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16日,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0)在北京新国展隆重召开。作为全球风电行业年度最大的盛会之一,这场由百余名演讲嘉宾和数千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共同参与的风能盛会,再次登陆北京,本届大会以“引领绿色复苏,构筑更好未来”为主题,聚焦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在15日下午召开的风电行业人员安全培训研讨会暨GWO中国委员会年会上,中广核新能源学院常务副院长康书亭发表《风电运维后市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主题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康书亭:很容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跟风电行业人才培养领域专家和同事们一起做交流,我来自于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我姓康,康书亭。 大家都知道中广核主业是核电,也是国内最大核电发电商,全球第三大,在中广核培训或者叫人才培养这项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光荣的工作,因为核电在中国起步比较晚,而且核电人才外部不能获取,只能是自己培养,所以在中广核有黄金人的说法,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集团曾经先后派出了80多名员工主要在法国以及英国学习核电站的操纵技术,就是操纵员的学习。 为什么叫黄金人呢?因为他们每个人的学费在当时折合黄金,每个人是60公斤的学费,如果按现在黄金价格算60公斤肯定上千万了,在当时也是一笔非常大的钱,在国家外汇比较少的情况下,当时大概合到人民币也要几百万。80多位同志从法国和英国学成之后,回到工作岗位上非常好支撑了中国商用核电站的运行和发展,这些人大部分都已经退休了或正在退休,他们带来了很好培训的理念、人才培养的理念,所以在中广核核电人才培养是非常有特色的,每年投入也非常的大,从而也保证了大亚湾核电站是全球运行最安全的核电站,因为核电站有一个组织叫瓦诺(音),就是全球核电站运营联盟,每年做安全指标的评审,大亚湾核电站已经连续17年各项指标综合评比一直是第一,也就是大亚湾核电站是全球最安全的核电站,虽然技术不是最先进的,为什么最安全?当然多方面,人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正因为这样一个原因,集团很多领导,绝大多数都是做操纵员出身的,所以他们的成长是得益于培养,得益于接受培养,得益于企业系统人才培养体系。 所以在中广核集团里边,对新能源、对风电来说,我们也算是传承了一些基因。中广核风电是2007年开始开发投运的,到今年为止跟很多老大哥单位比还是差一些,今年装机有望到2000万,还算可以,2007年才开始搞这个事情。比较早的时候,我们集团要求风电公司,我那时候在公司做人力资源总监,要求我们建培训中心,要向核电看齐。我也在中广核集团工作过,因为我们这个行业跟核电从投入角度是没有办法比的,中广核现在核电培训领域资产就是用于人才培养资产,现在已经超过40亿了,就是历年来各种投入累计现在将近50亿,所以是高投入。 同时也是高产出的,我们能学的不是那么高费用的投入,我们可以借鉴人才培养的体系、借鉴它的理念,这样也算是有这么一点先天的优势,当然也有包袱,因为核电人才培养是高投入、高产出,作为风电行业是有点拼不起的 这样情况下,我们根据风电特点,也借鉴了核电人才培养的一些理念和方式,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下边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我向大家汇报主要是两部分内容,一是行业发展所带来人才的挑战,这点大家都有共识。第二中广核新能源或者中广核风电是怎么做的,重点来做这样一个介绍。 