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及应对策略
2018年10月12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江西赣州隆重召开。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 新能源业务副总监 殷丹应邀出席“市场博弈之道”分会场,并发表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及应对策略”的主旨演讲。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 新能源业务副总监 殷丹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5年超高速发展,连续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年提升,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新时代,新的时代将在以下四方面得以充分体现:
一、进一步开放、但管理趋严的政策环境仍将是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产业政策的特点决定了未来的竞争环境将更加激烈
三、市场的竞争结果要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消费环境呈现出四个转变
四、消费者痛点的解决或者新能源汽车长远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技术环境的突破或者差异化的竞争。
进一步开放、但管理更加趋严的政策环境仍将是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更加开放。汽车业外资股比放开,新建纯电动汽车准入。管理趋严。准入机制与退出机制都更加严格。补贴政策对产品要求不断提升,同时补贴力度快速退坡,对新能源汽车能量密度、百公里电耗等技术参数要求逐渐趋严。双积分政策将接棒补贴政策倒逼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 ,2019年开始车企将有NEV积分比例要求,2019、2020年比例分别为10%与12%。
产业政策的特点决定了未来的竞争环境将更加激烈。当前,新能源乘用车中自主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合资与进口品牌市场份额很小,车型级别与燃油车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市场竞争不充分,主流价位区间缺少有效产品。
竞争环境的改变,促使跨国公司由幕后走到台前,提升供给,加剧竞争,造车新势力从筹备到产品开始交付,为新能源车带来新的血液,产业链企业合资合作愈发频繁,OEM竞争领域由整车向外延展。
市场的竞争结果要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那么消费环境如何? 主要为四个转变:
第一,消费结构由乘商并重向乘用车为主转变。
第二,消费主体由公共领域向私人购买转变。
第三,私人消费区域由限购城市向非限购城市转变。
第四,私人消费形态由被动接受向主动选购转变。新能源汽车产品日渐丰富,消费者“无车可挑、被动接受”的局面正逐渐向“主动挑选、自由选择”转变,预示着消费者将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性能,也对新能源汽车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费者痛点的解决或者新能源汽车长远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技术环境的突破或者差异化的竞争。条件一,出于与传统能源车同质化竞争考虑。条件二,新四化融合发展带来的差异化竞争机会。新四化是技术推动下的社会变革在汽车上的投影。就汽车本身而言,电动化是基础,网联化是纽带,智能化是目标,“三化“促进出行模式变革。产业边界日渐模糊,以整车为中心的链式结构正向多维度交叉的网状结构转变。产业结构潜在变革,新技术新模式可能带来汽车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产品力核心发生转移,软件在汽车上重要性急剧增加,用户体验价值凸显。产业价值链形态变迁,传统微笑曲线所代表的产业价值链将会向服务端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