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静夜思】IEA及国内顶尖能源专家关于未来的一场深刻谈话
12月2日,由国际能源署(IEA)、中国能源资源发展论坛共同主办、泰豪科技协办、能见科技承办的《世界能源展望2016》中国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在现场问答环节,泰豪科技能源互联网事业部CMO李越与IEA能源供应展望部门负责人Tim Gould,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司司长唐元,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杨虎林,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解答了现场观众关于《巴黎协定》对全球能源和碳市场影响、我国油气资源与未来发展、可再生能源前景等诸多问题。
以下是现场问答环节发言全文:
李越:各位上午好,我是李越,我来自泰豪科技的能源互联网事业部,非常荣幸主持这个问答环节。首先我想感谢国际能源署IEA以及能见科技,邀请我做主持人。对于这个报告而言,我对它的感情很深。因为三年前,我参加了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发布会,当时是在巴黎,那个时候我还在读研,我还记得比罗尔教授是当时发布会的主持人,而且那个时候,IEA的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博士,介绍了世界能源展望当中的一些主要的信息。我发现那是2013年,三年之后,现在我坐在这里再主持今天在中国发布会的问答环节。巴黎在今天仍然是我们讨论的主要议题,而且我们现在IEA所给出的情形和三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所以在这儿,首先想感谢国际能源署和能见科技给我这个主持的机会。
李越:TIM GOULD先生,您刚才参加了我们第一个报告环节,所以第一个问题是问您的。在2013年的时候,我在参加能源报告巴黎发布会的时候,当时大家预言说化石能源仍然会是世界能源结构当中的主力军,当时所占比是82%,2013年做出的预测是说可再生能源将会大力发展,但是即便这样,化石能源还是要占到75%,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低碳经济大幅发展,IEA所做出的预测,关于低碳能源也是更加的乐观了,这是我所观察到的情况。我观察的是否准确呢?
TIM GOULD:谢谢,你的观察是准确的。但谈到全球能源系统,还有一点要记住。全球能源系统的惯性很大,因为我们已经有基础设施了,基础设施在过去几十年已经建好了,虽然说在整个能源系统当中,比如说办公室,灯泡过两年就换了,但是关于电厂这些基础设施而言,一旦建成了以后,它就会决定它要消费这么多能源,它会产出这么多能源,这一个惯性的问题。谈到低碳能源的发展,它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考虑现在已有的这些资产,因为已有的旧的系统是反对改变的,它不想迅速地去改变现在的现状。如果我们看全球能源结构,会看到化石能源的确占比下降了,但是并没有整体有这么大的削减,石油占比在下降,但天然气占比在上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在上升。到2040年的时候,整个能源结构当中主要的燃料还是化石燃料,我们永远都会谈气侯变化,看到气侯变化,就要看我们的变化的速度到底有多快,我们怎么样去发展低碳的化石能源?怎么样进一步发展各个方面,从而让我们实现《巴黎协定》所做出的制订目标。
李越:好,非常感谢您。有没有哪些政策和科技改变了IEA的一些预测?尤其是在巴黎协定签署之后。
TIM GOULD:过去几年里有一些非常巨大的变化,就是自2013年而来,主要有两个很大的变化,第一个是一些关键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本大幅降低,所以现在可再生能源对于大家来讲,更容易去使用。首先是因为它们本身的系统运营成本下降;第二是政府大力部署可再生能源。这个变化,大家能够在政策上得到体现,因为政策的支持力度也加大了。这是为什么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大规模提升。刚才在PPT当中,大家看到从去年到今年,太阳能就增长了20%,大家在展望当中可以具体读,这是非常重要的变化。《巴黎协定》是另外一个重要变化,因为现在政府在政策方面已经做出一些承诺,当然每个国家承诺的雄心不一样,但是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框架。
刚才在嘉宾环节当中,有人谈到,我们也要进一步的去提升能效。我们很难去有形的让大家看到能效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影响是非常之大的,现在在全球能源消费来看,之所以能源消费下降,就是因为能效的提升。
现在建筑,还有一些工业流程当中,它的能效大大提升了,所以能效的提升,是会造成巨大的转型的。
李越:非常感谢。