行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人才挑战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中国风电市场装机每年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在“十四五”期间国家有让行业人士特别振奋的规划,装机不断扩大,行业竞争也在加剧。我2009年到中广核风电公司,十一二年以来经历了风电领域发展和变化,从造价到技术等等,其实这十年的时间变化还是非常大的。同时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的迫切,装机不断增加,人员供应不足。 面临这样一个大背景,就人才来讲面临挑战还是比较多的,第一是行业高速发展,从业人员增长速度还不够快。行业发展很快,生产可以现代化,生产线可以加速运转,但人的培养是跟不上的。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核电经常有这句话,就是人是远远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人的进化速度太慢了,技术进化非常快、迭代非常快,现在人和100年前的人比是比他们聪明一点,但有质的变化吗?那也未必,100年前的设备和现在设备比是有大的变化。 中广核风电是这样,很多一线优秀技能人才好不容易培养了,包括培养兼职的老师,我们每年几十个风电厂投运需要管理人员他们都转岗到管理人员,转到那儿又要做技术带头人、技术管理负责人,还要协调周边关系,还要参加当地一些会等等,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这些上头了,所以加剧了技能人才的稀释。 第三现有职业教育缺陷,这个我们身有体会,我们从2011年开始建风电培训中心,和国内非常好一所职业院校合作,他们从2009年就有风能专业,但是很有意思的是整个专业老师到2017年第一次去风电厂,2009年专业建立到2017年,只有一个老师去过风电厂,因为他以前在电工工作,还不是在学校,这是中国教育情况。2003年以前我在管理干部学院工作,我比较了解普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滞后,尤其是我们这个行业。 第四有一些从业人员转型缺乏专业知识。 第五在座很多做技术同事比我清楚,现场人员的专业是跨行业的,核电很多同事觉得新能源如何,但是到现场一看傻眼了。核电站有的人岗位职责七八年就是换灯泡,他就负责现场换灯泡,干了多少年就会换灯泡,这个相对比较极端,分工非常的细,但是我们现场同事可就不是了,风机这么多系统都要懂、都要会,所以这也增加了人才培养的难度。 再有其他几方面,时间关系不一一赘述了,大家也都是同行,也比我更清楚。 这种挑战各种矛盾,培养周期很长,专业性又比较强,自主培养的成本也是相对比较高的,我们从2011年成立风电培训中心一直发展到现在所谓新能源学院,我们的投入确实是比较高的,到目前为止投入已经将近6000万,就是指设备,另外各种课程开发的投入、各种人力的投入还是非常大的,现在新能源学院有50多个专职人员来从事各个方面的工作,所以自主培养的成本确实还是相对比较高。 还有其他一些挑战,我也不一一讲了,比如说开发过程当中相对比较粗放的发展,项目开发难度也很大,项目开发出来了、工程建设上去了,我们公司每年400万的速度在增加,所以前期粗放的发展最后落到搞生产、搞运维这些人手上了,所以挑战相对来说大一点。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实践有这样一些情况跟大家汇报一下,2011年成立了培训中心,那时候没怎么管花里胡哨的东西,现在再搞不敢那么搞,请了礼仪公司,现在不可能了。我们自己也有一个调整的过程,现在新能源学院是三个领域,风电、水电和太阳能,我们集团把三个公司整合为新能源公司,当然主体还是风电,我们2016年成立了新能源学院。在2019年新的实训场地占地将近5000平米的实训场地,也标志着装备有了比较大的飞跃。 2019年在马春玲经理那儿海上风电基地在金风科技,大风海上基地,我们非常容幸在今年加入了GWO,同时也获得了BST模块的资质,后续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所以我们的发展也离不开同行的支持。在上个月公司要求我们做转型,所以新能源学院转变为新的公司了,要公司化运作,名字就叫新能职业培训学校天津有限公司,今后会有两个牌子,一个是这个,另外一个叫中广核大学新能源学院,集团培训的口是由中广核大学这个企业大学来统领,这是我们简单发展的历程。 再有刚才提到中广核集团,这句话是在所有培训场地甚至一些车间、厂院可以看到的,“培养人而不仅是培训人”。