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保健医”可提高生产效率20%
由于受到安全可靠性要求高、功能机理复杂、多专业融合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与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这些“便民智能”产品的百花齐放相比,工业领域中重大装备智能化显得有些“姗姗来迟”。
近日,哈电集团电站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电站服务平台)在北京正式上线。该智能平台集技术服务方案示教、机组运行故障案例分析、用户问题反馈与解答、智能远程运维系统体验、项目进展实时跟踪、备品备件销售为一体,相当于为每个电站主机配备了拥有“超级智脑”的电站“保健医”。
集诊病、医治、保健功能于一身
作为电站服务平台最重要的技术支撑,由哈电集团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发电设备智能远程运维系统”近日通过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组织的成果鉴定,并在刚刚重建的丰满电站上投入商业运行。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等多位行业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作为国内首个电站商用远程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点突出,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在电站智能运维服务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与以往传统的高成本、低效益、简单粗放的运维方式相比,远程智能诊断系统实现了电站的运维检修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
在传统的“计划检修”模式下,无论机组实际情况是否需要检修,按照检修标准都需要对机组进行规定范围、规定时间的停机维护修理。而且为了避免由于“检修不到位”而造成运行事故,“计划检修”一般比较频繁,检修覆盖面也比较大,而且常常会造成一些合格零件被提前更换、重新磨合的状况,进一步延长了停机维修时间,提高了运维成本,降低了运行效率。
哈电集团技术专家李正介绍,与传统发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相比,这套远程智能诊断系统,完成了由搭建“神经”向构造“大脑”的转变,能够将电站机组由“状态监测”加专家人工分析,提升至“智能化故障诊断及预测”,在机组全寿命周期内实现了体现“群体智能”的人工智能专家贴身运维服务。
有了这个拥有“超级智脑”的电站“保健医”,电站主机随时都在其呵护下安全可靠运行,无需电站运行人员和管理者再为机组担忧。例如,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机组瓦温异常、振动异常等,“保健医”就会根据机组运行数据,通过智能化的分析,以实时故障诊断报告的方式,向电站运行人员和管理者推送诊断结果,对是否需要及时停机和故障排除方式提出建议,避免故障扩大和没必要的停机检修。
该系统不仅能够快速诊断故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处理方案,还可以准确评估机组健康状态,并对机组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测,形成优化机组运行的指导方案,能大幅提升电站管理人员的设备管理水平,进一步缩小检修范围、缩短维修时间、延长检修周期,从而降低电站机组的运维成本,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数据显示,这个“智能管家”最终可使电站达到“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0%以上”的效果。
超级专家知识库是核心优势
作为电站的终身智能“保健医”,远程智能诊断系统集成了双向故障诊断、智能推理内核、超级专家知识库、智能前置技术、独立故障诊断模块、数据安全策略、一揽子解决方案这七大关键技术。其中“超级智脑”由专家知识库和智能推理两大关键技术组成,也是系统智能化的基础,超级专家知识库则是七大技术中的最核心优势。
以前没有专家知识库的时候,电站检修决策是由“状态监测”和专家人工分析确定的,不可避免地出现故障诊断过于依赖经验、故障预测手段缺乏、过度检修或维修不足、机组改造升级依据不足、维护成本高、运行效率低等困难,大大增加了电站管理者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
有时候某电站发现某个问题,根据问题描述,会指派相关专家去现场会诊,但每个专家都有专业的局限,到现场后会发现不是他的专业领域,于是再改派另一个领域的专家去现场会诊,有时候去了两三拨专家才能对症治疗。
而远程智能诊断系统的超级专家知识库依托一流的试验及科研机构,其中包括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工程技术专家团队,集纳了近百个专业、4000多名产品技术专家六十几年的研究、设计、制造、检修经验, 300多个电站的1400余台大型发电机组的研发成果,建成了独有的超级专家知识库。
超级专家知识库比任何一个现实意义上的专家都要“博学”,它将与电站机组相关的所有技术领域的知识都以数据的方式存储在这个“库”里。有庞大的专家知识库做支撑,电站再发现问题,不用再派专家亲临现场,专家知识库发挥“群体智能”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维修建议。
目前电站服务平台在试运行期间,注册用户已超过100个,“备件与服务”板块平台铺货总量超过10000种,高度的专业技术集成和智能化的诊断方式使得“顾客反馈”及时率达到100%。(记者李丽云 通讯员 于玉坤 邹海雷)