齐晔:我想补充一点。我们看到,可再生能源的价格降低了,这的确是让我们整个能源消费下降和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不能说《巴黎协定》本身造成了什么影响,因为它刚刚才签署不到一年,而且还没有进行全面的实施和落实,我们还没有看到《巴黎协定》本身能够带来切实的结果,所以在这儿我们一定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尤其在中国,在欧洲和美国当然也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整个全球的经济增速放缓,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另外,我还想指出报告当中的一个主要发现,那就是2015年,也就是说去年我们看到可再生能源的总和第一次超过了传统的化石能源,这一个巨大的改变。可以说,开启了一个能源消费的新时代。
另外从报告当中,2015年的数据当中,我们看到2015年的能源整体消费,基本上在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上已经达成平手,这是能源消费的非常重要的新趋势。
TIM GOULD:我同意不应该将这些变化全部归功于《巴黎协定》,但是通往《巴黎协定》这段道路已经聚集了很多公众讨论,以及很多政策制订者的努力,这就是我们通往一个低碳未来的一个可能的路径,《巴黎协定》还是做出了一些贡献。我当然也同意,需要考虑全球的经济环境。当然因为在2015年,我们也看到,全球排放完全停滞了,虽然全球经济依然在发展,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基本上是持平的水平。因为在我们的预测中,我们还是谈到了一些增长,因为我们看到全球还是有很多地区经济放缓,但是在中东地区,比如说会有水电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观点中,这些变化将会逐渐地影响整个的能源消费。
李越:谢谢。我相信要达成《巴黎协定》承诺,不仅仅依赖于政府努力,同时还要仰仗于各个企业和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当然了,整个经济环境也会对能源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但我希望在全球经济比较低迷的情况下,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能源方面的改变和变革会发生。
现在我们可以进入到观众的提问环节,场下有哪些嘉宾有问题吗?
提问:非常有幸参加这个论坛。我来自新奥能源研究院。我们IEA对能源有了预测,我的问题是问姜院长的,您对原油未来的发展是什么看法?还有一个问题是问杨总的,您刚才说到,我们国家的天然气是非常丰富的,足以支撑未来的发展,有数据支撑吗?谢谢。
姜学峰:好,谢谢。对于未来的能源前景,我们院也做了一个展望研究,时间是到2050年,经过3年的研究,也在今年的年终做了一个发布。对于石油的看法,在未来能源结构当中,我认为它是一个逐步被替代的能源品种,但是在现在来看,或者是在我们可预见的2030年、2040年、2050年的区间内,我们认为它还是一种战略性的格局,尽管从流动性到各方面都已经是高度商品化的。因为在全球任何一个大宗商品当中,都没有像石油这样,它的价格变化,它的供给格局的变化对世界经济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尽管说它是被逐步替代,但是它还是一个重要的资源。
对中国,我们的判断,大概在2030年之前,中国的石油消费也会达到一个峰值。我们大概认为高峰的需求量是在7亿吨左右,之后逐步地递减,是这样一个看法。谢谢!
杨虎林:问题非常好。新奥在我们能源界,也是贡献非常大的。中国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根据今年的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结果,中国的天然气地质可采资源量是90万亿,煤层气还有30多万亿,页岩气也还是挺丰富的,这都有正规的专业团队、资源评价的这样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也是我们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几大公司共同评价的结果。其中天然气,从资源的角度没有问题,但是由于体制,也由于进口气的价格比较高等等因素,应该说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然气的发展。另外一个煤层气,尽管起步非常早,发展了几十年了,但是让人不是特别满意。我们部,今年有一个比较大的探索,把煤层气的审批权限委托山西省在审批,目的是想在山西省这个区域市场内,逐步去探索煤层气良性发展的路子,把市政府的力量,把企业的力量,在一个区域内达到一个平台,得到良性发展。我相信通过几个方面的努力,尤其是我们国家国务院很快要通过油气体制改革的方案,通过以后,上游会有序的放开市场,经过几年的努力,天然气也好,煤层气、页岩气都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谢谢!