这一条也是核电人才培养非常核心的一个东西,叫做“培训—考核—授权—上岗”,一个大学毕业生到核电站,大概要用十多年的时间可以成为职长,从实习到见习操纵员、高级操纵员、副职长到职长,快的八九年,慢的十来年。从大学毕业生到职长要考278个证,每一个技术部要用一些执照证书垫在自己脚下,先培训然后考核,考核拿到执照才能动阀门、才能开开关,没有这个不行,有了执照也不一定给你授权,给了授权不一定能上岗,逻辑是“培训—考核—授权—上岗”,倒推过来每一个岗位都要进行培训、考核、授权。 大亚湾核电站培训中心24小时灯火通明,所有人是学来的,全年有大课表,什么时候上什么课,也有一些老师在现场,他们自己报名来,他们住在厂区里,他们练考那些证书,你要当一个职长要考200多个证书才可以,是标准“培训—考核—授权—上岗”。 红字部分是集团理念,这句话作为培训领域的座右铭,“培训创造价值,学习成就未来”,在中广核核电这一条做的一点都没错,不学习不参加考试拿不到证,就授不了权、上不了岗,包括内部讲一些课程,授权在中广核是非常普遍的。 比如说现在搞党建培训,支部书记培训班的老师必须先拿授权你才能给支部书记讲课,统一的课本、统一的标准,在我们公司也是一样,做一下参考。 蓝的是新能源考虑的,一是以学员为中心,把学员当做客户,学员为什么来?尽管是调训发通知来的,来要让他有获得感。第二实训即实战、训场即战场。第三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原来培养一个师傅教给他怎么带徒弟这些方法,后来觉得不行,首先要解决他的意愿问题就是所谓的德,要激活他内心的动力,让他不是为了对付工作来带徒弟,而是发自内心助人为乐、去培养他人,这样增加了一个维度,这是所谓的理念。 我们人才培养体系房子图,也没有完全概括进来,大致有这样几类。包括两个大方面,一是管理人才,因为我们公司现在有6000多人,中基层管理干部数量还是比较大的,我们现在管理序列还是做的不错,我本人做管理培训出身,我1986年在管理干部学院鼓捣这块,这块相对容易一点,社会资源也比较容易获取。这边是现场为主,技能技术类员工人才培养,大致是这样一个情况,需要一些支持,资源等的支持。 培训基地有几个,一是在天津,天津是主要基地,在湖北大悟,面积挺大,60多亩地,这是当时开发市场地方政府半送给我们一块地,还是挺好的,去年我们也正是在这儿运作了,二期工程也会有更大的投入,再有依托金风科技海上基地,在内蒙新安盟有新基地正在建设中,后边会在全国有大概这样的布局,力争都有所覆盖。 这里是天津基地一些照片,有风电风机一些东西,也有光伏的,也有输变电的设备,目前还算是比较配套。这都是实训设备,也有比较高端的,我们都是花了很多钱,也有自己改造的设备,这是金风的,我们比较早购置设备,同时也自己做了一些改造,比如变桨这个,因为变桨学员看不到这个角度,从教学角度做了二此开发,这都是我们自己搞的,这都是实训设备。 这一块是GWO支持我们培训的设施,这是一个塔架,这边还有一个塔筒,有两部分。这边是去年从核电引入新的项目,因为核电安全大家都知道是非常重要的,是绞尽脑汁、竭尽全力确保安全,怎么保证呢?各个角度,安全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所以核电防人因培训还是非常重要的,所有人通过培训拿到授权,经过基础性科学综合在一起,都是以体验为主,我们引进核电有一些可以用,也有一些需要二次开发,所以这块正在做二次开发。据我了解在风电领域没听说哪个企业在做,可能我孤陋寡闻,这个相对更深入一些,人的习惯等等,在这儿确实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另外我们自己开发一些教具,有一些申报了专利,正在批准当中,这是光伏的。 我们从师资力量还是可以的,目前有11位专职的老师,完全都在学院里工作,另外还有大量经过认证之后兼职教研员和认证师傅推进培训开展。 课程大概是这样六大体系,包括了管理培训、运维技能、场站长,场站长是前面两个结合,这个比较特殊,场站长构成组织细胞,他们工作非常重要,这是我们从2018年开发的项目,投入很多,花了几百万开发项目,现在正在实施,这个项目非常好。另外还有新员工,新员工每年培训投入也是非常大,再就是安全和各个业务领域的,比如电力营销、风资源等等,共分为六大系列。 我们也有一些课程,课程这方面从2014年开始,严格说2015年,系统开发风电和光伏课程,那时候自己搞了技能认证的体系,完全是自己一点点鼓捣出来的,没抄别人任何一个字,这是当时一些同事。