能是个93的扇面,一个风速的分布,这个的话是156的载荷分布,这样的话,随着你风轮越来越大,整个空间的不确定性影响越来越大,这方面必须量化,这方面光靠标准是不够的。
这块的话是我们为采集风资源的一些特异性,所进行的一些努力,我们全国专门做测试验证的样机有一百台,分布在北方山区的垭口,为什么台湾海峡的风速是中国最大的地方,显然海峡效应作用很大。实际上我们去山上布置的时候,也不是想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有时候就有不太有利的地形。其它包括一些山坡上,林区表面变化,然后山脊上,两测都是坡,还有平原上,海上的话,平是平,但是伪流影响非常长,你平时可能路上5个D,但是海上20个D,上风向的风机都对你下风向的风机都会产生影响,这些东西如何去量化,如何去评估。包括市区,尤其分布市,一些热岛效应对它造成的影响,当然,理论肯定是要有支持,但你必须把你的风机放在那里,进行一些非常细致的分析,才能知道它的特点,有了这些,你的载荷分析,你设计的第一步,才是可信的。
当然除了不同地方放风机,AEC做测试,有这三四个传感器,但是我们要做可靠性的话,你必须了解部件,在局部到底受载情况怎么样,比如叶片,只贴叶根不够,但是每个关键的截面受载是怎么样呢?这些东西,会给叶片制造和可靠性提供非常重要的数据。
以主轴承为例,它在实际工作中,内外圈的温度是什么样子,内外圈的温差是什么样子的,主轴承的载荷分布是什么样子的,这些东西你不了解的话,你不可能造出一个可靠的部件。
这边是我们对部件上做的简单介绍,包括热点,包括前面提到的叶片、主轴承之类的,可能每一点都会有我们自身的体会。还有最后厂家做的努力,在出厂前,要有一个好的台子,这个台子肯定比第一页提到的厂家台子,把我们所获得的这些经验,都充分的用上去。比方说我们测轴承的时候,我们是把它放再一个真是的软骨上,然后安上一个真实的叶片,并且施加一些真实的动载,到底受力情况怎么样,我们根据仿真机和测试机,通过真实的叶片,传导到整个变相轴承上,轮毂也是真实的轮毂,当然,还有包括变桨的过程,这样的话,才能充分反映变桨的受载过程,经过这样的测试,完整我们算出来的疲劳的数据,这样的话部件才是合格的部件,包括齿轮箱、主轴承也是类似的情况,可能齿轮箱厂家测试的话,就加一些载荷,做一些加速疲劳,还是说依靠前面采集的那些数据。这些是我们工厂那边自己建的几个平台,叶片的、轴承的、齿轮箱的,包括电气的,还有主轴承的。
好,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主要是扭矩,然后其他几个点,我们再加一加,这是行业内以前的做法,现在的话,将来是一个多维的。
简单总结一下,必须完备的输入,完备的部件规范,还有过程和质量控制,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这些才能打造可靠风机,谢谢大家。
(标题为编者所加,文字未经发言嘉宾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