TIM GOULD:我想谈一谈我们对石油的预测,我们对石油消费的预测是否也是适用于中国?我们已经谈到了在过去25年和未来25年石油消费的区别,我们增加了中国石油消费的需求,但是这个在过去25年中没有发生。我们要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中国人均石油消费基本上是达到3桶的水平,在我们的预测中,这个数字将会上升。到2040年,中国人均石油消耗量,将会达到每年4桶。在欧洲,目前人均消费量是每年8桶,在美国是每年20桶。经合组织的总体在我们的展望期中,会从12桶每年降到8桶每年,所以我们来看看在整个体系中石油是如何淡出中国能源体系的,我们来谈消费,但是中国的人均石油消费依然比世界其他地方低,所以我们就是要以创造性的方式来想一想,如何促进能源的流动性,同时也包括其他的行业,尤其是在石油化工行业。
提问:各位嘉宾好,我来自法国威立雅集团,威立雅是世界上最大的环境产业集团,分别有重要的业务领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能源领域。今天非常荣幸来到了这个发布会活动,刚才有幸听到TIM GOULD先生谈到,我国未来在供热和交通领域,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威立雅也是有很多优质的区域供热项目,尤其在欧洲和美洲也是有很多生物质能源的供热项目,在欧洲生物质供热也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易院长,很多我国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规划和政策,易院长这边都是非常重要的智库,所以我想请问您。在我国生物质能供热方面,是否将来会有一些有利的支持政策出台?谢谢。
易跃春:关于生物质能,我就简单说一下。因为以前来讲,我们国家的生物质能主要是以发电为主,但是发电客观来讲,由于原材料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导致了有很多的开发企业的项目不是很盈利,因此那个模式一直在总结。下一步一种是成型颗粒,另外一种是生物质高值附加综合转化利用。目前十三五规划里面,把以前可再生能源以发电为主,逐步转到成型颗粒供热方面,国家对今后发展的规划、方法以及发展的重点进行了调整,因此相对应的来讲,这些政策可能要根据规划的目的,也会逐步制定和加强。因此你刚才问我这个政策什么时候出来或怎么样,现在不好说,但是肯定有这个方向,规划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调整了。
李越:非常感谢易院长。因为我知道有一些来自使馆和其他国家的嘉宾,我想问你们有没有对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有什么问题?
提问:我是来自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的。首先非常感谢TIM GOULD今天上午的报告,还有各位嘉宾的提问。中国的煤炭发展,刚才我们所听到的预测都是非常合理的,另外我们知道,中国的国务院和能源部,刚刚发布了关于中国电力行业的新报告,中国从现在到2020年发电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同时核能也需要大幅的增长。现在还没有提出关于核能的具体目标,所以我们现在想问在座的各位,政府的这些目标,和你们所说的煤炭消费的减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还有中国现在整个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当中的使用。
TIM GOULD:好,我们一直非常密切关注中国的“十三五”计划,我们在做关于中国预测的时候,我们的预测是和中国2020年的发展规划是紧密相关的,水利和核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两个领域,所以我们预测的这些趋势和中国的发展规划当中的主要指标都是有参考的。谈到你刚才所说的发电,电力在中国还没有达到峰值,它还会进一步发展。这些火电厂,在未来几年还会进一步的去发电,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其他的能源行业,比如说工业的用煤需求,我们看到在这些方面,现在结构变革是越来越多的希望减少对煤的使用的,但是具体每个行业的情况都不一样。
齐晔:我想做一些补充。就发电的产能而言,火电厂在未来还会进一步的增加发电的产量,发电的总量按千瓦时算,至少是平缓的。在2015年10月份的时候,我在澳大利亚跟很多投资者开会,当时我就指出,从宏观的层面上来看,火电厂本身,它在发电领域的角色还不会下降,而且会大幅上升,也就是说煤炭的角色还会进一步上升,这对于澳大利亚的这些煤炭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条好消息,但是这是一个比较短期的现象。另外,今年我们看到政府政策的执行也有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煤炭整体的发展不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杨虎林:我补充一个消息。国土资源部今年已经暂停煤炭采矿权的审批,可能是未来几年,也会保持这样一个态势。煤炭的供给肯定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会响应国务院的去产能这样一个号召。