我最初有一个比较初级的想法,后来大家做了多次尝试到现场去验证,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把现场员工按照工作内容我们分成不同的级,一级做定检等相对比较简单,大概有60多项作业,比如禁锢螺栓、注油,我们先做了岗位分析,列出了工作内容,对每一项工作内容怎么干这个活做了动作的分解,早期个人干个人的,谁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在这儿我带了一个小视频,这个拍的比较早,大家相对有个了解就行了。 我们拍了N个小视频,原来想法是要发给现场员工,甚至那时候已经有二维码了,需要干活就贴二维码,不行扫扫看看怎么弄,我们有点不太开放,担心流失,公司确实投入很大,我们十几个人搞了好几年,而且在这方面公司投入还是挺大的。一级课程公司发奖金发了100多万,投入比较大,担心流失,特别是中国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所以一定程度上秘而不宣。 这是简要的介绍,后面有具体怎么做。 (视频) 大家可以想象,拍摄供应商也没用过这个东西,反正几年磨合,我们培养了一个很好拍摄专业的公司,这些都是我们做的一些课程。 另外从去年开始也做了一个学习App,现在在试运当中,将来会投放社会,把这些小课件都放这个App上。从经营角度赚一点小钱,这个课5块钱可以看一看,那个课12,这样也考虑一点盈利点,现在正在试运当中,机构和内容填充都差不多了,有一些课员工已经能够看到了,有知识类、也有技能类的、也有相关知识不同界面,还可以考试,这个功能相对是比较强大的。 另外也获得一些相应的资质。 同时继续努力,这是公司化运作,同时也有一些中电联等等单位做委托,也有一些合作交流。 后边都是一些具体培训项目,时间关系我给大家简要过一下。这是目前正在运作一些项目,这些都是运作当中的,这五六类的内容,这是管理干部序列是阶梯式的,一个员工从个人贡献者到基层管理者到中层管理者到高层管理到战略高管,会有培训项目,有任前学、任后学也有在任之后学的,任前、新任和在任。 这是技能类,这也是阶梯式,新能源到技能一级、二级、三级,内容和讲的方法都不一样,三级叫精进营,不超过12个人,个别十四五个人,带着问题来,进这个班老师筛选,不是所有人来,按专题来,就讲变桨或者液压,带着问题来,你在实际过程中解决没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你的案例老师经过筛选说来,在一个班十来天的时间把专题问题都解决了,就是常见这些问题,识别、排除等等。 另外刚才提到明星场站长,这个项目做的非常好,也是有一个培养周期,不是来一次就完了,我们大概用一年半的时间,集中培训带回去,要实践。这是安全培训,这是明星场站长,都给项目起了一些标签,由新星、亮星到明星,学习方式都是组合式的,混合式学习组合学习的途径,为了大家真正能够提升,这都是过往一些学习的场景,这是明星场站长,包括学员的成果,并且我们要求他必须把这些东西回去要落地,效果还是非常好的,还有后备场站长、间隙场站长,这是大学生的,一个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项目,都是N个小项目组成的,一年的时间一共是五个阶段。 这都是学习场景,这是精进营,它需要一些体验,这是师带徒,师带徒项目叫星火计划,星火燎原的意思,也是要受援课程,另外还有海上风电一些项目,同时也做直播,特别是疫情之后这块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是安全培训。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些培训项目不是把人招来讲讲课就完了,我们要做设计,如何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是有逻辑关系在这儿,我们要求所有班都必须有设计、有运营,不光只是课上的交付,是一个组合拳,看似一个图一样,但实际上这里是有内在逻辑的。 这是管理培训,相对来说做的更成熟一些,包括也有内容。 时间的关系非常抱歉,我也超了点时,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我们刚刚开始、刚刚起步,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并且一起把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做的更好,谢谢各位! (根据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