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迅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部件产业化项目)取水许可批前公示

兹有浙江迅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部件产业化项目)向本机关提出在瑞安市塘下镇城东新下河镇东村段取水许可申请,年取水量4.3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建筑用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浙江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因可能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害关系,现予以公示。 凡是与本行政许可项目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以及其他

长治市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信息

根据《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715号)规定,国家对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目前,我市具备报废机动车回收资质的企业2家,具备新能源汽车回收资质的企业1家,信息如下: 一、长治市承华循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地址:长治市上党区西火循环经济产业园 回收资质:报废机动车(含新能源汽车)回收 业务电话:0355--80868

临沭县发改局:​关于落实新能源汽车停车优惠政策的通知

临沭县发改局:​关于落实新能源汽车停车优惠政策的通知 2024-05-22    点击数:2    索引号  linshuxianfzhggj/2024-0000081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沭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  2024-05-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临沭县发改局:​关于落实新能源汽车停车优惠政策的通知 索引号: linshuxianfzhg

关于报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承诺公示材料的通知

接市通知,江苏省工信厅计划于6月下旬公布第九批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承诺公示企业名单,请我县有意向企业根据《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见附件)向县工信局报送承诺公示申请材料。材料报送截至日期为2024年6月4日。   联系人:桑凡轩;联系电话:18861934988; 联系邮箱:gxjhyk@163.com 。   附件:《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管

宿州版“以旧换新”方案来了!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宿州市商务局结合我市汽车、家电(家居)、家装厨卫等消费品市场的情况,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宿州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将于近期正式印发实施。 《工作方案》着力聚焦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3项领域,围绕高品质供给、便利化回收、政策性激励、规范化拆解4个方面,用好财政、金

欧阳明高院士:未来2-3年实现30分钟充电40% 5-10年实现15分钟充到75%

能见App 2018年1月21日 446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8)于1月20-2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把握全球变革趋势 实现高质量发展”,论坛延续了“闭门会+高层论坛+主题峰会”的主要框架,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国际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大赛全球总决赛也在会议期间举行。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出席高层论坛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发言内容:

欧阳明高:尊敬的徐部长、陈清泰理事长,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我代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从技术角度对电动汽车的进展做一个评估和展望。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专项专家组今年会推出年度技术进展评估,包括电动汽车各方面,也会有书面材料,届时将借助百人会来发布。

由于时间关系,本次论坛不能对各个领域全面评述。从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态势来看,目前市场55%都是纯电动的乘用车,因此我将重点针对纯电动乘用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汇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技术,二是电动汽车能耗与节能技术,三是快充与充电网智能化技术。

第一部分,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技术。

十二五以来,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从十五到十三五,逐步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在逐年提升,成本在不断下降。

基于国产高镍正极材料,尤其NCM622材料,2017年底方壳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超过200瓦时/公斤,全部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在230±20瓦时/公斤。

基于新一代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控技术,2017年底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接近160瓦时/公斤,比方单体能量密度为195瓦时/公斤的三元方壳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58瓦时/公斤,单体能量密度200瓦时/公斤电池能做到160瓦时/公斤,质量成组效率可以达到77%,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热失控防范技术,如果没有该技术,这么高的比能量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单体电池要完全杜绝热失控,目前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必须要从系统角度来防范热失控的蔓延。

下面进一步对专项里面研发进展做一个简单介绍。

宁德时代新能源、力神、国轩承担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采用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软包电池能量密度都达到了300瓦时/公斤,其中部分样品的性能指标已经接近应用要求,这里(图)我展示的是宁德时代新能源B样的一些指标,基本上接近使用要求。有些单位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还不能完全满足国标,宁德时代已经都通过,这是安全性检测(图)。

从国际来看,2020年前全球的目标基本上都是300瓦时/公斤,国内外的技术研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是安全性的研究尚待加强。可以看出(图),日韩目标与我国还是不太一样,他们更多的是追求体积比能量,因为对轿车来讲体积比能量可能会更加重要,他们一般都是叫体积比能量,质量比能量他们反而没概念,松下280瓦时/公斤电池体积比能量要做到720瓦时/升。日韩质量比能量目标在270瓦时/公斤、280瓦时/公斤的比较多,这个目标在2020年前可以实现并产业化。

另外一方面,2017年是固态电池最火热的一年,我们对这方面也要做一些点评。这(图)是国内各个单位所开发的固态电池的指标,我在这里不详细介绍,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与赣锋锂业在携手计划2020年产品进入市场,其他的应该说科研单位较多。