李越:TIM GOULD先生,在2017年展望报告当中,您可以把刚才这一点加进去作为一个参考因素。时间有限,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非常感谢,今天上午的报告展示和问答。我来自英国驻华使馆,今天上午我们有谈到碳捕集、碳存储,还有电力储存,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碳捕集和碳存储技术,将是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做预测的过程中是怎么考虑CCS技术?以及中国CCS技术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TIM GOULD:首先非常感谢你的提问,在我们的主要情形当中,刚才已经讲到了CCS,也就是碳捕集和碳存储,它本身扮演的角色是比较边缘化的。关于CCS的一些试验项目或者试点项目,它的发展比较缓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主要情形中,把CCS扮演的角色弱化了,在报告中都有反映。
关于2度升温的目标,在我们看来碳捕集和碳存储技术的大力部署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这一方面,中国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关于我们的预测,我们是关于450PPM和2度的升温目标,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说一半火电厂的碳捕集、碳存储都必须在中国,中国一半火电厂都必须使用CCS技术。现在关于CCS技术和火电厂的结合正在做很多实践,如果2度的升温目标,CCS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保护措施,只有CCS,我们才能够保护好我们在中国已经建好的这些硬件设施,让这些已建好的硬件设施能够去适应我们新设定的减排目标。如果我们要实现这个减排目标,中国在CCS方面要扮演的角色会是非常之大的,责任非常之重。
齐晔:我觉得最后我们可以不去考虑CCS的问题,CCS之所以提出,是因为过去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很贵,但是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考虑是CCUS,在石油钻井过程中使用CCUS,所以我觉得最关键的在于价格,价格决定了商业的发展。就未来,我觉得碳价不够高,CCS的经济性会受到影响。中国的碳市场建立,还有中国碳价的发展,可能会比较缓慢,没有办法让CCS很快成为一个经济上可行的选项。
TIM GOULD:我想做一些补充。我觉得我们现在做出的评估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我们看到2度升温目标,那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就包括效率、能效、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还有核能、CCS,这些都是我们潜在的一些对策,通过这些对策,我们能够使用这些对策更好的实现2度的升温目标,如果把这些对策当中,其中一个去掉,剩下的这些对策就必须要非常努力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现在我们不能可说把其中一个对策删掉。
我们在转移过程中,这些都要考虑,无论是能效也好、低碳技术也好,各种各样的对策一起去调度,最终实现这个目标,对我们而言,CCS仍然是我们考虑的因素之一,但是它也有一系列的考虑因素,比如说公众的接受意愿、政策支持力度,还有这个技术本身已经有了一些技术上的可行性的证明,但是如果想让公众接受这个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现在我们就彻底不考虑CCS技术,让我们实现2度目标的挑战就会更大了。
李越:非常感谢TIM GOULD先生的补充。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包括刚才各位嘉宾的点评里面,我们可以看出,能源并不是说它每一个元素单独在运行,而是在一个系统内,所以整个系统结构和运转方式,可能会是更加重要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整个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能源的形式之间的转化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全世界范围内,能源之间的系统越来越互联,比如说在电网层次,现在我们又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油气的管道也变得越来越完善、更连接,而在微观的层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能源变得更加分布化和民主化,每个家庭可以自己产生自己的能源,有自己的储能,配自己的电动车,在微观层面有微电网,甚至更多区域层面的能源的互联。
我的问题就是,在结合中国现在能源整个体制的改革,我们的市场在自由化,我们的油气市场在自由化,电力市场也在进行整体的改革,它是怎么样改变中国整个能源系统工作的方式?你们怎么看待未来25年,中国能源系统的发展?