全球固态电池2017年全面升温,日本在无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丰田公司出台固态电池量产计划,在2022年实现商品化。当然,我们还要等几年看看是不是能够如期的产业化,目前的重量比能量是200瓦时/公斤,体积比能量是400瓦时/升。固态电池除非能够在内部进行串联连接,才有可能提高系统的比能量,也就是电池变成双极性的,目前由于要加入部分液态电解质,所以串联多了之后会导致内部的电解液流出而引起短路,所以现在内部串联不是很多。

一年来,以无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为核心的固态锂离子电池取得重要进展,但受到固固界面稳定性和金属锂负极可充性问题的制约,真正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技术还远未成熟。我们认为固态电池的发展技术路线,从电解质的角度会从液态、半固态、固液混合,到固态,最后到全固态。负极会从石墨负极、硅碳负极,最后有可能到达金属锂负极,但目前无法确认。

钴和镍都是战略物资,下一步目标——高比能量电池正极主要是无钴无镍材料。在400瓦时/公斤高比能量动力电池方面,国家电池创新中心开展了富锂锰基固溶体的工程技术研究。这是他们做的350瓦时/公斤的电池样品,但衰减非常严重。这方面中科院物理所团队在承担国家专项方面,对富锂锰基固溶体材料的衰减做了一些工作。另外,值得关注的新结构的富锂正极材料,主要是北京大学项目团队承担,首次研究出比容量400毫安时/克正极材料,这个是对传统锂离子正极材料的一大突破。大家知道三元811正极比容量只有210毫安时/克,现在新结构富锂正极材料已经做到400毫安时/克,这为实现锂离子电池500瓦时/公斤的目标提供了可能性,当然,目前这还是基础研究。

由于富锂正极电势高,氧参与反应必须到4.4伏以上,而传统的液态电解质无法匹配,所以可能的途径是要富锂正极材料结合固态电解质,因此基于高容量富锂正极、高容量硅碳负极的革新型固态电池将成为动力电池远期发展的重要目标体系之一。以前我们一直认为是锂硫和锂空气电池是未来发展方向,现在多了一种选择。锂硫电池重量比能量可以提高,然而锂硫电池体积比能量跟重量比能量的比值基本上是1:1,对轿车来讲体积比能量更加重要,因此锂硫电池对轿车而言是有挑战的,它在储能方面可能更有前景。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电动汽车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的发展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今天上午有很多专家和企业家都提到了安全,我在这里再次强调,安全是第一位,比能量等性能指标其次。我现在主要研究动力电池安全,这是我在清华大学的电池安全实验室。

第二部分,电动汽车能耗与节能技术。

大家知道,现在电动汽车总体能耗偏高,节能潜力很大,节能的意义比燃油车更大。为什么?因为电动车没有能源就走不远,燃油车多点油至少可以走远。我自己是纯电动汽车用户,已经开了几年纯电动轿车,我深深的体会就是电耗偏高。在这方面,全球都在增加续驶里程,续驶里程增加需要依托电池的比能量上升,但是整车厂不能把电动汽车的技术提升全扔给电池厂,整车集成的核心技术就是降低电耗,电耗是纯电动汽车整车集成水平最重要的体现。大家知道日产聆风第一代车能耗为百公里13.7度电,到第二代、第三代基本上都在百公里11度电。理论上计算, A级车做到百公里10度电是可能的,所以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有一个研发计划,这个项目是长安承担的,到2020年纯电动轿车(车长4.5米)整车电耗百公里10度(工况法),只有降低电耗才有可能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续驶里程,这是最佳的途径。

如何降低电耗?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关键技术,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要学习宝马i3,降重量,我们现在的整车重量都偏大,这里不详细介绍。

第二,低阻化,我们要向特斯拉学习,特斯拉电动SUV的风阻系数0.24,我们传统燃油SUV风阻系数高的可以到0.4,这个是相差很大的,直接从传统SUV改电动SUV其实在能耗方面是不合适的。国产纯电动乘用车节能重点之一就是降低电动SUV风阻系数,这个可以采用全新的平台,不能完全直接从传统车改。

第三,电驱动高效化。我们要看到,国外跨国汽车零部件集团现在都在竞相开发一体化电驱动桥,并进入中国市场,跟我国电驱动企业短兵相接,我国有些企业已经开始跟他们合资。当然这都是企业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还得要在这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说电机控制器输入端到半轴的效率,他们可以到92%,但总体看我们国内目前水平普遍在82%-85%。最近国内领军企业精进电动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在NEDC工况下平均效率可以接近90%,我们要向这个目标迈进。

下一个就是制动能量回收,国际标杆车型制动回收效率普遍偏高,日产聆风能量回收整车能耗的改善幅度是20.5%。日产的E-Power可以单油门操作,制动踏板基本不用,这对降低能耗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开过宝马的车,制动回馈都是很重的,在城里开车基本上不用踩刹车。

国内制动能量回收的技术已经取得进展,但是实际应用偏弱,比如清华团队制动回馈技术应用在北汽E150,能耗改善也可以到23.7%,但是实际车辆的使用和推广情况不佳,急需改善。

最后就是热管理,温度对实际运行电耗影响最大,低温工况下电耗较常温工况最高高出50%,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在冬天续驶里程都有较大幅度下降。

怎么办?新一代热泵空调技术已经取得重要突破,正在进行产业化测试,我们要重视这个技术。现在电池加热,这些都是成熟技术,但是有一个技术,就是冬天的供暖,如果我们用PTC电加热,1千瓦就能产生1千瓦的热,用热泵空调COP(制热能效比)可以达到3,就算零下25度也可以达到1.7,就是1千瓦能够供1.7千瓦的热,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值得我们重视。

第三部分,快充与充电网智能化技术。

我想说两个问题,一是私人购车充电桩配建率在增加,我们的目标是“一车一桩”,这个非常重要,应该由整车厂主导。另外一个我们应该看到,全国公共慢充桩充电利用率不到10%,也就是说公共慢充交流桩基本没人用,所以电动轿车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公共快充补电结合。我们现在慢充不存在成本各方面的问题,技术也没有什么问题,从现在的接触式交流慢充到将来无线充电,这条技术路线也是清楚的。关键是采用什么样的快充,这个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大家知道,欧洲和美国计划2020年后车辆电池容量基本上达到100千瓦时,续驶里程达到500公里,设定充电时间15分钟,提出充电功率350千瓦的要求。 现在北美、欧洲都在推行,日本稍晚一点,但是2022年之后也要应用。我国目前乘用车直流快充一般是50千瓦左右,实现350千瓦的大功率充电,电动汽车电压要提高到1000伏,充电电流400-500安时,超过现有产品零部件的性能边界,对我们现有的纯电动汽车整体技术体系会带来严重冲击,对于整个方方面面的安全也会造成重大风险。2017年百人会将其作为热点问题已经多次讨论,与此同时,中国充电联盟也在开展大功率充电的技术准备,因为随着电动轿车续驶里程的增加,电池容量的提高,对充电设备配建功率的需求逐步提升,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原来续驶里程150公里现在提升到300公里,电池原来20千瓦时现在基本上都要四五十千瓦时,必然要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从长计议,基础设施不能来回翻烧饼,要着眼未来10年。如果我们看未来10年,中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会成为发电主体能源,因为光伏的价格在持续下降,估计在5-10年会低于煤电。

所以,充电智能化将会引发能源革命,我们认为,面向未来的是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我在这里加了两个词,电动汽车前面有“智能化”,还有“新能源”,等于什么呢?电动汽车+驾驶智能化+充电智能化,我们现在谈驾驶智能化比较多、比较热,我看已经快成红海了,但是充电智能化还是蓝海一片,我认为比驾驶智能化可能难度要更低一些,推广起来反而更容易一些,我们需要开辟另外一个能源智能化的大空间,而且中国的电动汽车有先发优势,互联网有技术优势,光伏技术有产业优势,如果三个优势进行整合,我相信我们的换道超车一定能实现。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的充电发展愿景是以电池储能V2G微电网为主,就是车电互动,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微电网协同平抑快充负荷。大家知道,快充幅度提高之后,电动车快充功率峰值很大,同时可再生能源也是间歇的峰值,怎么样两个峰值协调互动,达成平衡稳定的电网,这是我们必须要尽快研究和落实的。所以我们提出一个是交流慢充,在3千瓦到20千瓦之间,占充电总量80%以上,以慢充为主体,加上快充补电,由120千瓦逐步过渡到350千瓦,占充电量的15%。未来2-3年我们可能还要30分钟充电到SOC的40%,3-5年可能半个小时充到60%,5-10年15分钟可以充到75%,这是我们基本的发展愿景。

最后,我们希望个人充电桩力争1:1配套,成为充电主体的情景下,电动乘用车公共快充补电站发展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从目前到2020年,从小于60千瓦的快充到小于150千瓦的快充,我们推广自用桩,同时研究以大功率快充为代表的各类充电技术,在2020年2025年,示范新一代充电技术,大规模的V2G示范应用, 2025年之后,推广新一代充电技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造,实现新能源智能化,除了自动驾驶的智能化还要实现新能源的智能化,满足乘用车的快速补电需求,同时带来整个能源交通系统的革命。

谢谢各位!