易跃春:我简单讲一下吧。石气时代的结束,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而是因为有新的技术来取代它。未来能源,我想大家也讨论了很多,在不同时期会承担不同的历史作用,随着对环境的重视,对二氧化碳、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视,追求更自然、更美好的生活,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不同的能源在不同的时期,它的技术、它的经济条件,也会向社会接受程度。未来的能源应该是多能互补的结构,不同的时期,可能是煤炭占主要,有可能石油占主要,有可能最后逐步会走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随着大家对环境认识,应该来讲是多能互补的,在不同时期,各种能源会随着它的技术经济条件发生不同的变化的作用。
李越:谢谢易院长。
姜学峰:对于未来的能源系统,我是有这样一个看法。首先一个,能源转型,不光是说各种能源品种的替代,事实上对根本的还是能源系统的变化。我觉得过去我们的能源系统是适应以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煤和气,这样的系统。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像整个这套系统,对于新能源的接纳,能够更顺畅。实际上现在我们出现的新能源发展当中出现的气荒、气变的现象,就是一种系统的不适应,能源系统性的转变更多在这个方面,同时也有在制度层面市场的机制相应的变化。
从未来能源大趋势来看,我们觉得更加趋向于去中心化,而不是过去集中的能源生产供应,长距离的输送,这样的系统,可能更加是多元的、分散的能源系统。对于电网的互联、通道的互联,我觉得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说规模越大连通的范围越广,一定是有利的、好的,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因素。
李越:谢谢姜院长。
齐晔:因为你问的这个问题是展望未来,就是预测,往往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基本上多数情况说错。我们非常赞赏IEA,每年都给我们展望,非常有帮助。展望未来,能源体系跟人们的用能行为、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为什么对未来的1200万吨,我表示怀疑。我们看到人们的用能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比如说汽车,过去20年成长起来的这一代,我觉得基本上是中国第一代拥有汽车,也是最后一代喜欢汽车的这样一代人,以后的人不喜欢汽车、不喜欢开车,他喜欢宅在家里,他要是长距离出行,他有高铁。我给TIM GOULD他们提一个建议,怎么能把人们的用能行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结合到这个里边,考虑未来能源消费的总量,能源体系的未来。
TIM GOULD:谢谢您。您的观点非常的有意思。我想要再次强调,我们做这些工作的目标,我们不是说要做出正确的预测,我们不是说到2040年、2050年,我们的预测一定会成真,我们的宗旨是要改变今天的政策制订者们,因此我们在工作的宗旨,就是想要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让全球的公众,让政策制订者们,让市场理解现在世界的整体情况,并且影响他们做事情的方式,因此,我们在世界能源展望中,可以看到今天世界的整体格局,如果我们不喜欢这个格局,我们可以做出努力改变目前的现状。如果我们的预测跟我们2030年的情况是一致的,我们就没有成功的做好我们的工作,因为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影响人们,就是要影响结果。通过影响决策者,我们给大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情景选择,在未来的几十年中。
李越:非常感谢TIM GOULD。我们预见未来,并不是为了预测未来本身,而是为了更好的影响未来,所以非常感谢IEA国际能源署,花这么大的心血在这个报告上面,每一年为我们推出整个世界能源的展望,我们今天也非常高兴,能请到各位专家和各位听众,大家一起讨论世界能源的未来,甚至关切到人类的未来,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今天的问答环节就结束了,非常感谢。而且我们今天整个的活动也就结束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