(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欧阳明高 / 充电桩 / 测试 / 新能源汽车 / 院士 查看更多
资讯

氢能源产业“一触即发”

阅读提示 巨大的想象空间使得氢能源成为全球投资增速最快的行业。以发展的眼光看,氢能行业的方向已经明确,核心关键技术基本突破,部分区域绿电价格已让绿氢初现经济性,产业链框架已具雏形。 6月18日,重庆长寿经开区化中大道旁,一座红蓝色调的类似加油站的建筑,在蓝天白云下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当地首座氢能母站,可满足‘成渝氢走廊’20座加氢站的氢气需求。”中石化重庆川维化工公司专家周昌贵告诉记者说,正着力

资讯

牵手创维汽车及德铭汽车 巨湾技研构建XFC极速充电生态圈

巨湾技研牵手创维汽车及德铭汽车,将根据销售情况,以创维汽车国内销售区域半径20公里为标准,共同投建XFC超充桩,实现“XFC极速电池”产品从研发应用到推广服务的全流程闭环。 图片来源:巨湾技研 近日,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简称“巨湾技研”)与江苏开沃汽车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创维汽车(简称“创维汽车”)、广州德铭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简称“德铭汽车”)在巨湾技研德道产业园举行战略签约仪式,三方拟在新能源汽车

资讯

钴价承压 碳酸锂价格尚未止跌

2023年4月17日钴锂镍市场行情 钴价仍在阴跌整理区间,由于消费市场持续承压,以及再生钴市场挤压,钴原料商家部分上探意愿受到打击。据悉,由于缺乏创新以及国际经济因素干扰,智能手机行情需求持续疲软;由于政策面调整以及前期超支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速不及预期。此外,苹果宣布将于2025年实现在所有Apple设计的电池中使用100%再生钴,以推进在产品中使用可再生材料的进程。 锂价仍旧处在下行区间,市

资讯

Mysteel早读:中信集团拟入局抢夺南钢,欧佩克成员国集体宣布减产

◎沙钢集团收购南京钢联遭“截胡”。南钢股份公告,南钢集团决定行使优先购买权,向复星系股东购买其持有的南京钢联60%股权。南钢集团将持有南京钢联100%股权,成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公司实控人将由郭广昌变更为中信集团。复星国际公告确认,终止此前向沙钢集团及沙钢投资出售南京钢联交易。 ◎欧佩克+多国宣布实施自愿石油减产计划。沙特自愿减产50万桶/日;阿联酋自愿减产14.4万桶/日;阿尔及利亚自愿减产4.

资讯

外资电动化,仍有机会

  电动化时代,外资还有翻身机会吗?   有!   “德系、日系如果在固态电池上有大突破,能够量产,那么在电动车赛道第二阶段有可能打个翻身战”,日前,在第三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高峰论坛上,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张中祥如是说。由此可见,现阶段,外资品牌电动化转型虽然处于落后阶段,但仍有迎头赶上的机会。   原因是电动化第一阶段,新能源市场淘汰的是家底薄弱、竞争力不强的边缘车企。同时,

资讯

欧阳明高院士:储能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技术路径探索(附PPT)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紫金论电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所做的专题演讲,从新能源革命储能瓶颈技术、新能源动力系统技术研发、新能源革命技术路径展望三个方面对新能源革命技术进行了深度讲解。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紫金论电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所做的专题演讲,从新能源革命储能瓶颈技术、新能源动力系统技术研发、新能源革命技术路径展望三个方面对新能源革命技术进行了深度讲解: 1、储能瓶

资讯

磷酸铁锂电池,大容量储能之路走不通?

  近日,中科院原始欧阳明高公开表示:“一般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是比较安全的。本质上对于小的磷酸磷酸铁锂电池的确如此,但大容量电池,像320Ah的电池,其内部温度可以超过800度,这超过了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    大容量电池为何安全性更低?   磷酸铁锂小容量电池和大容量电池安全性的区别主要在于:电池内部温度是否超过正极材料分解温度。   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一般500℃才可能出现分解现象,磷

资讯

不仅“有桩用”还要“用得好” 加快补齐路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最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成为消费增长和产业发展新亮点。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26%。从发展趋势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快速增长,并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农

资讯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新能源汽车、储能、ChatGPT均将为新能源革命带来“十万亿”规模产业

在今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大规模产业化新阶段,预计2040年左右保有量达到3-4亿辆,发展成十万亿规模的大产业,且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将倒逼能源基础设施全面转型和新型储能产业大发展,电池-光伏黄金组合和氢能-风电白银组合,预计15-20年发展成十万亿规模的大产业。 此外,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革命,汽车智能化技术路线将被重塑,智能

资讯

氢能行业有望由toG转为toB

香橙会研究院 氢能行业周报及点评(0612-0618) 今年可谓是氢能行业真正突破年 观察到市场里的一些订单,toB的订单逐渐增多 行业有望由toG转为toB 行业发展阶段变了 人也要做出变化 希望能有那位冲到球场拥抱梅西的少年那样 给行业到来新风范 本周关键词 1、濮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标采购1000辆氢车 濮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6月16日发布采购招标公告,计划对外采购1000辆氢车,预算人民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